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6-15 10:39:17 作者:kinioor Language

先來個小測試:

嬎醭搲擓鬻敹。

這6個字能讀出來幾個?

都不會讀也沒關係,如果你來自中原地區,那這幾個字都可能是你的“家鄉話”。

作為在河南長大的孩子,說起方言,那真是嘴上不間斷千言萬語,下筆時卻崩不出一字半句。

本以為河南方言都是口頭語沒有真文章,但瞭解得多了些才發現,那些寫不出的方言,其實很多都在古籍裡藏著呢。

下面我就從河南人的日常言語中揪出來那些生僻字,供大家參考討論。

嬎(fàn)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0張

“家裡的母雞又嬎(fàn)蛋了,過去拿幾個。”

嬎蛋,意同“下蛋、生蛋”。嬎這個字看起來就像“分娩”的娩,在娩的基礎上又多了“生”字,可見是多麼強調“生產”。

在《康熙字典》中,嬎就同娩,有生長、繁衍的意思。在方言中就釋義為禽類生蛋。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1張

醭(bú)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2張

“大熱天的,前兩天的饃都長醭(bú)了。”

長醭,意同“發黴、長黴” 。眾所周知,有的食物存放時間久了,或存放溫度較高,容易出現發黴的情況。這個醭就可以理解為食物上那一層黴。

在《廣韻》中就收錄了這個字,書中釋義為“醋生白醭”,意思就是醋在變質時表面上生出了白黴。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搲(wā)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有點渴了,去缸裡搲(wā)一瓢水。”

搲水,意同“舀水”。這種情況下,搲就是“舀”的意思,比如搲一瓢水、搲一勺米。元人雜劇《陳州糶米》就有這樣一句臺詞:“他那邊又搲了些米去了。”

而搲在方言中其實還有另一個意思。比如《集韻》中就將這個字釋義為“手捉物也”,意思就是用手抓東西,比如方言中說“搲你的臉”,就是“抓你的臉”的意思。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擓(kuǎi)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她清早起來,擓(kuǎi)著籃子趕集去了。”

擓著,意同“挎著”。擓著籃子,也就是挎著籃子。以前在農村的集市上,經常能看到婦女挎著竹製的籃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女孩親密地交叉手臂逛街,也可以稱之為“擓著手”。

擓這個字最早見於唐朝的《唐韻》,書中只標註了讀音,直到宋朝的《集韻》才有了釋義。如今你可能也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找到這個字。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鬻(yù)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煮飯時沒注意,湯都鬻(yù)出來了。”

鬻出,意同“溢出”。鍋裡煮的東西溢出來了,就稱為“鬻了”。“鬲”是古代的一種煮飯的炊具,為鼎狀。鬲上面有一個“粥”,可不就是鍋煮粥的景象。

鬻這個字由來已久,春秋時期《左傳》中就有出現。只不過在古代,鬻常常作為“賣”的意思。《韓非子》中買櫝還珠的故事就提到了這個字:“未可謂善鬻珠也”。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敹(liáo)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衣服開線了,你幫我敹(liáo)一下。”

敹衣服,意同“縫衣服”。在很多方言中,敹就是縫的意思,就像媽媽看到你衣服開線了,總會幫你“敹上幾針”。

這個字也有著很古早的歷史,最早見於西周。在《尚書》中就出現了這個字:“善敹乃甲冑”,東漢末年的學者鄭玄將“敹”釋義為“穿徹之”,也就是粗率縫補的意思。

熱門原來河南方言這麼有文化!那些你寫不出來的字可能只在古籍出現過-第3張

除了以上這些不常見的生僻字之外,還有一些讓人很“眼熟”的字,也在河南方言中出現,比如“剌”(lá,劃),“噦”(yuě,嘔吐)等等。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