欻!失蹤數天的我又回來了,讓各位老闆們久等了。
之前我們做了一期B650M主板的大橫評。
10張御三家B650M主板大橫評!選取最鐘意的主板!
主要是針對10張御三家的B650M主板,供電是否能夠跑滿9950X進行了實測,畢竟B650主板現在性價比高,規格夠用,而且AMD還承諾AM5平臺可以一直用到2027年不更換接口,進一步提升了B650主板的使用壽命。
不過對於有重度生產力需求的用戶而言,B650主板的擴展性可能就無法滿足了,那麼當我們對主板有更高的需求時,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在AMD最新推出的X870主板與上一代X670E主板中猶豫過,這兩張主板目前的價格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部分X670E的價格還要更便宜一點,第三方平臺1600元左右就能買到,X870主板2000以下也有幾個型號可以選擇,那麼2000的預算,哪一張主板更加適合我們呢?
這一期我們同樣也是自費購買了5張主板,分別有華碩TUF X670E-PLUS WIFI、X870-P以及TUF X870 PLUS,微星則是分別選擇了X670E GAMING PLUS、X870-P。
華碩TUF X670E-PLUS WIFI、X870-P以及TUF X870 PLUS,微星則是分別選擇了X670E GAMING PLUS、X870-P
這5張主板的第三方價格已經給大家打出來了,最便宜的是微星X670E,1600不到的價格的確是非常有誘惑力啊。
最貴的是華碩的2張TUF X670E與X870,價格在2250元左右,而且兩張主板並沒有太大的差價。
對於這5張主板而言,再來看它們的供電其實意義並不大,因為它們都要比自家B650主板更高,所以本次我們橫評的重點是放在了它們的擴展性、PCIe帶寬佔用、以及顯卡插槽是否存會被分走帶寬。
我們先來看2張X670E主板。
華碩TUF X670E給到了4個M.2接口,分為1個5.0x4,2個4.0x4以及1個3.0x4,比較遺憾的是3.0x4的接口沒有散熱馬甲覆蓋。
SATA接口一共是給到了4個接口。
其中右側的2個接口與第二個3.0x4的硬盤位共享帶寬,第二個硬盤位插入硬盤後,這兩個接口將會直接被禁用,不過好在還有底部的2個SATA接口可以使用,所以硬盤擴展不用怎麼擔心。
顯卡插槽為PCIe5.0x16,好消息是X670E主板的PCIe5.0通道數總共是給到了24條,所以這張主板是完全可以跑滿目前市售以及後續即將推出的50系列顯卡。
除了顯卡插槽外還給到了2條4.0x4的插槽,不會與硬盤位搶帶寬,PCIe擴展也不錯。
微星的X670E GAMING PLUS 同樣也給到了4個M.2接口,分為1個5.0x4與3個4.0x4,4個接口均有散熱馬甲覆蓋,硬盤位的規格上要比華碩的TUF更加優秀一點。
SATA接口共有4個,而且不會與硬盤和PCIe插槽共享帶寬,這點微星的設計相對而言就要更合理一些。
顯卡插槽同樣也是支持PCIe5.0x16,並且第一個硬盤位接入固態,也不會分走顯卡帶寬。
除了顯卡插槽外,微星在PCIe擴展位上是額外給到了2條PCIe3.0x1以及1條PCIe4.0x4的擴展,並且都沒有與別的硬盤位共享帶寬,不過安裝了顯卡後,最多也就只能使用第二條PCIe3.0x1以及最底下的PCIe4.0x4的插槽。
在背後I/O面板中,2張主板放一起說好了,華碩給的高速接口更多,而且還有2個C口支持,微星USB接口總數更多,高速接口只比華碩少1個,WIFI2家都用上了WIFI6E。
值得一提的是華碩的TUF使用了8層PCB,而微星的GAMING PLUS 使用了6層,理論上超頻能力華碩要更強一些,兩張主板的整體規格以及堆料其實都挺不錯的。
3張X870主板在我們之前的X870主板橫評中都有露臉,相比X670E,主要是升級了對USB4接口以及WIFI7的支持。如果你它們有需求,那麼X870和X870E可能會更加適合你。
華碩的X870-P在M.2接口上是給到了1個5.0x4、2個4.0x4以及1個3.0x2的接口,同樣也是4個。
SATA接口數量總共只有2個,而且還會與3.0x2的M.2接口衝突,需要接入SATA接口,這個硬盤位會直接被禁用。
在PCIe插槽上,顯卡插槽為PCIe5.0x16,加上第一個M.2硬盤位為5.0x4以及背後I/O面板40GBPS接口的4條通道,24條5.0通道是完全用滿,不會分走顯卡帶寬,無論是40系列還是50系列顯卡,都不會有性能方面的損失,除了顯卡插槽外,華碩X870-P額外給到了3條PCIe4.0x1的PCIe擴展槽,但是都會與硬盤位產生衝突,第一條PCIe插槽與第二個硬盤位共享帶寬,這一條影響不大,因為插入顯卡後就會被遮住。
第二條與第三條PCIe插槽與第三個硬盤位共享帶寬,接入固態,PCIe擴展槽就會被直接禁用,對於需要用到PCIe擴展的小夥伴們來說,這張主板的設計其實不太友好的。
微星的X870-P在M.2接口的支持上是給到了3個,1個5.0x4,1個4.0x4,以及一個4.0x2,SATA接口數量共有4個,這4個SATA接口不會與硬盤位以及PCIe插槽搶佔帶寬。
在PCIe插槽上,微星X870-P顯卡插槽同樣也是PCIe5.0x16,除了顯卡插槽外,是額外給到了2條PCIe3.0x1以及1條PCIe4.0x4的擴展槽,插入雙槽顯卡後,能用的也就只有第二條與第三條,第三條插槽與第三個PCIe4.0x2的M.2接口共享帶寬,插入M.2接口後,PCIe插槽將會運行的4.0X2,降了點速度,但是起碼是可用的,不像華碩做的那麼絕。
I/O接口部分,華碩給到了2個40GBPS的接口,微星則是1個40與1個20Gbps,USB總數2張主板相同,但是高速接口微星更多。
最後華碩 TUF X870 在M.2接口的支持上依舊是給到了4個,分為2個5.0x4以及2個4.0x4,顯卡插槽依然是支持PCIe5.0x16,但是在第二個硬盤位接入固態後,這條顯卡插槽的帶寬就會運行在5.0x8,對於現在主流的4.0x16的高端顯卡,像4080和4090是會有一定的性能損失,因為它們的顯卡帶寬都是PCIe4.0x16,顯卡插槽做了拆分後,只會降級按照PCIe4.0x8來跑,會損失2%左右的性能,對於4080以下的顯卡影響就很小了。但是5.0x8也就是提前為了50系列顯卡做準備了。
除了顯卡插槽外,TUF X870是指給了一條PCIe擴展槽,但是如果第四個M.2接入了硬盤,這條PCIe擴展會直接被禁用。
在I/O面板上,X870給了非常多的高速接口,接口數量與X670E相同。
至於這5張主板到底怎麼選呢?
如果你不在乎40GBPS的接口與WIFI7,這兩張X670E主板的顯卡插槽不會被分走通道,可以跑滿目前以及未來50系列的所有顯卡。在擴展性上,無論是M.2接口還是PCIe擴展槽,可能會產生衝突,但是不會像X870主板存在2選1的情況,如果預算不夠上X870E,那麼X670E的性價比也不錯,當然X670E有很多型號已經停產了,要購買的話要抓緊時間入手了。
X870系列的主板由於有4條通道是必須分給USB4接口,剩下的20條通道就看各個主板廠商怎麼分配了,像華碩的X870-P與微星的X870-P使用的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做成16+4,既不會分走顯卡帶寬,還能有1個PCIe5.0的硬盤進行擴展,好處就是不用擔心接入M.2接口會造成顯卡降速,壞處就是擴展性會比較匱乏,華碩的2張X870主板的策略比較激進,在PCIe擴展槽與M.2接口2選1,雖然給到了4個M.2接口,但是硬盤位插滿後,額外PCIe擴展槽都會被禁用。微星X870-P的策略相對而言更合理一些,M.2接口與PCIe擴展都要有,雖然犧牲了一個硬盤位,但是給到了PCIe上的擴展,具體怎麼選完全看你有沒有PCIe擴展的需求了。
如果你的確需要USB4接口,那麼你只能選X870或者X870E。
說到這裡再來說說B650E主板,相比X870,B650E主板沒有強制搭配USB4,所以它可以自由分配24條PCIe5.0的通道,並且接口與接口之間不會互相沖突,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用不到USB4,B650E的主板性價比就拉滿了,但是現在B650E與X670E的價格其實是差不多的,我更加推薦大家一步到位直接上X670E。
好!那麼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了,不知道正在使用或者考慮搭配AM5平臺的小夥伴們,選擇了哪張主板呢?歡迎評論區與我們交流一下,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還希望大家給個一鍵三連支持一下,做橫評的工作量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沒有什麼不是投1個電池 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麼就投2個!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們下期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