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字裡行間的文化衝突:Heaven Will Be Mine世界觀概念解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11-18 11:32:26 作者:cyn4sin Language

Heaven Will Be Mine(以下簡稱HWBM)是一款科幻世界觀下的LGBT+主題視覺小說文字遊戲。劇情主要講述了三名歸屬不同陣營的少女,駕駛巨大人性戰鬥機相遇、戰鬥、最終選擇自己和地球的命運的故事。
HWBM的劇情對話和通訊聊天的內容主要都是在表現角色性格、立場、觀點和相互之間的關係,世界觀和背景主要隱藏在郵件中,戰鬥劇情的描述中也包含了對一些概念的描述和介紹(例如引力井Gravity Well)。
不同角色路線中的同一任務中的相同選項對話內容是一樣的,三個陣營的結局除了終端記錄(terminal logs)不同和會有一段當前路線主角對這個結局的結語,其他部分劇情都是相同的,所以收集文本的話其實三個角色選各自所屬陣營各通關一次就差不多ok了;Luna-Terra/Pluto線中兩人的對話會提及世界觀中的一些設定和背景故事中三個陣營的糾葛,會比郵件中包含的內容更直白易懂一些。
Existential ThreatCold War是整個故事的核心,遊戲劇情中三位主角的故事就發生在Cold War的尾聲,更確切地說是三位主角為Cold War畫上了句號。根據遊戲中的郵件內容,Existential Threat被定義為一種“無法理解,無法認知,面對地球科技無能為力[1]”的威脅,它的存在直接引發了Cold War,而Cold War,正如字面意義上,是一場冷戰,一場沒有真刀真槍的“理念之間的戰爭[2]”。在後續劇情中,Existential Threat被證明是地球主流文化排斥地外人類的一個口實。Existential Threat從未真正存在過,而由它而起的Cold War則與兒戲無異,這就是為什麼第一臺Ship-Self是“基於兒童玩具設計的[3]”。
起初,為了應對Existential Threat人們成立了Memorial Foundation(以下簡稱MF),深入太空建造基地和培養駕駛員。或許物理上的距離造成了心靈上的疏遠,離開了地球文化的太空人類從MF中分裂,形成了Celestial Mechanics(以下簡稱CM)和Cradle’s Grace(以下簡稱CG)兩個組織。
MF原本由3個分支部門組成:本土環境安全部NSES(Native Sphere Existential Safety),本土環境研發部NSER(Native Sphere Existential Research),本土環境擴張部NSEE(Native Sphere Existential Expansion)。在遊戲劇情開始時,NSER脫離了MF獨立為CM,隨後NSEE也獨立為CG,僅餘下NSES成為了MF。
MF的成員是原太空項目的剩餘成員,而這個太空項目原本是為了對抗Existential Threat而成立的。MF渴望回到地球,與地球上的人一樣,MF的領導者們認為人類在太空中沒有未來。但在劇情裡Luna-Terra提及地球上的人類不太可能接受他們的歸來。
CM認清了新Existential Threat不可避免的現實,欣然接受了將會被地球人視作“異類(aliens)”的未來,意圖進一步開發太空人類的潛能,形成新的人類文化,切斷與地球的聯繫。
相比MF和CM,CG的理念過於理想化而顯得有些幼稚。作為NSEE時,CG的任務是建設太空殖民地,也就是將太空環境改造成地球人能夠居住的環境。這種思路在獨立後的GC中延續了下去:CG(或CG的領導者Dr. Nix)認為,消除一種文化將另一種文化視作Existential Threat的辦法就是消除產生不同文化的環境;如果不能讓太空人生活在與地球人相同的環境下,那就強迫地球人離開原生環境,進入太空。
===========================================================
Ship-Self
三位主角所駕駛的Ship-Self的機體類型呼應了對應組織的理念;CM的機體為Interloper Prototype闖入者原型機,實驗原型機、測試機;MF的機體為Original Archetype初創原型機,典範/範例機,旗艦機;GC的機體為Creation Star Type,創造型新星機。
在Pluto線Day4,來自Mars的郵件提及了Ship-Self的操控方法。在郵件中,Mars告訴Pluto“你不是在用機械交互(來駕駛Ship-Self)……你得給出確切的精神指令[4]”。和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中的三臺機體類似,比起機械/手動操作,精神/意念的聯動更加重要。當然也不是所有的Ship-Self都是這樣。在HWBM的Wiki上,Mare Crisium的介紹中寫著“和其他Ship-Self不同,Mare Crisium是全手動的”,在遊戲劇情、對話、通訊和郵件中也有直接或間接的提及。
除了操控方法,Pluto線Day8的郵件更詳細的介紹了Ship-Self。Ship-Self能夠在沒有其他人類個體在場時創造出人類個體生存所需要的壓力和文化[5],是因為它搭載了gravitational engine(引力引擎),即Tidal Reactor(潮汐反應堆)。但根據Luna-Terra線Day6的郵件內容,Tidal Reactor對於地外人類來說仍然不夠:“即使藉助Tidal Reactor的動力,我們也僅僅是勉強造出一臺Ship-Self,並讓它擁有與在地人類等量的引力威信和原文化威信[6]”。
===========================================================
Tidal ReactorTidal Forces
在太空中,脫離了地球Gravity的人類個體可能會解體,蒸發,“就像水去到了足夠高的海拔高度[7]”。Tidal Reactor能夠產生Gravity,使得太空中的人類也能憑藉Ship-Self繼續生活下去。但在Luna-Terra線Day6的郵件中,Dr. Nix提及即使有Tidal Reactor,Ship-Self也很難產生與一個地球人類等量的引力來維持人類個體的形體,身份認同,和個體差異(shape,identity,differentiation),或許這就是為什麼Ship-Self需要駕駛員,也是為什麼Krun Macula搭載了2個Tidal Reactor。
儘管Tidal Reactor是Ship-Self重要的動力源,但遊戲中並沒有太多內容介紹Tida Reactor的運作原理。不過Tidal Forces作為Gravity的相關概念得到了更詳細的介紹。
Tidal Forces的相關介紹主要出現在郵件內容中。在Saturn線Day7、Day8名為“Why Children?”的兩封郵件中,Dr. Nix給出了Tidal Forces的性質/定義、面對Existential Threat時的效用、和對個體的影響。Pluto線Day1“Unacceptable”和Day8“Ship-Self”的郵件也印證/呼應了相關內容。簡單的說,關於Tidal Forces有3點:
》Tidal Forces是Culture/Gravity在個體上的一種向外顯現。
Saturn線Day7:潮汐是一種文化在宇宙中具有多少威信的測量單位[8]
Pluto線Day8:(Mare Crisium)是第一臺應用引力引擎施加外向引力控制的Ship-Self[9]
》成人的Tidal Forces可以輕易的摧毀/消滅Existential Threat,但較弱的少年兒童和“Unchosen adults”的Tidal Forces反而能更好的應對Existential Threat。
Saturn線Day8:在地球上的成人,由於擁有比兒童更強的潮汐力,他們甚至會在認知到Existential Threat之前就摧毀它。而這恰恰使得Existential Threat能夠藏身於地球並掠奪弱者,例如兒童,或那些即使成人也未被(主流文化)選中的人們[10]
Saturn線Day7:兒童身上的引力足夠弱,這讓他們能夠感知到並和Existential Threat交戰,而不是即刻抹殺掉它[11]
》不夠強的Tidal Forces可能對個體造成傷害(主要是在地球引力環境下)。
Saturn線Day7:沒有(足夠的)潮汐力去挑戰其他成人,兒童們(的成長)停滯不前,無法適應於其他任何一種狀態[12]
Pluto線Day1:你們堅稱他們可以忍受地球引力,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他們自身的潮汐力或許並不願意讓位於地球引力呢[13]
===========================================================
【Gravity=Culture】
Gravity=Culture是本作的核心概念,通過Gravity=Culture的作用機制,本作用一種與前作We Know the Devil不同的隱喻形式再次講述了主流文化/大眾(majority)對LGBT+群體的排擠與打壓。
在Pluto線Day2的郵件中,Iapetus提及HWBM世界觀中的物理法則是一種“榮格-牛頓式的(Jungian-Newtonian)”物理法則。在這種法則下,萬物遵循matter→energy→culture→matter的三角循環轉換公式運作。如果將等式中的“culture”替換為“gravity”,就可以得到和現實物理法則近似的公式。
Culture和Gravity具有相同的特性:和Gravity一樣,Culture具有向內和向外兩種作用力。向內,Gravity讓粒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實體,Culture讓個體匯聚成集體,個體的“人”因而成為了“人類”這個種群[14]。向外,就是Ship-Self上搭載的Tidal Reactor產生的Tidal Forces,向外釋放和展示自身,吸引其他存在,同時也可能壓迫和侵略其他存在(Unified Culture Theory)。
在地球上,兒童和部分成人(那些不被選中的成人)的Gravity遠遠弱於絕大多數成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威信)。Gravity和Culture,需要他者的存在才能形成。但在太空中,“既存的物理對象將在宇宙中不受文化影響的繼續存在[15]”。在太空中,只要有引力Gravity,就有機會形成不同於地球的Culture(基於Gravity=Culture的等式),這也是最終三名主角解決紛爭的基礎(還加上Culture定義人的存在的條件)。
Luna-Terra線Day3、Pluto線Day3的郵件提及了Unified Culture Theory(統一文化場理論)。Unified Culture Theory主張通過暴力結合既存的解決方案並強制消滅除此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來應對當前宇宙中遇到的問題。與這種理論相抗衡是的Dr. Nix提出的“Nix Eversion Paradox(Nix外空悖論)”,根據遊戲中給出的信息,Nix Eversion Paradox提出了“anything not human exists in the Everse(非人類的任何實體都能夠在外空中存在)”的事實。“Everse”是一個比較少見的單詞,有可能是由“Universe”和“Eversion”派生出來的造詞。前綴“uni-”通常表示“一個、單一”,而前綴“e-”是“ex-”的一種異體,意為“out”或“out of”,表示“向外”、“分離”的傾向。“Eversion”意為“(由內向外的)翻轉[16]”。據此,“Everse”應為外空/外宇宙/外太空(out space),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如果無法解決Nix Eversion Paradox,Unified Culture Theory就無法成立,因為整個理論依賴著一個前提:“所有可用概念的完全整合……甚至包括消解它的意圖[17]”,而Nix Eversion Paradox使這個前提變得不可能。在Pluto Day4的郵件“Alien Phenomena and Pilot Program”的郵件中,Iapetus點明瞭原因:“想象一些人類無法想象的事物……這在本質上是不可能的。[18]” 只要“人”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那麼從定義上“人”就無法想象“非人”,而“非人”的概念就無法被併入/整合進既存文化中,Unified Culture就無法實現。
即使這個悖論能夠被解決,Dr. Nix也不認為Unified Culture Theory是一個好的辦法。在Pluto線Day3“White Void”的郵件中,Dr. Nix指出Unified Culture Theory的做法將致使該Culture的Gravity逐漸增加,繼而導致“能量將(通過文化-質量-能量的轉換公式)消減”,最終整個文化都將“坍縮成一個單一的座標[19]”,“所有的人類與所有的存在都將圍著一個東西旋轉:統一文化引力場的奇點[20]”。
Gravity=Culture是本作最核心和最關鍵的概念設定。在承載了作者觀點的隱喻中,Gravity=Culture所佔筆墨最多,與其他隱喻密切相關。在CM、MF、GC三種故事中,Saturn、Luna-Terra、Pluto給出的“拯救世界,消除紛爭”的方法都離不開以Gravity=Culture作為基礎;如果沒有Gravity=Culture,任何一位主角的解決方法都難以成立。
不過,如果沒有Gravity=Culture,本作故事最核心的危機Existential Threat也不會存在,更不用說由其引發的Cold War和一系列次生傷害了。
===========================================================
Existential Threat
關於Existential Threat的內容,Luna-Terra線中涉及得最多,但最直白得一句描述出現在Pluto線中,當Pluto質疑行動的必要性時,Mars回答:“他們只是利用那個(Existential Threat)作為一個藉口,好讓自己不再關心殖民化的問題。即使對於我們的存在來說它從未構成威脅,他們也不必廢棄一切。[21]”而MF對Existential Threat的官方描述則出現在Luna-Terra線Day8的郵件中:“……它們從不會以相同的形狀,模式,或材質再次出現……它們與我們在地球上所見過的東西或相似,或不同……我們無法確定它們來自何方,但它們的目的必定直向地球。[22]”也是在同一封郵件中,“Existential Threat只是一個藉口”的猜測被MF的官方解釋所證實:1. Existential Threat遠弱於人類;2. MF在命名Existential Threat時有意選擇一個具有普適性的“黑話”(International jargon),一個晦澀的術語,而不是更通俗的名字(common local cultural names),以避免其本質過早的被人們察覺;3. 駕駛員成為了,或即將成為Existential Threat
[23]
實際上在Luna-Terra線Day2的郵件中Europa就點出了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總是難以抵抗自身同類相殘的慾望,這使得他們Existential Threat面前無法保護自己……通過殺死自己(的同類)來消除威脅總是更簡單,比直接與威脅抗爭要簡單得多了。[24]”這解釋了為什麼Existential Threat遠弱於人類,也暗示著“駕駛員成為下一個Existential Threat”是無可避免的命運;Space Program不是從優選拔,而是一次放逐。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應對Existential Threat的戰爭會是一場Cold War。真刀真槍的正面衝突從未發生過,只有駕駛員們永遠都在備戰,直到這場從未開始過的戰爭宣佈結束。整個過程都像是一場兒戲,而為Cold War打造的武器恰如其分的表現了這一點。在Luna-Terra線Day6的郵件中,Dr. Nix對第一臺Ship-Self “Mare Crisium”分析後寫下了這樣的筆記:“Europa按照兒童玩具的形象設計了它們。[25]
面對Cold War不了了之的局面,MF選擇了自己的立場:保全大多數人的利益(ensure the maximum happiness for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ople),哪怕這意味著放棄一部分人,也就是Space Program的駕駛員們。CG則認為這是不能接受的,不願放棄尋找兩全的方案。而CM,一如它的名字,選擇徹底切斷與地球的紐帶,深入太空。三個陣營的理念也反映在了三個主角的結局中:Saturn結局中,三人成為了“行星”,某種非人的存在,在天空/太空中以自己的方式繼續存在著,這也是本作的標題來源:Heaven Will Be Mine。Luna-Terra結局中,她們還是她們,但是地球文化變了,她們得以在月球一起生活,以她們現在的樣子。在Pluto結局中,三位主角和她們的“idealized body” Ship-Self融為一體,在地球人無法居住的金星上生活了下去,以一種不被地球人承認的“人”的形態。
到底什麼是Existential Threat?想要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引入一個外部概念:存在主義危機(Existential Crisis)。Existential Crisis是一種內心衝突,其特徵是認為生活缺乏意義或對個人身份感到困擾。“Existential Crisis”一詞有時用來表示某些事物的存在受到威脅(threatened)。在本作中,受到威脅的是人類集體,更確切的說,是處於地球主流文化保護下的“人”;而威脅他們的則是一部分對“什麼是人”懷有困惑的人,在本作的語境中,特指遊離於主流文化之外的性少數群體,這些人的存在自身就是Existential Threat。
三個結局中只有Luna-Terra結局某種程度上解決了Existential Threat。無論是Saturn的成為“天體”,還是Pluto的成為“idealized body”,都依舊會被地球明確視為Existential Threat。Luna-Terra結局中,生活在月球上的她們沒有得到idealized body,也沒有回到地球,卻也不必遭受地球的敵視,就此平和的生活下去,至少當下如此。但Existential Threat始終是一柄懸在所有人頭上的劍,只要人類再度開始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爭鬥就會再度到來。
===========================================================
結語,和一些彩蛋
往小了說,HWBM的故事就是在太空科幻的背景下,重新演繹了一遍“LGBT+群體渴望以真實的自我形象生活卻被主流文化反對”的戲碼。延伸得廣泛一點,HWBM的故事描繪了所有小眾文化和主流大眾之間的矛盾關係:小眾渴望被接納卻遭到主流的忽視和排斥;小眾的存在會對主流造成威脅和提出挑戰,但主流又需要依賴小眾的存在來進化和維持自身多樣性;小眾和主流的地位可能逆轉,然後成為新的主流和小眾。
這不也是一種刺蝟困境嗎?如果是熟悉EVA的玩家,在體驗HWBM的過程中或許會發現HWBM設定中一些映射了EVA的設及:例如巨大的人形兵器(看似機甲實為肉身神),Gravity和A.T.Field的相似之處(失去Gravity人會溶解),而EVA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刺蝟困境則變成了太空人類和地球人類之間的困境。
除了EVA的彩蛋,HWBM中的一些專有概念名詞也包含著有趣的額外信息。例如角色們的名字,機體的名字,還有三大陣營的名字。機體名字中的彩蛋已在Ship-Self部分中提及過,這裡會先聊聊三大陣營的名字。
Memorial Foundation,直譯為“紀念基金會”,但“memorial”在作為“紀念物”解時,通常指“紀念某人離世的物件”,而這種紀念物件形式多樣,包括墓石和戰爭紀念碑(紀念戰爭中的死者)。這一層涵義可以和LGBT+群體的“dead names”聯繫起來理解,也可能是作者設計來呼應Luna-Terra的退伍軍人(veteran)設定的。Celestial Mechanics,直譯為“天體力學”,“celestial”除指太空的“天上”之外,還有“heavenly”、“holy”、“divine”等“天國”相關的近義詞,而標題“Heaven Will Be Mine”則是在Saturn對Iapetus的話中被點出(“You want to fight in the realm of heaven?”、“you’ll never touch heaven”)。Cradle‘s Grace,“搖籃恩典”,“cradle(搖籃)”可能指“birthplace(發源地)”地球,也可能指“撫育”,而GC無論是精神上的領袖Pluto還是實質的話事人Dr. Nix,都被塑造為有著很強母性的角色。
除機體外,角色的名字中也隱藏著彩蛋。
Saturn:土星,羅馬神,農神,駕駛機體String of Pearls為土星上的雲層現象“大白斑”(通常該詞指珍珠吊蘭,一種綠植),該機體是在Cronus(即Saturn土星,拉丁名)上被製造出來的。
Mercury(Saturn的副手):transgender(FtoM),水星,羅馬神,信使神,駕駛員候選者。
Iapetus(CM的領導人):土衛八。
Luna-Terra:月亮和地球,Luna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Terra羅馬神,大地女神。駕駛機體Mare Crisium:月球上的月海,“危海”。
Europa(Luna-Terra的指導者):木衛二,羅馬神話朱庇特的情人,Luna-Terra的指導者。
Halimede:海衛九,駕駛Lo Sulci(海王星上的溝脊地,洛氏溝脊地)。
Pluto:冥王星,羅馬神話中的冥王,駕駛機體Krun Macula:“克魯恩斑”,冥王星上的暗帶。
Mars(Pluto的副手):火星,羅馬神,戰神,原駕駛員。
Nix:冥衛二,希臘神話中的黑夜女神,羅馬名為Nox。
Neith:金星的假想衛星,故事中是駕駛員候選,因跳入月球重力井而“消失”。
Trito:海衛一,故事中是Halimede的姐姐,駕駛Lo Sulci。
Ganymede:CM的逃兵駕駛員,木衛三,希臘神話中被宙斯劫走的美少年。
前作中出現過的角色:Jupiter,Neptune,Venus,這幾個行星都沒在HWBM中出現(天王星疑似在HWBM和WKTD中都沒出現過)。
可以發現,HWBM中的角色命名遵循著一套規律:Pilot和Pilot候選都是行星(Trito、Halimede都是公主),機體Ship-Self都是駕駛員星體上的天文現象,支援Pilot的指導者都是衛星(Iapetus、Europa、Nix),命名避開了前作WKTD的角色名(Neith、Halimede、Trito、Ganymede)。
另外,主角駕駛的機體為何被命名為Ship-Self也有一種有趣的答案:在歐美同人文化中,“ship”一詞為relationship的略寫,通常用來表達“希望某兩人墮入愛河“,用作名詞時和CP意思一樣。而Self-Shipping則指“自己與某角色/某人配對(ship oneself with a canon character)”,飯圈常見的夢女就屬於Self-Shipping的一種類型。在遊戲中,Ship-Self被闡述為“idealized self”,再加上玩家評論中公認的“三位角色更願意用這些巨大機體交流愛情”,Ship-Self這一命名的邏輯也就基本確定了:Ship-Self就是Ship-Self駕駛員用來和他人發生愛情的理想自我。很合理,不是嗎?夢女們在YY她們理想的愛慕對象的同時,也是在塑造著理想的自己。
前作We Know The Devil因為和本作處於同一世界觀中,所以在本作中也出現了好幾次前作相關的內容。在本作中,角色的命名避開了前作的三位主角的名字,而幾封重要郵件中反覆提及的“Scout Program”正是前作中三位主角參加的夏令營。筆者沒能堅持啃完前作,但根據Steam評論區的介紹,We Know The Devil也講述了一個小團體反抗傳統主流的故事。引用評論區一位網友的總結:“這些孩子加入了這個基督教夏令營是因為她們是‘壞孩子’。她們之所以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是因為她們沒有遵從(主流的)教導。[26]”另一位網友也有類似的解讀:“現在惡魔就是你,它是你身上被社會否定的那些部分,成為惡魔就是接受這些部分,忠於真實的自己,無論外界如何否定。[27]”而WKTD中3位主角的True End也在HWBM中延續了下去:當我們擁有了彼此,有了相互的支持,我們就可以面對外界的反對,成為真正的自己。(“as long as they are accepting and supporting one another they’re strong and have each other to validate they aren’t wrong in the face of societal pressure.”)而HWBM中命名規律早在WKTD中就已有表現。金星是一顆非常明亮的天體,所以Venus的“Devil形態”也有著純白明亮的特徵,而另一個特徵“眼睛”則是Venus“看見真實的我”的渴望;木星表面有著顯眼的大紅斑,所以Jupiter的“Devil形態”被紅色覆蓋,而無數的手則是Jupiter“與他人互相觸碰”的內心渴望;海王星是一顆類海行星,於是Neptune的“Devil形態”成為了黑色洪水,“她是洪水,是所有邪惡念頭匯聚而成的洪水[28]”,渴望“汙染”她的兩個朋友,同化她們,成為真正的同伴。
HWBM和WKTD的遊戲系統非常簡單,但這並不意味著遊戲在你退出程序的那一刻就結束了。和許多VN或文字AVG一樣,HWBM的遊戲性藏在字裡行間,只要玩家還在思考、闡釋和爭論故事中的隱喻,遊戲就還在繼續著。雖然闡釋得到的觀點和結論取決於個人經驗和經歷,最終也未必能收穫一種共識、一類情感共鳴、或一個具有普適性的規律,但思考之後得到的結論,和體驗的過程一起,都是完完全全屬於每個人獨有的經歷,很難與他人共有,卻也無法被剝奪。
或許這就是VN真正的樂趣鎖在。CG、分支選項的策略性、世界觀設定、戲劇性的情節反轉,這些特點早就不是VN獨有的優勢了(或許從來也沒是過),為什麼還要玩VN遊戲呢?
“咬文嚼字而已,有什麼好玩的。”多半會有人這麼說。
那又怎樣。不就是個玩,開心就好。
END
======================================================================
[1] 原文:…… we have been fighting a war against an Existential Threat that we cannot understand, cannot perceive, and is powerless against the technology of Earth.
[2] 原文:A fight against ideas with toys.
[3] 原文:Europa designed them from a child’s toy.
[4] 原文:……you don’t use mechanical interfacing……you have to give it exact (mental) instructions.
[5] 原文:……creates the pressure and culture for a human to survive alone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others.
[6] 原文:Even with the power of a Tidal Reactor,we’ve barely come close to developing a Ship-Self with gravitational and metacultural authority equivalent to a human being’s on Earth.
[7] 原文:…… the way that water at high enough altitudes.
[8] 原文:……tides are measurement of the authority that Culture has over the universe.
[9] 原文:……the first built to use the (gravitational) engine to exert outwards gravitational control.
[10] 原文:On Earth, adults, with much, much stronger tidal forces than children, will destroy the Existential Threat before even comprehending it, and because of this, those threats are able to hide in the world and prey on those who are more weak, such as children, or those who are unchosen even as adults.
[11] 原文:…… gravitational forces of children are weak enough to perceive and engage the Existential Threat without obliterating it instantly.
[12] 原文:Without the tidal force to challenge other adults, they (children) remain in limbo, unsuited to anything else.
[13] 原文:You have insisted that they can endure the gravitational forces of Earth, but have you considered that their tidal forces do not wish to accommodate them?
[14] 原文:Matter is made of tiny particulars. Culture is made of tiny humans.
[15] 原文:……default physical properties would exist in the universe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16] the act of turning inside out / the state of being turned inside out
[17] 原文:……a full integration of all available concepts …… including attempts to dismantle it.
[18] 原文:……imagine something that humans could not imagine …… it is inherently impossible.
[19] 原文:……collapse into a single coordinate.
[20] 原文:All humanity and all existence would revolve around a singularity of the Unified Field Culture.
[21] 原文:They just used that as an excuse to stop caring about colonization. Even if it was never a threat to our existence, they didn’t have to give up on everything.
[22] 原文:They never arrived in the same shape, pattern, or texture twice …… They were like and unlike things that we have seen on Earth …… We could not determine where they came from, but they always headed towards Earth.
[23] 原文:……it became the pilots who took the role of the Existential Threat.
[24] 原文:Human can’t resist killing each other long enough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 existential threat …… It will always be easier for humanity to eliminate the threat by killing their own than by fighting the threat directly.
[25] 原文:Europa designed them from a child’s toy.
[26] 原文:The kids are at this Christian camp because they are ‘bad’. They’re labeled this way because they aren’t in line with the teaching.
[27] 原文:Now the Devil is you, it’s the parts of you that society deems wrong, and becoming the devil is to accept yourself in spite of that, to be true to who you are in the face of opposition.
[28] 原文:She’s a flood, of every wicked thought.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