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對問鼎勢在必得的領主大人們,都清楚瞭解聯盟策略的重要性。本期聯盟學院,伐伐有幸邀請到了帝國謀略家長安風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對於聯盟大規模戰鬥的一些巧思吧。
以下內容來自玩家投稿,不代表官方立場
各位領主大人們好,我是長安風起。隨著遊戲進程持續推進,相信大家已然發現,個人戰鬥力對戰場局勢的影響正在不斷弱化。特別是在多聯盟大規模戰鬥中,管理人員的決策和指揮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聯盟的成敗。在查閱了大量史料後,我打算從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坎尼會戰入手,做一期聯盟向指揮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戰術原理
公元前216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著名的坎尼會戰。迦太基名將漢尼拔以四萬多的兵力對陣羅馬的八萬大軍,最終以戰死六千的代價,殲滅或俘虜了羅馬士兵七萬五千人。此戰指揮技術之高,時至今日仍被譽為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戰役之一。
圖源百度
戰鬥一開始,雙方兩翼交鋒的騎兵率先展開廝殺。迦太基的騎兵很快戰勝了右翼較弱的羅馬騎兵,並追擊進入羅馬軍團右翼陣中,羅馬軍團很快出現混亂。
漢尼拔知道羅馬步兵佔有優勢,他親自坐鎮較弱的中軍,剛一開戰就讓中軍部隊慢慢後撤,同時讓兩翼繼續深入。當羅馬中軍步兵大舉進發時,忽略了迦太基兩翼的部隊,結果進入了漢尼拔主動後撤形成的新月形包圍圈。
圖源百度
迦太基精銳騎兵成功破陣,深入後方,羅馬步兵自亂陣腳、進退失度,正面戰場反而被迦太基步兵佔了上風,這時漢尼拔的中軍已經如同一隻大碗,開始逼迫兩側的羅馬軍向中央靠攏,而羅馬步兵越陷越深,漢尼拔於此關鍵時刻,下令左右兩方進行合圍,羅馬步兵再沒有輾轉周旋的餘地。
對聯盟戰術的啟發
隨著賽季的更迭,大型聯盟的成員人數將會越來越多,千人聯盟可能會變成常態。這也表明以後分盟而治會更加普遍。在這個背景下,漢尼拔的排兵佈陣之道或許對我們有所幫助。
1、知己知彼
所有戰略的制定都應當建立在對敵我雙方足夠了解的基礎上。不論是交戰還是結盟,貿然行事往往會把自己人帶進溝裡,相信大家已經見過太多實例了。
比如說,開展行動卻沒有提前通知,在己方成員不活躍的時間段發起進攻,結果損失慘重;又或者沒有調查清楚就結盟,結果被人家背刺,落得個有苦難言的下場。
這些事情都非常影響聯盟士氣,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聯盟解散。作為聯盟指揮官,決策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能意氣用事,對自己也對聯盟負責。
2、靈活用兵
遊戲不同於現實,每個玩家的部隊都能滿血復活,所以即使是完美的戰術也不能生搬硬套。就拿上面的新月陣來說,我們不妨做個推演。
聯盟戰術的實戰推演
Q:你是某次行動的總指揮官,能調配的資源總共有三個百餘人小聯盟的兵力,而敵方是一個滿員盟,活躍玩家多,戰鬥力很強,一打三不落下風。現在雙方即將進行一場野戰,在理想條件下你該怎麼做來克敵制勝?
方案一:
參考漢尼拔的部署,三個聯盟形成半包圍圈,安排平民玩家頂在正面,拖住敵人,且戰且退,高戰在後面等到敵方戰線拉長,而且狀態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再進場打架。
方案二:
同樣是參考漢尼拔的部署,三個聯盟分別標定三個集合點,形成倒三角形,戰鬥力最強的站在正面。每個聯盟內以紅鬍子主將的反擊槍當做排頭兵,保護各自的女帝弓或者狀態弓,同時劍隊從旁策應。高練度騎兵則充當自由人,負責牽制、騷擾和偷襲。
戰鬥開始後,騎兵先出動騷擾吊車尾的散隊,在後方形成牽制;主盟前排槍兵以穩為主,不冒進不脫節即可,兩翼劍隊可稍向前壓幫助槍兵緩解壓力;副盟儘快攻擊敵軍側面,使其前後脫節,隨後主盟全力前壓形成合圍之勢。
以上便是我根據漢尼拔著名戰役,對遊戲聯盟對陣戰術的一些思路,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討論,共同進步。
非常感謝謀略家長安風起為我們帶來的全新思路——從歷史著名戰役中推演遊戲聯盟的對陣戰術。各位領主大人是否也有新的想法了呢?快在評論區留言告訴伐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