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西南高地的桑耶寺,從小長於山間。養至半歲,仍不會說一語。某日,師父抱其於樹下聽講經,鳩摩羅若有所思,於地上手劃一個法源之字。師父驚歎,稱其為龍樹菩提轉世。後來被問起這樁事的時候,他只說自己見到了聖人的影子,而那影子教會了他這個有趣的字。至今仍沒有人能用常理解釋於此,便只道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對他更加敬重幾分。
少年時,鳩摩羅一改兒時的沉默不語,變得妙語連珠,十分討大家喜歡。此時他已能理解高深的真諦,據他自己說,是聖人給他的啟示。眾僧對他欽佩、疼愛、羨慕,但唯一頭疼的是——他經常偷懶不參與誦經。但在師父疼愛下,他往往都能逃過一劫。
一年清明,正值漢藏法學兼武學交流之際,鳩摩羅從師之命,與一眾師兄共赴中原。既為求學,也為揚藏法洪威。自幼被命運偏愛的鳩摩羅,認為這次也能在聖人的指示下,決勝中原。然而這一次,聖人之靈沒有告訴他如何取勝,只是留下了一句話,「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向來悟性極高的鳩摩羅第一次感受到困惑。一路上他都在想,這句話,究竟應當作何解。
直至進入坐忘山,見到同樣意氣風發的清覺時,鳩摩羅便知,此生宿敵就是此人了。那一次,鳩摩羅與清覺有了一場針尖對麥芒的決鬥。最終勝負不了了之,世人皆以為平局。 此後,二人又較量了無數次,從法學到武學,皆平分秋色,從未決出過真正的贏家。所謂勁敵,莫過如此。
鳩摩羅與清覺的糾葛一直持續了很多年。漸漸地,鳩摩羅從懵懂僧人成為了藏傳大師,當年的銳氣也早在遊歷中得到打磨。江湖紛擾眾多,雖有滿腹思索與深刻見地,鳩摩羅卻始終無法真正做到弘揚藏法之威。更何況,還有如清覺一般的人,處處“牽制”。鳩摩羅決定回到桑耶寺,向聖人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