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07:32:55 作者:Faraam_Knight Language

本文投稿並首發於公眾號 迷失攻略組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張
(趣味插畫:騎單車的小男孩的影子,像一位騎士一樣)


作為一種遊戲、影視還有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形象,“騎士”確實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它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筆者的筆名“FaraamKnight”其實就是我最愛的遊戲《黑暗靈魂》裡的“法漢騎士”的英文名。 而當你在任何遊戲平臺輸入關鍵詞“騎士”,出現的搜索結果也不勝枚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個奇幻冒險遊戲裡,都有著一位騎士之類的角色。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張
(黑暗靈魂裡的“法漢騎士”)

作為幾乎佔據了整個西方中世紀發展過程的角色,無論是騎士本身,還是他們所代表的文化;都對整個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騎士文化中獨特的精神內涵和道德理念也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3張
中世紀騎士概念藝術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很多東西,其實都有騎士文化的影子。這一期文章,就讓筆者為大家梳理一下騎士文化的來龍去脈吧~

 

一、貴族之下,平民之上

 

騎士的英文“Knight”,其實是一個歐洲國家特有的詞彙,類似於我國古代的“士”。用於指中世紀那些受到領主冊封,獲得最底層貴族身份和封地的軍士。這種冊封有點類似我國古代的分封制:騎士們有自己的領地,需要自備武器和盔甲,對領主絕對服從,戰時要隨從領主作戰……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4張
(伊麗莎白女王御封騎士)


不過鑑於歐洲國家的面積不大,這些封地通常很小,一般只有一座城堡那麼大。《黑暗靈魂一》裡就有著那麼四位受到葛溫王冊封的“王下四騎士”——亞爾特留斯、翁斯坦、戈夫、姬亞蘭。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5張
(黑暗靈魂:王下四騎士)


所以中文裡“騎士”這個詞,其實有那麼一些誤導性:並非所有騎兵都是騎士,也並非所有騎士都是騎馬作戰的。中世紀時,由於騎士們相對於其他的兵種有著明顯的優勢,而成為騎士又是一種莫大的榮耀;所以領主們樂於花財力培養騎士,富有的平民們也趨之若鶩地想要成為騎士,攀上貴族身份,騎士階層由此發展壯大。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6張
領主冊封一位騎士

而也正因為早期的騎士注重的是武力,而非道德;所以早期的騎士們大多都是有力無德的痞子,恃強凌弱是他們經常做的事。

談及騎士的優勢,這個特徵同樣體現在很多遊戲當中:大部分遊戲裡,騎士角色分支一般都是綜合素質比較優秀的。很多遊戲裡的基本職業套路就是:騎士(戰士)、射手、法師。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7張
《惡魔之魂》遊戲壁紙

而騎士既有著不俗的防禦值,戰鬥力也較強,所以往往得到玩家們的青睞。《命運二》裡的泰坦職業分支,也是這種套路;《黑暗靈魂》裡選擇騎士出生,初始的屬性也是綜合性較強,比較吃香的。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8張

二、回應聖召,百年東征

 

前面提到初期的騎士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蠻力的莽夫,而到了十字軍東征時期,騎士們就因為宗教的涉入而逐漸變得高尚、文明瞭起來(不過他們東征的行為壓根稱不上“文明”)。《刺客教條》初代的遊戲背景,就是十字軍東征時期,遊戲中虛構的十字軍東征的目的是尋找“金蘋果”;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9張
(被打敗的十字軍)


而現實中十字軍東征,是受到了羅馬天主教的鼓動,教皇號召歐洲的領主們,發動自己的騎士們,組成“十字軍”,去“收復被阿拉伯、突厥等入侵佔領的土地”,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0張

其中的主要矛盾,便是被羅馬天主教視為聖地的耶路撒冷。十字軍的標誌便是基督教的象徵——十字架。 而有關十字軍東征的遊戲,除了前面提到的《刺客教條初代》,還有《十字軍之王》、《獅心王:國王十字軍》等等,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1張
(獅心王)


騎士們受到教皇的指引,響應著上帝的號召,開始了浩浩蕩蕩、長達兩百年之久的“十字軍東征”。他們有的人選擇加入東征,是出於自己內心對於上帝的虔誠;但是更多的人其實是為了名譽、教皇許諾給予他們的特權,以及物質上的獎勵。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2張
(十字軍騎士)


雖然有著看似崇高的使命,但是這段歷史在後人眼中,往往都是荒謬可笑的:

歐洲各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東征的騎士們出征時還是青壯年,卻在東征途中還沒來得及上戰場,就因為水土不服而病死了;而即使他們僥倖逃脫死神的鐮刀,回到故鄉也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而這場聲勢浩大的東征還以十字軍的失敗告終,可謂得不償失。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3張

雖然十字軍東征是一段黑暗血腥的歷史,不過宗教的介入,規範、約束了騎士們的言行,為後世騎士文化的形成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三、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騎士精神的內涵比較豐富,總的來說有: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公正、堅毅。總的來說,似乎就是一個男子漢所應該具備的美得,都包含在內了。這也是法漢菌為什麼如此痴迷於騎士形象的原因:和平年代,你不必成為一個騎士,但是你可以選擇像騎士一樣勇敢地面對挫折,從容不迫地直面挑戰,活得慷慨而體面。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4張
(現代人舉辦的仿中世紀風格“騎士比武大會”)


一位騎士,在戰場上是英勇無畏的戰士,也願意為了維護正道而慷慨赴死;但是當他脫下盔甲,他就是謙卑溫柔的翩翩君子,一位騎士除了學習武術,還要學習騎士七技(游泳、投槍、擊劍、騎術、狩獵、弈棋、詩歌)。可謂是全能型的戰士了。文藝作品裡的騎士往往人高馬大,英俊瀟灑,就比如說英國傳說“亞瑟王”麾下的圓桌騎士之一——蘭斯洛特。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騎士們,其實大部分都是鬍子拉碴的油膩大叔。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5張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騎士形象,是騎士階級發展歷程中後期的產物:他們高傲自信、英勇無畏、滿腔熱血、懲奸除惡,濟貧扶弱……因此在中世紀,騎士往往是一個非常受人敬重的身份。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6張
(著名畫師WLOP的作品:騎士守護著一位公主)


在《天國·拯救》裡,如果你身著一套騎士板甲,而且在某個地區有著較好的聲譽的話,城鎮裡的居民遇到你會尊敬地稱呼你為“Sir Knight”(騎士大人),法漢菌特別喜歡這一個設定,因為它滿足了我內心的那一份中二情結:作為一個男孩子,不管年齡多大,內心多多少少還是保留著童年時對於超級英雄的崇拜,以及成為他們一員的天真幻想吧。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7張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身為騎士總是要體現一下“紳士風度”)


不過騎士形象美化的過程,除了因為受到宗教教義約束的內因,也有著騎士文學一味吹捧,讚美的外因。這個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就比如說《超級瑪麗》裡打敗惡龍,拯救公主的情節就是騎士文學裡的老橋段;類似的作品還有《勇者鬥惡龍》。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8張
(超級瑪麗其實是老套的“騎士救公主”故事)


那時候的歐洲人可謂是老中二病了,他們編造出各種奇幻冒險故事,來讚美騎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排解自己內心的憂愁,歌頌自己的愛情觀念:就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屠龍勇士、馴龍勇士、騎士拯救美麗的公主什麼的故事。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19張
(龍騎士)


不過隨著封建社會的瓦解,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騎士階級也逐漸分崩離析;人們對於騎士的盲目崇拜也逐漸被理性所取代,騎士文學走向沒落。廣為傳頌的名著《唐詰柯德》,就是塞萬提斯對於騎士文學的批判和諷刺。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0張
(唐詰柯德插畫)


雖然騎士文學和騎士階級在後期遭到了批判和廢棄,但是騎士精神卻一直流傳至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英國人骨子裡的紳士風度,其實也是騎士精神的一種演化(雖然英國人倒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紳士)。

 

四、殘盔破甲,落魄之志

 

你可能聽過一句外國諺語:“身披一身閃亮盔甲的騎士不是一個好戰士”,而《黑暗靈魂》裡鎖子甲的描述,卻又說“騎士們對鎖子甲嗤之以鼻,他們更喜歡華而不實的盔甲”。這是否相矛盾?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1張
(貴族騎士們裝飾華美的盔甲)


確實,騎士們為了彰顯自己身份的尊貴,往往會在盔甲上增加許許多多花哨的裝飾,他們也喜歡光鮮亮麗的盔甲。不過這裡提到的第一句諺語的含義,其實是說:如果一位騎士不曾經歷戰爭與磨難的洗禮,不曾揮灑過汗水與鮮血,那他就不配稱之為一位騎士;就像士兵將傷疤視為自己榮耀一樣。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2張


用我們中國諺語來講,可以理解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許許多多的繪畫作品中,你也經常能看到落魄騎士的形象,他們頭髮凌亂、盔甲殘破、傷痕累累。並不是說這些畫的作者都有“抖s”的特殊癖好,而是因為騎士的故事,往往和“落魄情節”掛鉤。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3張

在筆者的另外一篇文章裡,我花了大量的篇幅闡述落敗情節、悲劇故事的獨特之美。而落魄的騎士,也往往比意氣風發的騎士更讓人印象深刻。

又一次提到《黑暗靈魂》,這款遊戲正是體現“落魄情節”的典範之作。《黑暗靈魂》的三代作品中,都有一個“灰心哥”這樣的存在,而他就是一位落魄的、悲情的騎士。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4張

在遊戲裡,他嘲笑自己,也嘲諷玩家不可能克服重重磨難,達成傳火的目標,他勸我們放棄希望。而在一代裡他被主角激勵後,去追尋自己的目標,卻不幸成為了活屍。


然而,消極落魄的表象下,卻是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你大可認為灰心哥只不過是一個用來豐富遊戲劇情的存在;但是你不能忽視的是,正是這種落魄與消極的襯托,勾起了玩家挑戰遊戲高難度的慾望,挑動了玩家內心的悲憤情緒,與打破遊戲“註定悲劇”結局的神經,成為了支撐我們走下去,完成“傳火”目標的獨特動力。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5張


另外,魂二里海德巨火塔裡有些喪失鬥志的海德騎士、魂三里洛斯里克城裡遍佈的洛斯里克騎士屍體,以及他們的斑駁的血跡,也是這種落魄之美的體現。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6張
(黑暗靈魂三:割喉的洛斯里克騎士)


這種落魄美學,可以概括為:身體越累,意志、精神就越昂揚;越是疲倦,就越能鍛鍊人(出自《菊與刀》)……縱然身處再絕望,再窘迫的困境之中,一個人也應該像騎士一般從容不迫,保持內心的那份尊嚴與傲骨。

而這也是這款遊戲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們很多人難道不是平平無奇,在日常生活裡,面對著各種失敗和落魄嗎?筆者也常在這種挫敗感中,感慨自己的平凡與無能;而後又一笑了之。一個人通過這種自我否定的過程,可以填補他內心的失落和空缺,從而感到一種獨特的釋懷;然後繼續面對未知的旅程……而這與《黑暗靈魂》帶給我的體驗如出一轍;就好像我在遊戲裡,發現了另外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我想,這就是我為什麼如此喜愛角色扮演遊戲的原因吧。

筆者一直致力於尋找遊戲和生活的契合點,在遊戲中感悟不同故事背後的甘苦輪迴。歡迎朋友們留下自己的觀點,讓我們一起為熱愛發聲!

為什麼叕是騎士、惡龍和公主?——遊戲背後的騎士文化-第27張
最後的騎士

“那是無名、成不了薪,且被詛咒的不死人。但正因如此,灰燼才會如此渴求餘火吧。”——《黑暗靈魂3》



© 2022 3樓貓 站點地圖 購買域名: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