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6-19 02:53:12 作者:阿qi9716 Language

大家好,我是阿qi。廢話不多說了,直接開門見山最近我終於從小七那借到了那張讓我好奇已久的顯卡——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

今天就來跟大夥一起聊聊關於這個ULTRA與Ti SUPER的神奇組合,歡迎大夥在評論區友好交流,談談您怎麼看。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0張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

-----------------------------------------------

為啥會關注這張ULTRA?

說起來我留意起這代ULTRA系列純屬偶然,單純就是某天逛鹹魚首頁給我推薦第三方的顯卡皮膚貼紙,就是這種: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1張

鹹魚號如圖,看著就很專業

粗看本以為是需要寄顯卡散熱模塊以及背板過去的那種定製噴塗改色,仔細一看是PVC貼紙,類似於貼膜一樣,定製難度跟成本一下就下來了,買回來手工貼上就行。但問題就在於是否耐用、是否掉色,這點我就存疑了…

再看看實際到ULTRA顯卡上的效果,才發現這背板跟正面簡直就是“天生痛體”,40系ULTRA系列顯卡的可自定義面積都很大,最適合痛卡的一集。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2張

官方支持,過段時間估計官方也會上線了定製業務

後來我跟阿七某天聊起這個,才知道他們官方也正在研究這方面定製,準備親自下場搞了。當然,一些我們考慮到的問題官方也有考慮,據他說有珠光、PVC之類的工藝,能做到耐高溫、不掉色。

這自然讓我十分期待了。碰巧最近超級喜歡GBC,回頭看看有沒有機會找官方痛一張NINA,二刺螈“搖滾聖體”NINA配“痛卡聖體”ULTRA,想想就很搭捏

可惜的是卡是先借到了,官方的貼紙定製還沒上線,據他說已在最後階段,這期就只能帶大夥先看卡了...

-----------------------------------------------

Ti+SUPER=?

來說回顯卡,熟悉N卡的朋友都知道,NV喜歡用Ti代表加強版,SUPER代表超級版,兩種後綴以前相互獨立共存,且Ti跟SUPER的推出與否似乎單純就是看老黃心情(對手拉跨程度)。

例如就像20系時,有2080Ti又有2080SUPER,但30系時就只有Ti。再來看如今40系的老黃甚至掏出了Ti+SUPER的組合,兩種後綴本就讓一眾小白難以分辨了哇,今天我來給新手小白們簡單縷一縷懂行的大佬們可以跳過這段,直接看看後面開箱、評測部分

-----------------------------------------------

紙面參數

先來看紙面參數,這個Ti SUPER的後綴是第一次出現,且目前也只有RTX 4070Ti SUPER這麼一款。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顯卡參數

從型號排布順序可以看出,Ti在命名定位上優先於SUPER,我是將其理解為是基於RTX 4070Ti的基礎上強化而來的版本,即RTX 4070Ti的超級版,因此稱之為RTX 4070Ti SUPER。定位介於RTX 4070Ti與RTX 4080之間,不得不誇一句老黃的刀功真是了得。

相比RTX 4070Ti,SUPER後的版本顯存從12GB提升至16GB,同時遭人詬病的192bit顯存位寬終究是改回了256bit。值得一提的是流處理器即CUDA的數量從7680個提升到8448個,同時核心改為了4080同款的AD103,性能提升幅度想必相當可觀。

至於這個價格只能說我這一臭打遊戲的不配,真的好貴啊啊啊

-----------------------------------------------

簡單開箱

包裝

只停留在紙面很難說明其真實性能,那麼讓我們通過這張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來看看RTX4070 Ti SUPER的實際表現吧。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包裝依舊很有ULTRA系列的風格

看過我往期關於ULTRA系列產品文章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包裝風格十分熟悉,包裝採用的是ULTRA系列家族化一貫的波普元素設計。同時表面做有一層特殊鐳射效果,在不同角度、光線下會呈現不一樣的色澤,而且這方面設計同樣存在於顯卡本體。


配件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箱內配件

簡單看過包裝後,再來看看內部。除開常規的說明書、活動卡、質保卡外,居然還附贈了一副裝機手套。

此外,我猜是為了照顧到更新、升級的一部分用戶,箱內還配備有一根16Pin轉雙8Pin的電源轉接線,避免用戶還需要額外更換ATX3.0規格的新電源,很好。

 

16Pin與轉接線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12VHPWR(16Pin)接口

至於說這個16Pin接口,目前是N卡採用居多,從RTX 4070及以上顯卡基本都用,A卡那邊倒是隻有些許廠商魔改做過一兩款7900XTX的16Pin變種,A卡依舊以多個傳統8Pin為主。

反正我個人是不太能接受這個新接口的,若是沒配備轉接線還需要配新電源,徒增成本。唯一讓我能想到的就是線材更加整合,更美觀了?(那還不如做背插…

需要注意使用這種16Pin接口時,一定要完全插入否則有燒燬風險。曾網傳有過幾次關於16Pin接口在未完全插入的情況下燒燬,不知新接口是否有所改進,但依舊建議仔細檢查是否完全插入!

 

顯卡本體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正面背面均有顯眼的ULTRA元素點綴

來看顯卡本體,可以顯卡採用正面三風扇設計,背部做了鏤空。同時三槽設計使得顯卡散熱模塊碩大,我總感覺40系這代顯卡對散熱堆料這塊或許有些用力過猛了…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不同角度來看,顏色還不一樣

外觀設計方面,正面採用了跟包裝一致的大面積波普色彩覆蓋,起到一層鐳射般的七彩效果,從不同光照、角度去看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

雖說外觀這部分見仁見智吧,但我身邊朋友包括我自己都認為它挺好看的。特別是這別出新意的波普鐳射效果,已然成為ULTRA系列的標誌性代表元素了。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側邊設計比較簡約

側邊元素就比較簡單了,正如上面說的,接口改為新規的16Pin接口,同時側邊有NV官方規範要求的GEFORCE RTX標識。

最右側為“ULTRA”LOGO式RGB燈,並做了漫畫中常見的“速度線”手法,以突出正中央的“ULTRA”主題。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整張卡唯一的RGB元素

燈光依舊能在iGameCenter調節,支持燈光顏色及燈效的改變,這部分是整張卡唯一的RGB元素,可能是我年紀到了吧,就喜歡這種低調的。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一些系列相關的元素細節設計

風扇貼紙以及邊角處,均有iGame系列元素&銘牌設計,細看尾部還有ULTRA以及相關標語的蝕刻點綴。七彩虹對待ULTRA這套中端系列還挺用心的,細節這塊不含糊,好好好。


接口&一鍵超頻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三槽位設計

可以看到由於散熱模組碩大,顯卡採用了三槽位設計。顯示接口方面中規中矩,由一個HDMI 2.1與三個DP 1.4a組成,同時每個接口出廠均附帶有白色防塵塞,小細節到位,很好。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七彩虹顯卡傳統:一鍵超頻

ULTRA系列作為七彩虹顯卡的一員,老傳統當然是沒發丟的,一鍵超頻按鈕設計自然沒有缺席。位置如圖所示,按鈕在顯示輸出接口旁邊,默認摁下為超頻,彈起為普通模式。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實際就是兩套BIOS切換

跟我所理解的一樣,從GPU-Z中也能看出,其實這個按鈕就是個BIOS切換:摁下後切換至高檔位即Boost 2655MHz,而默頻狀態則是Boost 2610MHz,功耗上限從285W提升至305W。即兩版BIOS之間相差45MHz以及20W功率上限,實際提升效果很輕微,聊勝於無吧。

關於這個,其它友商一般會稱為安靜模式與性能模式,但我更喜歡七彩虹這套,畢竟儀式感更加到位。

 -----------------------------------------------

30、40兩代同堂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大夥猜猜這張是RTX 30X0?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小七算到了,正巧我上週從朋友那收了一張上代30系的ULTRA顯卡。也正好簡單對比下兩代外觀顏值,大夥猜猜這張是RTX 30X0?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體積差距挺大的

兩張卡最直觀的差別就是體積了啊,40系散熱模組明顯大了一圈。

正面顏值對比下來,30系色彩運用更收斂,稜角更多;而40系則恰好相反,色彩運用更廣泛,外形相比之下更加方正。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30系這張白色卡有點泛黃了

背板上自然是新的40系更香更好看,相比之下泛黃的30系就顯滄桑了許多。至於設計元素上面,40系我感覺是有明顯進步的,無論是ULTRA藝術字的點題,還是波普漫畫格柵的點綴,比起30系那種略帶抽象的感覺,40系設計更加直觀,也更貼合如今ULTRA系列的主題。

因此即便拋開新舊來談,我個人也還是會更喜歡這張新卡。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兩張卡背部對比,40系從兩槽位擴張到了三槽,立起來後換個視角體積差距更明顯咯。

然後關於一鍵超頻按鈕,40系其實是有偷偷做了改進的。原先30系的大按鈕我一直感覺它很難用肉眼去判斷當前狀態,僅能從手感來判斷是否摁下去;如今改進後就很好,一眼就能判斷,好好好。

-----------------------------------------------

性能測試準備

外觀就看到這,接下來到實際性能測試部分。

測試平臺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測試平臺延用上期ARK主板配置

測試平臺方面,延用上期ARK主板配置,唯顯卡改成本期主角: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但是機架真的很方便捏

測試平臺外觀簡單過一下,由於是機架,線亂還請見諒。

-----------------------------------------------

CPU-Z&GPU-Z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136KF P核小超5.6/E核4.3+GPU開啟一鍵超頻

CPU部分依舊是上期主板小超後的配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上期ARK主板評測,對喜歡玩超頻的朋友來說,這張主板確實不錯。

顯卡則是摁下官方的一鍵超頻,Boost頻率來到2655MHz,最大功耗限制來到305W,雖然提升不明顯,但聊勝於無、多一點是一點嘛。

-----------------------------------------------

對比對象:RTX 3070Ti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猜猜它是誰,它真的好帥...我好喜歡

為性能結果更加明顯,更加有樂子,我拆來了我自用的RTX 3070Ti,由於30系沒有Ti SUPER,因此就決定是它了。(說到底還是我囊中羞澀,掏不出4070Ti/4080

-----------------------------------------------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未開啟一鍵超頻 15分鐘甜甜圈

得益於三風扇搭配碩大的散熱模組,溫度表現意料之中的好。溫度穩定在64℃之間,非常涼快。由於沒開啟一鍵超頻,此時GPU頻率穩定在2460MHz,功耗則在280W左右,表現非常亮眼。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開啟一鍵超頻 15分鐘甜甜圈

重啟並按下一鍵超頻後,再次運行15分鐘甜甜圈。可以看到頻率相比默頻情況提升了15MHz,來到了2475MH,功耗稍微提升了1-3W左右。由於頻率與功耗波動不大,溫度與默頻時幾乎沒有區別,依舊在64-65℃之間,散熱真的好猛有種力大磚飛的原始美感

溫度表現符合我預期,畢竟佔了三槽位那麼碩大一個散熱模塊,加上臺積電成熟的TSMC 4N製程工藝,發熱也不大。

不過我還是沒琢磨透為啥會需要用這麼碩大的散熱模塊,傳聞中說最開始採用的是三星的製程工藝,功耗不明但發熱巨大(高通驍龍888警告)。如今製程工藝是臺積電,但散熱體積卻依舊巨大,現在再來看我總感覺這個傳聞的真實性挺高。

-----------------------------------------------

理論性能【3DMARK】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僅隔一代,這領先幅度有點恐怖

除開常規的幾項傳統測試外,本次測試還新加入Steel Nomad這項綜合測試,其版本為V1.0,對比對象為RTX 3070Ti。

從結果來說,全程都是RTX 4070Ti SUPER毫不意外的全面領先。其中最誇張的是光追相關的Port Royal部分,差距來到將近50%,看來第三代光追RT核心帶來的效果挺顯著啊,這不經讓我開始期待其光追落實到遊戲中表現如何。

-----------------------------------------------

遊戲表現

測顯卡遊戲部分自然是重中之重,來測測遊戲

四款單機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毫無懸念的領先

單機部分我找來了四款常見的自帶基準測試的遊戲,來看看這兩張卡在四款單機大作中分別在2K/4K分辨率下的表現。

如果要找個詞形容遊戲表現,那可能就是“遙遙領先”了,遊戲部分的結果跟理論測試近乎一致。

兩者的顯存僅容量有較大差距,類型及位寬是一樣的G6X與256bit,但一個8G一個16G,對遊戲影響還挺明顯的。其次,便是RTX 4070Ti SUPER流處理器數量及核心的提升幅度很大,這兩項幾乎直接決定了兩者在遊戲幀數上差距懸殊。

網遊代表:CS2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CS2成績也依舊遙遙領先

網遊這塊選了最近測試常用的CS2,工坊的Benchmark地圖跑成績特別方便。

迴歸正題,都說CS2在配置上會更吃CPU,但實際GPU帶來的提升也很明顯。可以看到RTX 4070Ti SUPER在4K畫質下能做到204.4幀,都能跑滿市面上4K主流的160Hz顯示器了,真crazy

這項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我CPU拖了後退

光追遊戲代表:2077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光追遊戲應用典範:賽博龐克 2077

提起光追特效的代表性遊戲,放在目前來說自然得是2077了。可以看到即便是上面一度表現十分強勢的RTX 4070Ti SUPER到了光追這都得撲上一街,但好在成績不算太難看,唯獨最頂級的光追:超速這一預設沒到達到60幀及格線,其餘均達到60幀以上屬於能暢玩水平。

光追這塊就跟理論Port Royal部分測試結果幾乎一致,第三代RT Core實際到遊戲上對比上代確實帶來近乎翻倍的提升,從在RTX 3070Ti上幾乎不可玩的狀態一轉局勢變為可暢玩,不得不讓我開始期待下一代RT Core核心升級提升如何了。

-----------------------------------------------

總結時間

不得不說,RTX 4070Ti SUPER在遊戲中的表現十分可觀,給我印象十分深刻,甚至要還給小七時的我就像灰姑娘失去水晶鞋一般,戀戀不捨捏。相比之下,僅隔一代的RTX 3070Ti差距能有如此之大也是有點出乎我意料的,這麼看來再隔一代明年的50系該有多猛啊。

至於Ti+SUPER為啥會一起出現,我認為吧,會讓老黃時隔兩年後再“動手術”般切割出個Ti SUPER並精準的卡在4080與4070TI之間,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順應市場。為了在性能上直接對標隔壁7900XT,同時也是為了迎合當今火熱的AI市場需求才會捨得把顯存抬至16G。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iGame ULTRA系列顯卡

作為一張準高端卡,雖說RTX 4070Ti SUPER與RTX 3070Ti相比能高出將近30-40%的性能差距,但問題就在於其售價拉昇了不少,如今的N卡由於其各種專業屬性的加持早已談不上什麼性價比,正如我所理解的老黃——將性能與價格強掛鉤。不禁讓我感慨,加量不加價早已成為過去式,如今只有一分錢一分貨。

當Ti SUPER遇上ULTRA,天生“痛卡聖體”,還能低成本換皮膚?-第3張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

最後,它值得買嗎?如果你是專業受眾或是預算充足,想要一步到位的朋友、亦或是單純對光追有所追求的玩家,這款有設計且堆料均衡的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很值得購買。

若是考慮到年底或明年的50系旗艦即將到來,我的建議是能等就等,剛需就買。

但如果您跟我一樣,看重的是Ultra系列能夠換皮膚的特性又不追求極致性能的,不妨趁618或雙11時考慮像RTX 4060Ti等性價比更高的甜點卡。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