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美之間的矛盾已經越發走向無可調和的地步,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日本海軍一系推動了代號”Z作戰“的遠距離奇襲作戰計劃,目標正是先下手為強地打掉美軍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支點——珍珠港。
這一年末,日本南部南九州鹿兒島的居民們發現突然有好多日本軍人云集於此,港口裡更是開來了數不過來的軍艦,孩子們新奇地爬上房頂眺望這些鋼鐵巨獸,讓他們驚訝的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些軍艦的數量一直有增無減,還見到了從來只是聽說過的重型巡洋艦、戰列艦,甚至是航空母艦。而天上的飛機更是奇怪,經常能見到一些飛機從高空猛地俯衝下來一直快扎到水面才拉起機頭,這些奇怪的舉動和訓練引起了當地人的好奇,但沒有人能想到,這就是山本五十六召集起來將要奔襲珍珠港的特混艦隊。
之所以選擇鹿兒島灣作為訓練地,是因為這裡的地理水文條件和珍珠港非常類似,可以很好地模擬攻擊情況。由於珍珠港的水深僅有45英尺,通常日軍的魚雷投放後會直接扎進泥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飛行員被要求在條件類似珍珠港的小川原湖進行投彈練習,投放魚雷的高度低到前所未有的1500英尺,由於珍珠港計劃高度保密,絕大部分飛行員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麼玩命的特訓。但對山本五十六來說,這將是他摧毀美軍在太平洋威脅的唯一機會,只要能把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一網打盡,那麼日本南下進攻的計劃將暢通無阻,甚至進而進攻美國本土也完全可能。
大家好,我是瞬間思路。看完前面的開頭您大概也猜到了,今天的文章會和真實的戰爭有關。沒錯,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爭,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正是太平洋戰爭的開端。
其實,當各位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多半已經在很多桌遊自媒體上見過我們今天要主推的遊戲了,這就是名為《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1941-1945》的軍棋遊戲。
可能老讀者或聽友會問,瞬間你不是從來不寫兵棋遊戲的文章嗎?確實如此,這麼多年來,我都沒怎麼接觸過兵棋遊戲,上次寫兵棋遊戲文章大概還是十年前做桌遊雜誌時候的事了,所以在選擇遊戲內容的時候就會盡量避開自己不瞭解的兵棋遊戲以免出硬傷。但是這次不太一樣,因為這個遊戲我早就已經如雷貫耳,實在是聽聞太多介紹了。什麼最硬核的兵棋、巨獸級兵棋、史詩巨獸、全景展現太平洋戰爭全過程、太平洋戰爭的百科全書等等……
老實說,這些說法我覺得都不算誇大其詞,這個遊戲真就能達到如此體量和感受。
1985年,遊戲設計師馬克·赫爾曼帶來了他的驚世大作《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1941-1945》(以下簡稱《太平洋戰爭》),這位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設計師,其作品非常高產,而且是兵棋設計領域的領導者之一。他在1983年設計的《海灣打擊》由於涵蓋了兩伊戰爭等重要現實軍事推演要素,1990年時被美軍選用於海灣戰爭的推演分析。他本人當時不但在多家學術機構任教,開展軍事戰略、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而且還是全球著名的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副總裁,並曾被美國國防部邀請設計戰爭遊戲。至於他的作品所獲獎項更是數不勝數,玩家粉絲遍及世界各地。
這些說明,都從一些側面說明了為何《太平洋戰爭》這樣的作品會誕生在馬克·赫爾曼 ,而不是其他人手中。
老版本遊戲封面
如今,37年過去《太平洋戰爭》依然被玩家們稱為“最好的太平洋戰爭遊戲之一”,更成為出版方GMT公司的頂樑柱作品之一。而今天文章的主角其實是GMT公司最新出版製作的《太平洋戰爭》重製版本,這個第二版結合了設計師馬克·赫爾曼三十多年來的經驗,令遊戲被打磨得更為完美。原本的紙質地圖升級為了硬板圖,規則也進行了優化改良,更是提供了3種難度循序漸進的規則,對新手更為友好。此刻,遊戲在BGG的評分穩定在8.9的高分位上,可謂光彩依舊,璀璨照人。
前面會把《太平洋戰爭》稱為“巨獸”級兵棋的另一個直觀原因就是海量的配件數量,遊戲中的配件超過2600個,為玩家提供了多達34個劇本可供推演,其內容涵蓋了太平洋戰爭的各個方面。
在《太平洋戰爭》獨有的遊戲機制下,每個劇本都是一次完整的遊戲,時長從20分鐘到數小時不等。這些劇本分為了四種類型:交戰、戰鬥、戰役和戰略。交戰劇本是最簡單快速的,主要用來學習本作的遊戲機制;而戰略劇本是最為複雜且耗時非常久;交戰和戰役劇本則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無論你是否曾因為兵棋推演的複雜度而放棄,或是因為劇本匱乏而意猶未盡,《太平洋戰爭》都將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不管你是新手還是重度玩家,都能夠在遊戲中找到你的樂趣。
當然,你可能會擔心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找不到人一起玩可怎麼辦?沒關係,這種剛需設計師自然不會忽視。《太平洋戰爭》中配置了大量的單人劇本,可以快速學習規則,或者度過一段安靜的休閒時光,玩家只需要花費15分鐘就可以體驗一次太平洋上的戰鬥,如“偷襲珍珠港”;也可以來一場2小時的日美對決,如“決戰中途島”;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甚至可以體驗太平洋戰場的主要戰役,比如所羅門群島戰役,乃至194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的完整的太平洋戰爭全全幅畫卷。
在這裡實在無法盡說遊戲規則細節,這裡節選了官方介紹中有關遊戲特色亮點的部分呈現給大家:
【獨有的索敵機制】
《太平洋戰爭》中並未提供兵棋遊戲常見的”上帝視角“,玩家在遊戲過程中需要和真實戰爭中一樣,不斷對敵人發起偵察。但那個年代並沒有衛星,所以要想在茫茫大海上找到敵人,唯一的辦法是不斷派出偵察機。
遊戲為玩家實現了隱蔽式移動,同時不需要像許多“雙盲”遊戲那樣藉助裁判才能判定。儘管可以在地圖上看到敵方特混艦隊位置,但是在成功發現敵軍之前,友方單位無法對敵方單位做出反應,能否成功發現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實時海戰模擬】
真正的戰爭不是你一下我一下的進行,在每次雙方艦隊的交戰中,都會進行三輪海戰交火。除了第一輪的初次交火外,後續每輪交火玩家都需要暗拍距離,以此模擬艦隊在海上的戰術移動。不同的距離下需要用到不同射程的炮火和魚雷,玩家需要根據情況不斷調整策略,利用己方最大優勢的射程進行攻擊,並預判敵人的行動和位置。
【戰略和戰術思維】
玩家在遊戲中扮演的是雙方的指揮官,整個遊戲設計的重點是關於戰役和戰略軍事策略,每一回合,玩家必須評估可用的軍事資產、戰略情報、後勤基礎設施,制定自己的策略來贏得戰爭,同時也需要為每次作戰行動計劃制定高效的戰術策略,以最小的代價剿滅敵方有生力量。
【豐富的兵種設計】
《太平洋戰爭》中擁有多種類型的作戰單位,每種都有其不同的戰術特徵和戰力強度。地面單位包含了步兵、工程兵、特種部隊、空降兵、裝甲兵等等;航空兵包含了戰鬥機、轟炸機、戰鬥轟炸機、遠程偵察機等等,甚至還有神風特攻隊。海軍單位包含了航空母艦、戰列艦、輕型航空母艦、戰列巡洋艦、水上飛機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驅逐艦、護航驅逐艦、高速運輸驅逐艦、兩棲運輸艦、水上飛機母艦等等。
同時還有特殊的核武器、日軍駁船、盟軍魚雷快艇、袖珍潛艇、日軍大和號和武藏號、KRS和STO潛艇、日軍千歲號和千代田號的改造等等。遊戲中玩家需要充分利用每種兵種的優勢,組建不同的部隊編隊和特混艦隊,下達不同的作戰指令。
【多種難度體驗可供選擇】
遊戲為不同程度的玩家提供了可選擇的遊戲難度,或者說是提供了不同的遊戲帶入精細程度。簡單程度下,遊戲時長約10-15分鐘,可選8個交戰場景,勝利條件簡單明確,不是奪島,就是擊沉。可以理解為一些小規模的遭遇戰或爭奪戰。
進階難度下游戲時長會打到1-3小時,共12個行動可選,玩家將會展開一場完整的作戰,換算到現實中的話這些作戰的規模大約是兩到三週左右。
最高難度會打到戰役級別,會貫穿多個作戰行動,遊戲中一共提供了9個劇本,時長約3到幾十小時不等,這些戰役在現實中將持續3到22個月。
如果你還覺得不過癮,那麼三大戰略劇本將給你帶來終極沉浸式體驗,這是站在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宏觀角度進行的涵蓋了整個戰略層面的決策。玩家除了要高瞻遠矚地調動部署作戰計劃之外,還要蒐集分析情報,判斷天氣影響,進行後備軍力準備和訓練,規劃增援和補給等等。你並非指揮一隻戰艦一架飛機,甚至不是指揮一支艦隊一個聯隊,你要指揮的是多個作戰集群,身為總指揮官,對你的戰略眼光和戰術素養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所謂一料敵先機才能出奇制勝,一旦錯失良機則可能步步難追。
總而言之,當人類的歷史進入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開啟了太平戰爭後,與之相關的一切你都可以在《太平洋戰爭》這款遊戲中找到。那些我們在歷史課本里學過的知識點,會變成由你指揮的戰場,無論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決戰中途島、血戰硫磺島……都能逐一體驗。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時間規劃和對規則的瞭解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和劇本。切記,循序漸進絕對是個好建議。
另外,在戰略層面無所不包之外,設計師在細節層面也是力求還原。例如美軍在戰爭期間會付出了大量心血找回被擊落的飛行員,遊戲中美軍這種做法體現在,當空軍任務失敗時,若有潛艇在場,則損失的空軍兵力中會有一部分作為後備兵力再次進場。而日軍飛行員就沒這種待遇了,他們通常在飛機墜海時死亡。
最後咱們接著講完文章開頭的故事:
時間回到1941年12月7日清晨6點,太陽尚未升起,珍珠港裡看不到任何與往日的不同之處,由於是週日,只有少數早起的人開始各自一天的忙碌,而大部分的人此刻還在睡夢之中。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主力此刻都駐留在港口中,只是原本計劃回港的航空母艦因為一些意外並未在珍珠港內。然而,美國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有一大批從日本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直撲珍珠港而來。在珍珠港配屬的奧帕納雷達站中兩位美軍二等兵於6點45分在螢幕上發現有不明物體靠近歐胡島(實際上是日軍的偵察機),卻沒有上報,這讓珍珠港錯過了最後一線生機。
不久後,雷達再次顯示珍珠港港北方有一大群飛機接近,美軍士兵這才趕緊聯絡防空中心有不明物體靠近基地。但值班的科米特·泰勒中尉卻回報他們應該是看到自“希甘姆”機場起飛的巡邏隊,或是從美國本土加州來的B-17轟炸機,此時壓根沒人想到日本人的特混艦隊會橫跨太平洋來襲擊這裡。
早晨7點40分,已經離開航母1小時40分鐘的日軍空襲機群抵達珍珠港。日軍攻擊機群總指揮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看到靜悄悄的軍港大喜過望,他在攻擊尚未開始前就向後方的特混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發回了那封著名的,代表偷襲成功的無線電信號:虎!虎!虎!(トラ・トラ・トラ)。
不過,這裡還發生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插曲:原本日軍約定若現場美軍沒有準備,淵田就發射1枚信號彈,由魚雷機先進行攻擊,再來是水平轟炸機,最後是俯衝轟炸機。若美軍已有準備,則發射2枚信號彈,由俯衝轟炸機先攻擊,誘出高射炮位置,再由水平轟炸機攻擊。可當天的情況是淵田認為襲擊必定得手於是掏出信號槍就開了一槍,卻發現機隊裡有人沒有看見,於是淵田乾脆又開了一槍。就是這一槍導致部分看到第一槍的機組產生了誤解,還以為要採用第二套方案,結果攻擊梯隊沒能按照演習順序進攻。不過,這個錯誤對整個戰場沒有什麼影響,美軍根本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甚至進行護航的零式戰鬥機都因為空中沒有敵機而轉頭加入了用機槍掃射地面機場的行列。
之後的過程大家都很清楚,影視劇也有很多描寫,珍珠港事件後美軍的金梅爾將軍這樣評價:“我必須承認,這的確是一場非常漂亮的軍事行動;撇開奸詐的行為不說,日本人這次真的表現得相當出色。”只不過,這場偷襲雖然日本人在戰術層面獲得了勝利,但在長遠的戰略層面上卻並非如此。
對珍珠港的打擊並未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完全被摧毀或不再使用的只有亞利桑納號戰列艦、俄克拉何馬號戰列艦,以及作為靶艦的猶他號戰列艦,其餘戰艦在花了一年多時間於港內打撈後,陸續在太平洋戰場上被投入使用,只有幾艘重建的船隻修至戰爭末期,由於沒有傷到航空母艦,也讓美軍改變之後海軍作戰依靠大艦巨炮的傳統模式。
而且,更激起了美國上下同仇敵愾之心。自此,美國掃平了國內的爭議全面加入了二戰。當然這其中有非常多的細節被我省略,以及到今天也沒有消失的各種陰謀論。而且這還是僅僅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開端之戰而已,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還有許許多多或大或小的戰鬥、戰役,更為後來我們看到的影視、遊戲和文學創作提供了無數靈感來源。
在看過這些歷史和故事之後,如果你也想體驗其中的過程,現在原石桌遊推出的《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1941-1945》中文版,已經掃平了語言門檻,把這個傳奇的兵棋遊戲帶到了國內玩家面前。
而且中文版還提供了很多額外的內容,例如收納大量算子的收納盒,算子材質升級為藍芯紙板,紙質地圖升級為硬紙板地圖等等,具體內容還請大家關注正在摩點網進行眾籌的《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1941-1945》這個項目。
更多有趣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瞬間思路(BG_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