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初,朝鮮的冬天就像個冰窖子。敵人幾千發炮彈落到陣地上,土都是燙的。”
這裡是朝鮮中部腹地。
一場戰鬥,即將打響。
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埋伏在坑道中,蓄勢待發,外面的槍炮聲不斷傳來,炮彈將灰塵擊落下來,老班長四川佬輕輕拍了拍灰,燜了口酒。
任天野飾演的狙擊英雄高佔奎帶著狙擊班的戰士大步流星走過來,“炮火一停,敵人一準摸進坑道,一會兒出去,快速佔據火力點。”
四川佬叫住高佔奎,“瓜娃子們,可不可以吃到罐頭,就靠你了。”
任天野微微一笑,“你個四川佬,瞧好吧,等拿下對岸陣地,牛肉罐頭管飽。”
下一秒,槍炮聲停,坑道氣氛瞬間凝滯,打開前面這道門,不知道有什麼等著戰士們。
管不了那麼多了,一個戰士上前開門,立馬被猛火點燃全身。
原來一個美軍早就守在門口,門一開,立刻以猛火攻來。前排的戰士,立刻被包圍在火海中。
關鍵時刻,高佔奎一聲閃開。凝神、聚氣,一發子彈,從狙擊槍中射出,正中美軍眉心。
第一關過了,危機繼續從四面八方襲來——
迎著美軍的掃射,志願軍戰士從坑道衝出一條血路,立刻遇到了美軍的狙擊手。
一個戰士倒下,四川佬下令,“再來一個!”“我來!”又一個戰士倒下。“繼續衝!”第三個戰士倒下。
“高佔奎,再耗下去要吃炮彈了,快點撒。”
高佔奎,在志願軍有個外號,“五百”。什麼意思,馬上你就知道了。
“班長,兩點方向有一個。”舉槍,瞄準,一槍斃命。狙擊手拿下了,但敵軍碉堡的火力點還在不斷吞噬志願軍戰士的生命。
又一個戰士倒下。“露頭了!”高佔奎望著剛倒下的狙擊班戰士,忍住熱淚,一個轉頭,扭臂,射擊,帥炸!
彈無虛發。碉堡裡的機槍手,應聲而倒。四川佬抓住這個空隙,操起炸藥包,衝向碉堡,但美軍還有一名狙擊手,死死鎖定了目標,一槍,擊中四川佬的大腿。
四川佬最後一句話是衝著班裡的瓜娃子——新兵任東風喊的,“瓜娃子,看好了!”
獵獵風起,英雄不歸。四川佬用盡最後力氣衝出戰壕,但,狙擊手槍響了,火光閃過,就此異鄉埋忠骨。
這場夜戰,我軍還是沒能拿下對面陣地。但下一次,高佔奎和“瓜娃子”任東風,不會再給敵人任何機會了,今夜的血債,只能以勝利來償!
這是電影《狙擊英雄》的開場。
幾乎是子彈呼嘯的一瞬間,就把我拉回了1952年的朝鮮前線。
而在接下來的90分鐘裡,我更沒有走神的機會,不是屏氣凝神,就是撕心裂肺。
既被驚險的對戰場面燃到熱血沸騰,也被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打動,看得熱淚盈眶。
任天野、何達、趙荀、周惠林,對,《我是特種兵》中的硬漢們,
這次集體化身志願軍,任天野一出手,就讓電影中高天奎打出的每一顆子彈,都精準地打在我的心上。
張藝謀的《狙擊手》之後,寂寞好幾個月,國產戰爭片也該支稜起來了。果然,4小時,就衝上飆升榜第一。
戰爭大片夾擊,題材紅海。再拍狙擊手,到底幾斤幾兩?
看完電影我敢拍著胸脯說,這部電影,絕對有資格快速火向全國。誰說網絡電影,拍不出最硬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這一槍,就中了。
1、 狙擊,對決好的電影能讓人一秒入戲,這部《狙擊英雄》就是如此!
一開場,就看得人熱血沸騰,額頭冒汗。那電影究竟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簡單來說,貫穿其中的主線,是兩場志願軍和美軍的狙擊手對決。
雖然一開始,那種戰爭的慘烈、壓迫感一下子就撲面而來。但影片,並不是《長津湖》那種戰爭大片的氣勢。
那麼,以較低的成本,該如何做一部好戰爭片?
《狙擊英雄》給出了一個答案。相比於各種“大”,它主動選擇“小”。
故事核心,是雙方頂級狙擊手的較量。
小場面怎麼打得精彩?一個鏡頭你就明白。
螺螄殼裡做道場。錢都花在刀刃上。
單看雙方狙擊槍型號,我方:“能在400米狙殺美國佬”的水連珠。
美軍:春田M1903。
反映到戰鬥的節奏呢?先說第一場對決:高佔奎、任東風VS射中四川佬的美軍狙擊手。
開戰前,雙方的狙擊手藏在掩體中。
對決,是任東風挑起來的。他心裡想著給班長復仇,半夜一個人摸出來,帶上剛加入狙擊班拿到手的狙擊槍,靠近敵方戰壕,一槍一個,幹啥?想把敵方狙擊手引出來。
果然,魚咬鉤了。
但,釣魚的被圍了。
被驚動的美軍立刻圍過來,幾十人將任東風團團圍住,別說報仇,自己都被打得動彈不得。
關鍵時刻,又是高佔奎出現了。
快速射擊,將敵人的火力引開,讓任東風得以騰挪。
亂戰中,敵方狙擊手開火了。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就在這時,敵人丟出一枚手雷,被趕來支援的王清一槍撂倒,手雷落在敵方陣地,沒爆。
機會來了,高佔奎一聲令下,“任東風,拿下。”說罷,鏡頭依次給到瞄準鏡後眼神,握著扳機的手,以及瞄準鏡內目標。
幾個鏡頭反打之後。
屏氣,凝神,背景音消失,時間凝固。出手,正中手雷。
這是目的?錯,這才是目的——手雷引發的爆炸掀起濃煙,瞬間遮擋了敵方狙擊手的視線,任東風趁勢而起,一槍,一彈。
正中目標,四川佬和戰士們的仇,報了。
這節奏,確實令人感到一絲驚豔。
這也是我覺得《狙擊英雄》聰明的地方。
它知道自己肯定比不上那些院線戰爭電影的大手筆,大特效。
那就不依賴大場面,專注把小細節打磨好,成本低,誠意不低。
這條路,無疑走對了。
玩過槍戰遊戲的觀眾應該知道,狙擊手之間的對狙,本來就拼的不是場面,而是智慧和謀略。
這是生與死的較量,對頂級狙擊手來說,小小一個破綻,就意味著失敗和死亡。
每一次出手,每一次瞄準,每一次扣動扳機,都是博弈,是決戰,因為你一槍不中,很可能下一秒,對方射出的子彈,就會貫穿你的胸口。
《狙擊英雄》的動作戲,就將這種溢出屏幕的緊張感和博弈感,呈現得驚心動魄。
高壓之下的戰術對決、頭腦博弈,分分鐘令人咋舌。
志願軍狙擊的智慧,在貢獻了極富衝擊力的場面的同時,還引發了扣人心絃的懸念。
有限的空間內,導演海濤展現了強大的控場能力,他用遠景鏡頭和近景鏡頭的交叉將整個野戰場面的縱深呈現出來,再用子彈出膛的升格鏡頭來製造視覺衝擊,用正反打的鏡頭營造緊張感,最終在電光火石之間,就對敵方開火的狙擊手完成了致命一擊。
但,這可不是敵方唯一的狙擊手,更可怕的狙擊手,出現了。
英雄,犧牲雖然是一部戰爭片,但這部電影的精華,不只是戰鬥。
就像片名給觀眾的劇透:狙擊+英雄,重點在“英雄”。
雖然,能在狙擊手的戰場上,每一次對峙都能把人心吊到嗓子眼——這就是導演的功力。
但如果你以為主創他只想拍一場《兵臨城下》似的狙擊手對決,用驚險場面去刺激觀眾,那就錯了。
導演真正要的,是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對決背後,一個個鮮活的人。
電影中,導演帶我們一個個認識了狙擊班的戰士們:
第一個,叫大頭,是高佔奎最好的兄弟。
一場戰鬥中,就是他,撲倒高佔奎,為他擋住了敵人的炸彈,直到最後,身體裡還有兩枚當時留下的彈片。
為人,大大咧咧,粗粗壯壯。唯有在高佔奎面前,愛笑愛鬧。
高佔奎受傷,護士給他取彈片,大頭把一條胳膊伸過去,“疼,你就咬著。”高佔奎一個眼神,趕緊縮回去,“有點寒磣哈。”
好容易得一蘋果,揣在懷裡,又是聞,又是摸,不捨得吃,給高佔奎遞過去。
但為了逮到敵軍新的狙擊手,高佔奎帶著他聯手在戰場上圍堵對手。
萬萬沒想到,敵方狙擊手遠比他們想象的更狡猾、更難打。二打一,沒能拿下對方。大頭身中兩槍。
臨死前,大頭對著高佔奎呵呵一笑,又一個委屈,“班長,我想我娘了。”
下一秒,泯然而逝。在戰場之外,或在戰爭的間隙,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會嬉笑打鬧,會牽腸掛肚,會痛也會哭。
於是,當他們一個一個倒在戰場上,血那麼的刺眼,不再是輕飄飄地人數減一,而是在戰士們和觀眾心口戳上無形一刀。
痛來得更真實,不捨與欽佩也更加濃烈。
第二個,叫王清。
一個年輕戰士。整天跟著高佔奎,是狙擊班的萬能人。
聽聲音,他是一絕,遇到敵軍戰俘,他還能上去給人講講我軍優待戰俘的政策。
英文那麼好?不奇怪,這小夥,入伍前已經考上了北大。但,在個人前途和家國之間,不用選,一定是保家衛國。
多好的小夥子,任東風沒東西吃,他看一眼,把自己的乾糧整個給他。任東風不會寫檢查,幫著他。任東風不懂狙擊手的知識,教給他。
也是他,告訴了任東風那句刻骨銘心的句子:外夷明犯,擾我國門者,誅!
而小夥子心裡就一個願望,回家,吃上母親的小雞燉蘑菇。
但大頭之後犧牲的,就是他。
敵方狙擊手摸進我方陣地,王清和任東風合圍他,又失敗了,王清脖子上,中了一槍。
任東風朝天怒吼:我兄弟犧牲了!
殘酷嗎?但這也是創作者們最下功夫的地方,恰恰就在殘酷中。把最美好的毀滅給你看,這才是殘酷。
關鍵在體驗殘酷後,你敢不敢再次面對殘酷?
第三位,本片的主角,任東風。
所有這些戰士的犧牲,其實都是這位狙擊天才成長的助推器,從一開始不服管教、只想為隊友復仇的愣頭青,到成長為懂得團隊協作、為人民而戰的堅毅戰士,他的蛻變背後,正是這一位位倒下的狙擊英雄。
狙擊班是電影的核心,全班戰士的情感織成了一張網,但在一次次與敵人的對決中,這張網漸漸被美軍狙擊手撕開。
狙擊班,還有一個核心人物,班長,高佔奎。
尤其對他來說,這些戰士不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是像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眼見他們一個個倒在美軍的槍下,中美狙擊手之間的對決,不僅有國仇,還帶上了家恨。
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過去的戰爭大片,戰士們的奮勇,甚至是犧牲,往往是為一個更宏大的目標,那當然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不過本片最打動我的,反倒是最直接的家恨。因為家恨普通、平實,灌注著個人情感。國仇當然要報,任務,當然要完成。
但作為大頭的兄弟,作為王清的班長、兄長,如果連他們的仇都不報,也算不得真英雄。
實際上,也正因為戰士們用個人情感織起了一張張大網,讓志願軍成了真正的鐵板一塊,才更加讓美軍陷入了失敗的深淵。
因為他們不懂,自己面對的是怎樣一群戰士,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自己可以為何而犧牲,為誰而犧牲。
比如本片中的高佔奎,從一開始觀眾就預感到,這個任東風的師傅,很可能,是要犧牲的。但,看到接近結尾,我們才懂得,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是為誰而犧牲。
為了四川佬、為了大頭,為了王清,為了狙擊班的戰士們,為了身後的——中國。
可以說,影片不斷蓄勢,就是為了能凝聚這麼厚的情感密度,讓觀眾的情緒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
而任天野的表演也太好了。
無論是面對大頭犧牲的哭喊、面對王清倒下的敬禮,還是內心的怒吼都讓人瞬間入戲,尤其是,對著王清的遺體,那無聲的敬禮,眉角沾淚,眼中噴火,雖然無聲,但卻好像說出了萬語千言。
這無聲的誓言既是對王清說的,也是對觀眾說的,強大的力量輸出下,我的心一下子被戳中了,瞬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才是真正的狙擊英雄。
而這樣的狙擊英雄最終倒下,也註定引發一場哭泣風暴。
3、 “獻給最可愛的人”可是高佔奎的人生最後一戰,還是來了。
毫不誇張地說,這部《狙擊英雄》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秒殺了許多平庸的戰爭片,敘事單刀直入,以狙擊引觀眾入局,然後拋出懸念,帶著觀眾一起經歷戰場、生死,當狙擊班的戰士一個個倒下,悲情氛圍也被渲染到極致。
連我都恨不得衝上戰場,操起一支水連珠,一槍打掉那個接連擊中戰士們的美軍狙擊手了。
但最後這一戰,只能由高戰奎和任東風來打。
是時候了——敵軍戰機,開始對我方陣地瘋狂投彈,最後的瘋狂背後,是敵方陣地,已經頂不住了。
在我軍如潮水般的衝鋒中,敵方的堡壘,終於接連被攻破。
高佔奎和任東風在衝鋒中一槍一個!
敵方機槍手擋路?打掉。
躲在碉堡中打我們冷槍?打掉。
敵方飛機以為進入無人之境?朝天射擊,打跑。
任務,終於完成了,勝利,就在眼前。
不過,所有的觀眾都知道,高佔奎和任東風,還有一件事沒做。
對,報仇!為大頭為王清報仇的時刻,到了。
果然,敵方狙擊手見勢不妙,轉身就跑。
跑?那就追!
雙方從陣地,一路戰至密林。
敵人:一邊退,一邊打。我們:一邊追,一邊打。
兩大狙神聯手,二打一,今天這一戰,還能讓你跑了?
但,敵方狙擊手被趕入窮巷後的戰力,還是超出了觀眾的想象,甚至也超出了高佔奎的想象。
大結局,不劇透。
只能說,狙擊班最了不起的狙擊英雄的身體也被打穿,應聲倒地,鮮血染紅了雪白的林地。
但,當復仇的槍聲響徹了天空,這場中美狙擊手的對決,勝利的還是我們。
有觀眾已經繃不住了:為了一個敵人,犧牲一個英雄,值嗎?
但如果讓高佔奎知道最後的結局,他還會追嗎?
我想,給他選一千次,一萬次,他的選擇,還是一樣:追!
那不是口號裡喊出來的“大無畏”。
只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經歷死亡與離別,從恐懼生出的無畏。
追,可能面對的是自己的犧牲,可是放過敵人,那不是純爺們乾的事,不是高佔奎能幹的事。
老實說,最後這場仗一點不“爽”。
反而看得人五味雜陳。雖勝,卻是慘勝。
但,最後從高佔奎衣服裡散落的一個畫本,卻讓我再也憋不住了。
畫本中,是所有犧牲戰士的素描,四川佬、王清、大頭,都有了。
影片開頭大頭問他些啥呢,原來,是在畫畫。
畫本封面上是一行紅字——獻給最可愛的人。
整個畫本里,只缺一個人,畫本的主人,高佔奎。
4、 尾聲,黑馬來吧,說說電影的缺點。
囿於成本,《狙擊英雄》到底只是一部網絡電影。
不論是場面,攝影,服化道,還是後期調色,音效,特效……相對動輒幾億投資的院線大片,肯定有差距。
雖然故事動人,但回頭想想,還是有些略顯刻意。
尤其是,敵方第二名狙擊手,也太神乎其神了。狙擊班打到只剩一根獨苗,才拔掉這根釘子,代價太大了。
因此,如果你是抱著看一個《長津湖》級別的抗美援朝電影的期待,恐怕會失望。
但,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好的戰爭片,一部動人的抗美援朝電影,那它一定值。
實際上,如果觀察網絡電影,不難發現,在“提質減量”的瓶頸期,戰爭片,已經成為優質網絡電影的集中誕生地。
一批有新意,有誠意,還避開了一些過去戰爭片經常犯錯的雷區的戰爭片,一步步撐起了這類網絡戰爭片的門面和口碑。
說到底,我認為是主創始終帶著一份,對抗美援朝戰士們的敬意,《狙擊英雄》拍出了一副抗美援朝狙擊手的群像,但不是為了鋪陳爽燃去造神,而是要真實且生動地去還原英雄們的英姿和精神。
電影沒什麼大牌明星,但演員們演技不俗,沒太大的場面,但每場戲都紮實,硬氣,絕不糊弄。
最關鍵的,是電影拍出了沉浸感,彷彿帶著觀眾,和英雄們經歷了一場場生死大戰,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劇中角色的情感。
我個人很喜歡《狙擊英雄》這個名字,通常來說,這個名字用的不好,會顯得流俗。但看到最後我發現,這真是最好的片名,因為這就是一個,關於英雄們的故事。
雖然影片中大頭回不去家鄉見娘了,王清吃不到母親的小雞燉蘑菇了,班長不能回家鄉種玉米了,但因為有他們,還有千千萬萬倒在那片冰天雪地的志願軍戰士們,70多年後的我們,不必再經歷他們的戰火。
電影裡,有人看到了“外夷明犯,擾我國門者,誅”,有人看到了志願軍的情,也有人看到戰士的義。
到最後,所有人都看到了英雄。
真正好的戰爭片,用最少的彈藥征服觀眾的心,《狙擊英雄》一槍一個,做到了。這樣的電影,當然要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