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滿穗之所以不見,是因為她無法原諒自己沒能報仇,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但是現實中,僅僅這些並不能促成一個人的自盡,正相反,人是社會型動物,與他人千絲萬縷的情感聯繫會促使他們活著,即使渾渾噩噩。由此可知,導致自盡需要一個關鍵的元素,那便是世間一切的毫無留戀。
因此,不見與真結局的差別在於滿穗是否留戀自己的生命,這也正是滿穗沒有走進湖中的原因。
滿穗是一個孩子,雖然在尋仇路上受到磨練,變得成熟,但孩子渴望受到關愛,不會過早對一切麻木的本心不會變。
一個缺愛的孩子,最希望的便是得到關懷了。我認為,良一路上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送她的成人之禮,讓她動了情。良的身影似乎與爹爹重合,似乎又沒有。這種情不是親情,似乎也不是愛情,而是雜糅在一起的名為依賴的感受。在爹爹死後,滿穗可沒有再找到一個能如此對自己的人,可以說,是良喚醒了滿穗已然對世間沒有留戀的心。
滿穗希望得到更多愛,這才有主動提出讓良幫自己穿鞋,這才有滿穗那滿臉的羞澀。這種依賴和對愛的渴望是自己所感同身受的,而殺父仇人只是良的一個過往的身份。兩者相互獨立,並不衝突。
因此,在我看來,良的照顧足夠使滿穗重拾對世間的依戀,她不可能再走進湖中了,這才是真正的救贖,這也是我更傾向於真結局的原因。
至於滿穗如何原諒良,如何與自己和解,這便需要一次可以令人釋懷的經歷,或是歲月的沖刷和他人的付出,這就是共死,或是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