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天下英雄誰敵手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為了爭霸北方,曹操和袁紹兩軍主力盡出,在官渡展開大決戰。
既然曹操和袁紹的主力都集中在官渡,那為何群雄不趁此良機出兵佔領袁曹的地盤以擴大勢力呢?
漢末群雄割據圖 / 圖片來源 《三國演義·地圖珍藏版》插圖
其實當時真有人這麼想過,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
這兩個人就是孫策和劉備。
孫策
當時孫策已經佔領了江東六郡,擁有精兵數萬,勢力強大。
他曾與曹操合兵攻打袁術,雙方關係一度十分融洽。
曹操對孫策頗為忌憚,當他聽聞孫策平定江東時,嘆道:“猘兒難與爭鋒也!”(《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裴松之注引)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為了穩住孫策避免兩線作戰,曹操對孫策採用懷柔政策,以漢獻帝的名義封孫策的兩個弟弟孫權和孫翊為官,又把侄女嫁給孫策的四弟孫匡,並讓三子曹彰娶孫策堂兄孫賁之女,這樣一來雙方成了兒女親家,兩家結成姻親。不僅如此,他又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
曹操這麼做可謂是仁至義盡了,哪知道孫策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對曹操獅口大開。
聽說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無暇南下,年輕氣盛孫策寫信向曹操,要求封官“大司馬”。
在東漢時期,大司馬位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上。而當時曹操僅僅是個司空,怎麼可能同意讓孫策的官職高過自己呢?
曹操不同意,孫策十分惱怒,暗中計劃趁曹操主力在官渡時出兵偷襲許都,劫持漢獻帝到江東。於是他開始秘密部署軍隊,調遣將領。
正當孫策謀劃北伐偷襲許昌之時,有一次外出打獵,被當年仇敵許貢的三個門客刺殺身亡。
孫策 / 圖片來源 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孫策之死有一種陰謀論:
曹操首席謀士郭嘉曾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所以有人說是曹操派人刺殺了孫策。
本著“受益最大嫌疑最大”的推理原則,無論此事是否屬實,但孫策之死的最大受益人是曹操。
孫策死後,18歲的孫權掌權,江東局勢動盪不安,根本無暇北伐偷襲許昌。
孫權上臺後,江東局勢急轉直下: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所以孫權上臺後的首要任務是平息內部動盪,而不是北伐許昌。
劉備
劉備一直被曹操視為勁敵。
200年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親征佔據徐州的劉備。出征前許多人勸曹操說袁紹的進攻迫在眉睫,而劉備兵少地狹,不足為患。但曹操說道:“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劉備被曹軍打敗,徐州被佔,關羽被俘,自己逃亡北方投靠袁紹。
劉備此時的根基已經完全被曹操拔除,沒有了後顧之憂,曹操這才放心大膽全心全意的對抗袁紹。
曹操征討劉備時,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趁機偷襲防守空虛的許昌,但袁紹以小兒子生病為由拒絕了。田豐氣的以杖擊地:“為了一個小孩子放棄良機,實在是太可惜!”
官渡之戰時,劉備奉袁紹之命南下汝南,與黃巾軍餘部劉闢等人會合,騷擾許昌以南,但被曹仁擊敗。劉備重新返回袁紹處。
劉備這次南下很有可能是想重新奪回徐州重建地盤,並伺機攻打曹操,所以曹操絕對不會允許劉備得逞的。
除了孫策和劉備對曹操有些威脅之外,其他群雄要麼劃地自守,要麼臣服曹操,不足為慮。
劉表
當時的割據勢力,除了袁紹曹操之外以劉表實力最強。
建安五年(200年),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雙方互有勝負。
但後來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降,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對荊州的屏障,開始直接面對曹操的威脅。
官渡之戰時,袁紹遣人求助於劉表,讓劉表北上夾擊曹操,劉表向來使許諾表示支持,但事後卻按兵不動,只希望自保以觀天下之變。
部下韓嵩、劉先勸他,說如果有想要有所作為,就要趁袁紹和曹操相爭的時候起事。如若不然就要選擇其中一人投靠,否則會被袁曹兩家一同怨恨,也就難以自保了。
但劉表依然舉棋不定,無所作為。
劉表 / 圖片來源 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不過,當時劉表內部也出現了叛亂,自顧不暇。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時,劉表部下、長沙太守張羨支持曹操,在長沙郡和鄰近三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劉表。劉表派兵攻打張羨,直到張羨病死才平息叛亂。
除此之外,交州牧張津與荊州牧劉表也不和。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間(199—203年),交州牧張津對劉表連年用兵。直至建安八年(203年),張津被部下殺害,戰亂才平息,劉表才派人進駐交州。
所以劉表在官渡之戰無所作為,一方面是因為他性格怯懦,優柔寡斷,對軍事不瞭解。
曹操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
賈詡說:“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魏略》:“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吳書》:“表,儒人,不習軍事。”
另一方面是因為內部叛亂和與交州作戰,無暇北上。
張繡
197年,張繡佔據了原荊州牧劉表的宛城,但他卻得到劉表的接納,與劉表聯合抵抗曹操。
曹操曾南下擊敗張繡,但張繡降而後叛,繼續與曹操對抗。此後曹操多次攻打張繡,都遭到張繡的頑強抵擋。
如果按照這種情形,那麼官渡之戰時張繡一定會攻打曹操,令曹操腹背受敵。
張繡 / 圖片來源 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官渡之戰時,袁紹派人到張繡處希望能結盟,但謀士賈詡分析了袁曹雙方的優勢和劣勢,認為曹操必勝,所以勸說張繡向曹操投降,張繡最終同意。
抵達許昌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讓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建安五年(200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
關中諸侯
關中諸侯當時包括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等人,他們之間關係十分複雜,既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保衛自己的關中地盤,又互相爭奪,彼此攻打。
在官渡之戰時,袁曹雙方都派人拉攏關中諸侯。曹操派鍾繇(鍾會之父)為司隸校尉,前往關中安撫各路諸侯。鍾繇威望高,又有漢獻帝大義的名分,所以最後取得了關中諸侯的支持,韓遂、馬騰還派兒子作為質子去許昌侍奉漢獻帝,以示忠心。
鍾繇曾送給曹操兩千匹戰馬到官渡前線,這些戰馬很有可能就是韓遂、馬騰等人贈送的。
張魯
張魯割據漢中一隅之地,力量有限,自保有餘,擴張不足,根本顧不上出兵攻打曹操擴大地盤。
而且關中諸侯也對漢中虎視眈眈,張魯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不僅如此,張魯與益州劉璋有仇,雙方戰事連綿,根本無力分兵。
張魯 / 圖片來源 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劉璋
劉璋之所以無所作為,一方面是因為地理限制。
益州北邊的漢中被張魯佔據,西邊荊州是劉表的地盤,根本無法飛渡去攻打曹操袁紹。
另一方面,此時的益州戰火連天。
劉璋既要與張魯作戰,又要平息內部叛亂。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璋部將趙韙利用益州百姓怨恨東州兵的心理,聯合益州本土大族起兵反叛,獲得了益州大族和人民的支持,益州各地等地紛紛響應。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趙韙率部圍攻成都,劉璋指揮東州兵奮力抵抗,趙韙兵敗被殺。
所以說劉璋內部不穩,叛亂四起,都打到成都了,更不要說派兵去攻打曹操了。
張魯 / 圖片來源 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除了內部不穩之外,劉璋的性格懦弱,並不是一位在亂世之中奮發有為的梟雄,這也是他不派兵的原因。
王粲:“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英雄記》)
諸葛亮:“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陳壽:“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益州耆舊傳》:“璋懦弱多疑,不能黨信大臣。”(《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公孫度
公孫度偏安遼東郡一隅之地,無心進取中原,只想著割據遼東當土皇帝。他自封遼東侯、平州牧,但出行時坐著皇帝的鑾駕,冠冕上懸著九條玉串,跟皇帝一樣。
佔據並、幽、冀、青四州的袁紹軍力強大,並與烏桓關係良好,讓公孫度不敢輕舉妄動。
公孫度自知無力攻打袁紹進取中原,就把目光轉向遼東各地,積極擴張。他東征高句驪,西征烏桓,南取遼東半島,並渡海佔領了山東半島北部的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威震海外。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東伐高句驪,西擊烏桓,威行海外。初平元年,度知中國擾攘,語所親吏柳毅、陽儀等曰:“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製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太祖表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度曰:“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 圖片來源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上冊》插圖
官渡戰爭時的群雄因為各種各樣的內部外部原因,都無法趁袁曹相爭之時出兵坐收漁利,以至於坐視曹操擊敗袁紹,統一北方。而他們其中許多人的命運,也步了袁紹的後塵。
參考文獻:《三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