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產懸疑劇勢頭很猛。
就這兩個月,從影帝王景春和歐豪的《對決》,到李易峰宋軼的《暗夜行者》,再到新一屆懸疑劇大女主鄧家佳和張新成的《迴廊亭》,你放播罷我登場,接連拿下不錯的收視和討論度,就在這個月,鄧家佳的另一部懸疑劇《通天塔》也要播了。
但,與懸疑劇的熱鬧相對應的,卻是懸疑電影的相對冷清,影市恢復期,接連出場的是青春愛情片,懸疑電影,似乎還在蓄勢待發。
但國產懸疑其實還有另一個發揮身手的舞臺:網絡電影。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網絡電影,那還不是爛片集中營,懸疑片?怕不是打著懸疑的幌子渾水摸魚的低俗爛片吧?
老實港,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直到今天,我挖到寶了。
文工團、芭蕾舞、連環懸案、女性復仇、獵罪圖鑑, 90年代小縣城的兇殺案,模擬畫像師卻意外畫出一個已經死去十多年的女人,又牽出系列案中案、局中局。
一部以公安英模張欣為原型改編的電影,不僅獲得第十五屆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徵集“創意電影劇本”,還入圍第36屆法國卡布爾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也是本次電影節唯一一部入圍的中國電影——
《遠山淡影》。
這部國際電影節被力讚的文藝風格懸疑片,網絡上映首日,就衝上平臺飆升榜第二,什麼來頭?真的有點東西?
點進去一看,上頭了!
甚至看完幾個小時過去,電影中畫面的衝擊力還在,後勁遲遲未消。
再看觀眾評論,有人直接誇“視聽語言特別棒”,有人怒贊“畫面審美品味極高,配樂大神級,劇情抓人全程無尿點,看完哭溼了一包紙巾。”
還有人有感而發,“我來了,時代卻走了”。
好傢伙,原來上頭的,不止我一個?
到底,這樣的國產懸疑黑馬,能不能為國產懸疑片多開一扇門?
平復完複雜心情,是時候,為你們說一說這部有品位、有情懷、有擔當的國產懸疑年度黑馬。
先提醒你,這個故事裡,既有《獵罪圖鑑》式的謀殺、推理、解謎的迅猛和凌厲,也有《白夜追兇》的質感與反轉,但故事說到最後,卻是“來如風雨,去若微塵”的生而為人的無奈。
1、 引子
作為一部懸疑電影,“懸疑氣質”就顯得特別重要。在這方面,《遠山淡影》的開場氣氛渲染得很不錯。
第一個鏡頭,一張花樣少女的慘白的臉。
沉靜,美麗,安靜如水。
然而下一個鏡頭,把我驚出一身冷汗,一抔泥土,直接澆了上去。
接著,鏡頭慢慢上升,女孩的身體終於出現在鏡頭中。
原來,這竟然是一個埋藏女孩的鏡頭。
接著鏡頭再一轉,一個神秘黑影站在陰惻惻的蘆葦蕩裡。
接著鏡頭拉遠,背後的大全景裡,是靜寂的遠山虛影。
一個花樣少女的死去,一場被歲月無聲掩埋的罪惡謀殺,就在被埋入遠山淡影中。
一個開場,就這樣奠定了整個故事神秘驚悚和悲情美的基調,帶領觀眾立刻進入這個詭譎又悽美的懸疑夢魘。
然後,鏡頭又迅速穿越時光,17年後,命案現場,警方勘測,但,挖出來的,卻並不是那個女孩,而是一箇中年男人。
鏡頭靜靜掃過蘆葦蕩,氣氛依然神秘、詭譎。
故事中命案發生的小縣城,是中部小城,淮川。
因為案件毫無線索,唯一的目擊者也說不清嫌犯長啥樣,從上海鐵路公安局交流過來的模擬畫像師章欣奉命畫出嫌疑人。
結果,卻意外畫出了一個已經死去了十多年的女人——原縣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嚴華。
當全部人都覺得章欣畫錯時,案子卻又詭譎的和80年代的一起連環謀殺案關聯在了一起,那起謀殺案中死去的少女,正是章欣畫出的女子——嚴華。
至此,章欣為了證明自己,一步步走向迷霧之中,而更多故事背後的故事,也由此揭開序幕。
這真是一個精彩的開場,有了這個引子,觀眾自然會搓搓手,耐心等待後面故事的發生。
而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回讓觀眾真正領教,什麼是懸疑片的天衣無縫。
2、 懸案
雖然是一部懸疑片,但影片絕非為了嚇人而嚇人,它有一個非常圓融完整的故事。
這個故事由三個核心人物和一個核心情節串聯起來,貫穿全片,直到最後一刻主題昇華的時候,所有隱藏細節才全部拋出。
第一個核心人物,當然是男主章欣。
他的出場就特別耐人尋味。
一個縣城警局的外來者,本職是畫像,卻主動申請參與調查,結果,自然遭到了縣城刑警隊長的莫名敵意,“查案,是我們的事。”
但正是在被質疑畫錯畫像後,只有章欣這個不被重視的畫像師,打開了案件中留下的那一本殘破的筆記本。
從而引出了另外兩位核心人物——在連環兇殺案中互換人生的兩個舞蹈演員的命運——“死去的”縣城舞蹈演員嚴華,和她的好姐妹林音。
按照日記的記錄,嚴華死前,一直被一個男人神秘跟蹤。
而當年縣城裡,確實出現了一位殺害多名想要離開縣城的青春少女的連環殺人犯。
更弔詭的是,她死後,一直有人用她的日記,繼續記錄她的人生——去南方,參加歌舞團。
真正的懸念在此埋下:如果嚴華已死,是什麼人用她的日記繼續寫日記?
更關鍵的是,為什麼這麼做?
很明顯,那個去南方的女子林音,就是解開一切謎底的關鍵。
甚至,有可能,就是她,在17年後,回來替自己的姐妹復仇。因為那個十七年死去的男子,很可能就是多年前的連環殺人犯。
這麼說來,故事也不復雜,只要找到寫日記的人,接下來不就一切迎刃而解?
我一聲冷笑。
別忘了這部片子的名字,“遠山淡影”。
看上去的真相,未必是真相,看上去的影子,未必只是影子。
發現線索,未必是結局,而是開始。
更是干擾。
下一幕,就是一場懸疑片經典的局中局。
換句話說,就是一種“你以為的只是創作者想讓你以為”的障眼法。
回到故事。
發現日記中的女子只是第一層反轉。
當觀眾以為已經離真相一步之遙,偏偏它就給你來了一把套路中的套路。
很快來自廣州在資料顯示,當年“林音”去了南方之後,並沒有加入歌舞團,事實上,根本沒有歌舞團邀請她。
她去了幾個私人歌舞團後,歌舞團倒閉,她加入了一家酒店做服務員,最終酒店一場大火,多人殞命,她也下落不明。
難道,這個女子真的已經葬身火海?
那這個故事就懸了——“如果現在的死者,是當年的兇手,那當年的兇手,又是誰殺的?”
故事,就像一個俄羅斯套娃一樣,解開一層,又是一層。
而解開謎底的關鍵,看起來,已經從兇案本身,變成了嚴華和林音兩姐妹的關係。
隨著章欣鍥而不捨地找尋到當年歌舞團的其他舞者,終於在嚴華的自述之外,多了第三者的視角,兩姐妹的關係,開始揭開神秘面紗——多年前還不是舞者的嚴華,正是在林音這個縣城舞團臺柱子的引領下,成為了舞者。
但奇怪的是,最終頂替林音在歌舞團名額的,也是她。
到底,這兩人是什麼關係?
所有的懸疑故事,最大的威力不在於想象力多麼豐富。
而是它扣動了你心中的按鈕。你開始相信它是真的。
或者說,希望它是真的。
但真正的真相,卻可能是遠山隱藏的一抹暗影。
當故事推翻另一版故事,你才發現角色的話裡都有致命的玄機。
比如,故事最終的——
3、 反轉
最高明的懸疑片,真正的反轉,就像最高明的裁縫,將剪裁的布料,嚴絲合縫地縫紉起來。
片中每一個人的敘述,都是縫紉的一部分。
你必須抓住每一件衣服的碎片,才能構建出故事的全貌。
這個故事中所有人,包括男主百思不得其解的其實不是兇案本身,兇案本身不復雜,無非是一個復仇的故事,那個部分的懸念只是,誰對17年前的連環兇手,動用了私刑。
而隨著縣城刑警隊長通過殺人的槍支展開調查,警方也很快從槍販子口中得到了確切的消息:買槍的,的確就是疑似已經在大火中毀容的“林音”。
但這個故事,真的就像所有人想的那樣嗎?
我想讓“故事”保持一點它的神秘,留給你親自揭曉。
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真正的懸念,其實就在男主和刑警隊長徒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中:這年頭,還有誰會無私為另一個人付出呢?
換言之,整個故事真正的謎面,並不是連環謀殺和復仇本身,而是兩個女性之間的情誼。
矛盾,反轉,新矛盾,再反轉,在一個小縣城的空間裡,兩個女性在陽光下翩翩起舞,把敘事的懸念性拉扯到極致,不到最後,你猜不出答案。
因為根本沒人想得到,殘酷的謀殺背後,是一段如此充滿救贖意味又如花火般悲傷唯美的師生情誼。
而在錯綜複雜的案情推進中,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這個謎底,最貼切的應該是。
雙生花。
兩朵美麗的花兒,一朵凋謝,一朵繼續頑強地開放。
問題在於,你以為凋謝的,未必是凋謝的那朵,你以為依然開放的,未必是真正開放的。
這個謎底之所以在我眼中,堪稱近年國產片最強反轉,因為它和普通反轉的區別在於。
以往的驚悚都源於驚悚、懸念與架空的謎。
而本片中,最深處的恐怖,卻來自最動人的情感。
《遠山淡影》敘事上是十分嚴謹的,鋪陳很詳細,每個出場人物都有它的作用,秘密直到最後一刻才被揭開。
除卻驚悚元素,它真正做到了很多院線片都做不好的事:講好一個故事。
4、 審美
看這部電影,最明顯的感受,其實不是懸念,而是審美。
第一,是其對電影懸疑氛圍的渲染,手法專業,效果拔群。
電影開場就是一場小縣城的連環懸案。
整個場景突出了80年代故事的質感,電影在服化道上也頗為講究。
影片雖然沒有什麼激烈的打鬥,但那種驚悚的恐怖氛圍,已經慢慢擊穿觀眾的心理防線。
一方面是導演將兇案的發生地,拍得陰冷潮溼,環境陰森,想想就有點可怕。
隨著驚悚效果慢慢放大,死亡威脅漸漸逼近,觀眾也逐漸被帶入這個故事,獲得了觀影的沉浸感。
第二,鏡頭語言的秘密。
看電影的時候或許感受不到,其實導演在鏡頭上,動了很多手腳。
比如,拍攝連環殺人犯行兇的場景,導演並沒有去突出案件的殘暴,而是用了很多第三人稱“偷窺”的鏡頭。
這種旁觀者視角記錄著整個故事發展的事態,就形成了一種多層次觀察角度,滿足觀眾解謎心態的同時,對後續劇情做著暗示。
而本片唯一的捉拿槍販子的動作場景,也絕對拍得張力十足。
從靠近目標——
到追逐、打鬥——
到最後男主一錘定音。
堪稱精彩。
此外,導演多次使用遠景與特寫的結合,刻畫細節、鋪設氛圍,營造出一種詭譎又浪漫的氣氛。
最絕的,還有打光。每當出現兩姐妹的場景時,多半是暖光,懷舊的紅色調鋪滿整個畫面,讓觀眾感受到姐妹的情誼。
只有兩個姐妹同框的場景,使用了冷色調,這正是兩姐妹命運揭曉的時刻。可以告訴你,影片中,兩位女主,也就是林音和嚴華,各倒在姐妹懷裡“死”過一次,但真正死去的,只有一個。
諸如此類的暗喻貫穿全片,在懸念迭起的推理脈絡中,帶給觀眾沉浸感極強的解謎體驗。
最後,就是影片強烈的質感。
全片橫跨80、90兩個年代,在還原故事背景和年代細節的同時,影片在服化道方面力求體現兩個年代的差異化,通過場景還原和演員妝造描摹一幅代入感極強的時代畫卷。
而所有的人物和故事,全部都是在那個時代裡的小小縣城發生的事情。
即使普通觀眾,也能感受到那種影片文藝片的格調。有觀眾可能覺得很裝。
但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感十足的鏡頭和配樂,只有通過這樣的冷寂和空曠,那些無法輕易被表達出來的痛楚才能得到表達,那些被壓抑的感情才能得到釋放——部分釋放。
5、黑馬
很明顯,影片不止是區別於其他粗製濫造的網大,在質感和體驗上,上升了一個臺階。
甚至比起院線懸疑片,質感也不遑多讓。
包括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無論是兩位女主從對立到建立真摯的情感,還是男主和刑警隊長表面淡漠其實充滿溫情的內心,都塑造地非常好。
特別是男主章欣,原本我們和他的扮演者葉碩一樣以為,這是個厲害的超級英雄,就像《獵罪圖鑑》中的男主一樣,但實際上看到的,卻是人物的掙扎彷徨,他就和現實普通人一樣,活在無法解脫的困境之中。
男主在採訪中說,“哪裡有什麼英雄”。而導演又對他說,真正的英雄是看到了生活的本質後卻仍然熱愛它的人。
實際上,這種體悟正是本片的風格和主題所在,也是我最愛本片的地方。
作為一部網絡電影,它並不完美,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好幾個片段都覺得似曾相識,有著韓國犯罪片《殺人的回憶》的影子,而且幾個關鍵點和結尾交代得都比較模糊。
但,這一切都無法遮蓋影片的光華。
尤其是,一方面,影片拍出了那個年代那個小縣城裡兩個女子面對的冬風蕭索,彷彿時間停滯,彷彿望穿盡頭。舞蹈,成為她們活著的證明,也是相互的救贖。
在她們四周的,是巨大的蕭索和無奈,即使沒有那個想把美好留住,卻用了最罪惡的方式的連環殺人犯,她們的未來,依然難辨西東。
但這一切都不重要。
因為舞蹈和希望不死,命運就生生不息。
就算雙生花有一朵凋謝了,另一朵也會繼續她的命運。
這樣的羈絆到底為什麼呢?
而這些問題,便是《遠山淡影》所想要抵達,卻最終無法給出答案的問題。
歲月沒有答案,只有結果。
未來真的會像片中說的那樣“活得開闊一些”嗎?
那些活下來的人,是會繼續迷惘下去,還是抬頭看著天空呢?或許,影片已經用最後那個女主的回眸給出了答案。
那真是今年國產片中,最美的鏡頭,夢幻、殘酷、美好和透著詩意。
這樣高級的鏡頭語言,著實拉高了網絡懸疑片的水準,也有很多觀眾發現到其中的可琢磨之處,也是用心的地方。
這背後主創的用心,讓人感動。
感動在哪?
不僅在於這些用心視聽語言,剪輯,打光、運鏡……
還有影片裡藏著的,和片中兩位女主對於舞蹈的執著一樣,對電影藝術的初衷。
最後說一個男主的小故事吧。導演在開機一年半前就給他下達了任務:減重20斤,並去學會素描。
男主說,“減重不是事,但是這個畫畫就很頭疼了。我學了幾個月後,覺得差不多了,就跑去給導演說我OK了。導演看了我的畫一直黑著臉,說讓我學素描並不是只學個畫畫的姿勢,而是要畫畫時的專注和狀態。”
後來男主整整一年半,什麼事都沒幹,就在畫。
葉碩最後說,“他還說畫畫的人和不懂畫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當然,我至今不知道他是怎麼看出來的。”
遠山的淡影最終散開,男主的畫筆畫出了謎底。未來會好嗎?應該會好的吧,應該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