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your ______,Not your ______.
這次booom一開始,沒打算參加,因為還在醞釀前面的《吸菸室》的後續計劃,等待於哥的美術安排。本來這次我確實是會change我的schedule,而不是我的holidays,但是被亡狗佬@正統小狗老師 使用復活術絕贊召喚,於是入了組。
做什麼遊戲呢?做敘事類。經典老番。
亡狗佬曾經是《荒野偵探-1》的製作人,提出了不如做一個與之世界觀能夠強聯動的新角色為主體、新城市為舞臺的遊戲。《荒野偵探-1》講述了在美國的聖特萊沙這座接近陷入無政府資本主義的邊境小城裡,一宗離奇的案件在背後隱藏著巨大社會倫理危機,而年輕的荒野偵探馬洛不得不面對這場撲朔迷離之情境的故事。這似乎很好,畢竟美國也算是一種調侃的對象,就像911也是保時捷的車型一樣。
隨後,亡狗佬發動新的召集術,兩位美術和兩位程序也被順利撈來,還有以前與亡狗佬合作的UI老哥,大家聚在一起,差不多像茶話會一樣地開始了討論。
那麼討論的是啥呢?還是敘事類。經典老番。
忽然間,提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瑞恩·高斯林。是的,除了《芭比》、《松林外》、《銀翼殺手2049》和《愛樂之城》這些隨順的著名電影,我最早看過的高司令的電影應該是《總統殺局》(其實我是喬治克魯尼粉絲草),隨後便是《大空頭》。那麼高司令為什麼會變成一個在b站小鬼們天天唸叨的名字呢?還要回到另一部叫做《Drive》的電影,更熟悉的其另一個名字叫《亡命駕駛》。
一句I DRIVE的significance,養活了多少混剪哥,而隨著一首《Nightcall》和經典的刺繡白色棒球服,高司令最sigma男人的一個形象陡然立了起來巧的是,組裡的大夥們似乎都是高司令粉絲,更巧的是,亡狗佬推薦我補完我一直拖著沒看的《亡命駕駛》之後,我振臂直呼:“就是要這個感覺!”。在說出來的一瞬間,我還不知道遊戲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只知道,如果能有一些電影化的分鏡,會讓遊戲變得更沉浸,更有“觀賞”價值,這也是視覺小說的核心要義之一。致敬就成了學習的起點,那麼怎麼去致敬,到底致敬誰,或者哪部電影,還是在一團漿糊。
不過我向來是不熱愛“致敬”的,但是這次我下定決心從頭開始學電影敘事,開始補各種電影的拉片分析、開頭分析、蒙太奇手法、邏輯光線運用等等等等。這似乎傳達出的也是一種sigma,但是不夠具象化。我拿出了我多年未用過,也未被人提過的,小學時代外教老師給我的英文名——Bo,作為了《斯皮瓦克》的男主角的名字。這樣一來,參與感有了一種奇妙的調味,讓我感覺我確實不得不投身製作這個遊戲。我說:“題目應該就是經典與創新,變與不變的基調。咱們可以發散一下思維。”
出題日來了,和我的猜測方向完美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