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15 20:18:40 作者:派蒙喵喵屋 Language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0張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張

2.7版本的新活動「荒瀧極上盛世豪鼓大祭典」各種彩蛋還是有不少的,有著許多有意思的地方(希娜小姐立牌震驚到我了)。

除了各種留言彩蛋外,這個活動本身也是有現實起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2張

先簡單翻譯下活動的名稱,極上直譯就是極限以上,極好頂好的意思。在現實的日本中,也有諸如新宿沖繩大鼓祭,成田太鼓祭等相關的祭典。

本次原神活動使用的並不是比較知名的樂器太鼓,而是小鼓。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3張

小鼓

在日本音樂中,能樂或者長歌中常見的“鼓(TSUDUMI)”,是用手掌打擊出聲音,將鼓皮貼至中間像沙漏的胴身的一種締太鼓。此鼓有分為“大鼓”與“小鼓”兩種不同種類,雖構造相同,但尺寸跟拿的姿勢不一樣。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4張

小鼓跟大鼓時常一起登場演奏,且為掌握曲目的進行節奏重要存在,由於兩者都是容易受到溫度與溼度影響而走音的樂器,所以大鼓通常在演奏前要將鼓皮進行烘乾,相對的小鼓則是需要適當的溼氣保持音色,甚至每次演奏之前都必須重新做出調整。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5張

小鼓是日本典型的打擊樂器之一。在日本,多數的鼓是用兩根鼓槌捶擊鼓皮進行演奏的,但是,小鼓是用手指捶擊鼓皮,為了確保微妙的音色,演奏者需要在演奏中根據鼓聲來對鼓皮繫帶的繃緊度進行調節,或是朝鼓皮上哈氣以保持鼓皮的潮溼度。用繩帶等將兩塊鼓皮連接起來做成的鼓。鼓手左手扶住擱在右肩上的小鼓,並用右手擊鼓。在演奏中也可以用繩帶來調節鼓皮的繃緊度,使鼓聲出現高低強弱的變化。直徑約為20公分的小鼓除了用於「能」、歌舞伎外,還用於其它各種傳統演藝。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6張

起源歷史

日本小鼓源於我們中華的細腰鼓,而中華的細腰鼓又源於古代印度的達瑪魯。

達瑪魯是印度最常見的沙漏形鼓。它有一個邊長4到10英寸,直徑3到8英寸的共鳴箱。這個共鳴箱通常是用金屬或木頭製成。共鳴箱兩端各一張鼓皮,有細繩將它們綁緊。在繫繩的中央部位,有兩個鬆開的活動的繩結。這兩個繩結頭可以擊打兩側的鼓面發出撥浪鼓樣的聲音。這是交替方向急速轉動鼓造成的效果。音高由繫繩的系法決定。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7張

之後達瑪魯先是傳到西域,後來,經張騫之手又傳到中國,成為了細腰鼓。今天,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一件唐代的陶瓷細腰鼓。這件細腰鼓的整體為一個鼓腔,呈長圓筒形,鼓的兩頭粗,中間腰部細。因此,得名細腰鼓。這件陶瓷細腰鼓鼓長60釐米,鼓面直徑22.2釐米。它通體施有黑釉,上面還有不規則的藍斑,十分漂亮。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8張

細腰鼓傳入中原之後,很快發展成為樂隊的指揮角色。尤其在漢代以後,細腰鼓被發揚光大。因此,在此後許多朝代的壁畫中,都有細腰鼓的圖像,在一些陵墓陪葬的明器中,演奏細腰鼓的樂伎,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如1971年出土於內蒙和林格爾漢墓的壁畫《樂舞百戲圖》,敦煌莫高窟的第71窟裡的壁畫中,我們都能看到細腰鼓。而在1960年發掘於吐魯番阿斯塔那第336號墓中,就有兩隻泥制的細腰鼓明器。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9張

在唐朝時,細腰鼓吸引了其他國家的目光,被帶到了外國。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高麗和東瀛。

細腰鼓傳到高麗,發展成為當地演奏雅樂時不可缺少的樂器——杖鼓,其中鼓的蒙皮為皮革,而且一面大一面小,其中大面要求為白色的生馬皮。不同的鼓面,其演奏方式也不同。通常,大面用左手拍,小面則用鼓槌來敲擊。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0張

細腰鼓在唐朝時傳到東瀛,成為了同樣一直到今天仍然使用的鼓。在當地,細腰鼓按照大小共分成一鼓,二鼓,三鼓和四鼓。其中一鼓最小,四鼓最大。演奏方法上,起初是左手拍打鼓面,右手用鼓槌敲擊另一個鼓面。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只用右手持鼓槌敲擊,左手則專門握住鼓的繃條。有意思的是,發展到今天,東瀛的二鼓和四鼓都已經失傳,只剩下一鼓和三鼓,也就是如今日本的小鼓和大鼓。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1張

能劇

之前提到了日本小鼓的主要用於「能」與歌舞伎,這裡就簡單拓展下「能劇」。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雜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戲。

今天,它已經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輔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2張

所謂的“能樂”是“式三番”、“能”(古典歌舞劇)、以及“狂言”(古典滑稽劇,“能”的幕間休息時表演的一種短劇,為與現在的“狂言”區別,多稱“本狂言”)的總稱。這三種表演都是由能樂師(能演員、狂言演員及樂師)表演的傳統戲劇,但是按照戲曲、戲劇技法和演員的不同又有所區別。廣義的“能”與“能樂”相通;狹義上則指“式三番”以及“能”。從中世紀以來長期被稱為“猿樂”、“申樂”、“猿(申)樂之能”,但從明治時代改稱為“能樂”後,能樂就成為了一般的通稱。

以下針對能(狹義的能樂)作介紹。能是以主角演員的歌舞為中心,與伴奏之唱唸及奏樂所構成的音樂劇。演員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徵;能的面具稱為能面。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3張

囃子

能的音樂要素為謠和伴奏(囃子)所構成。能劇的伴奏使用的樂器有笛(能管)、小鼓、大鼓(也稱大皮)、太鼓(締太鼓)。也稱為四拍子。演奏小鼓、大鼓、太鼓時也要吆喝。吆喝聲是伴奏裡重要的一部分,有固定的曲譜。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4張

能劇中的小鼓是櫻木製、沙漏型的鼓身,裡外有兩張皮革(馬皮蒙在鐵圈上),以麻繩拴住固定的樂器。演奏時左手提攜麻繩,小鼓置於左肩,右手擊打。根據麻繩的擰法、擊打皮革的位置、擊打力量的強弱,發出的聲音可分為四種(チ、タ、プ、ポ)。演奏時常用往皮革上呵氣,或者用唾液去浸溼裡層皮革上貼著的調子紙(小片和紙)等方法來達到合適的溼度。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5張

【派蒙喵喵屋】#原神考據#一起來漲知識 瞭解一斗音遊活動的現實原型吧~-第16張

活動第二天現場出現了希娜小姐立牌,我已經開始期待後面幾天會看到什麼了。#原神2.7版本創作者徵集活動#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