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將會涉及歷史、文化、古代軍事、遊戲,等多元話題。
—————————————————————
名臣:孫臏
稱號:兵聖後人
名臣類型:軍事(軍)
稀有度:地(紫卡)
初始四維:
治民-1、統軍6、執政-1、名望-1(初始總能力3)
專屬裝備:孫臏兵法
政策:因勢、掌軍
家僕:十陣兵車
—————————————————————
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其本名孫伯靈,是孫武的後代。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霸業。
—————————————————————
關於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系與《孫子兵法》區別之故。《漢書·藝文志》稱"八十九篇,圖四卷",但自《隋書·經籍志》始,便不見於歷代著錄,概大約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1972年,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出土,這部古兵法始重見天日。但由於年代久遠,竹簡殘缺不全,損壞嚴重。
經竹簡整理小組整理考證,文物出版社於1975年出版了簡本《孫臏兵法》,共收竹簡364枚,分上、下編,各十五篇。對於這批簡文,學術界一般認為,上篇當屬原著無疑,系在孫臏著述和言論的基礎上經弟子輯錄、整理而成;下篇內容雖與上篇內容相類,但也存在著編撰體例上的不同,是否為孫臏及其弟子所著尚無充分的證據。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凡16篇,系原上編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為: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篡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篡、殺士、延氣、官一、五教法、強兵。
關於因勢
因勢,一般多見成語因勢利導,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意為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所謂,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因勢而謀。君子謀時而動,順勢而為,是古語,從老子思想引申而來。
《呂氏春秋》也有類似表達:,自《呂氏春秋》恃君覽第八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聖人不能改變時令,卻能使所做的事情適應時令。做的事情適應時令,取得的功效就大。
關於掌軍
掌軍,多指掌管軍隊。
古代軍隊的官職有哪些呢,今天正好來討論一下吧。
大將軍:戰國時始置,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東漢時多由貴戚充任。具體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等,除驃騎大將軍之位稍低於三公之外,其餘均在三公之上。三國時夏侯惇、姜維等人皆為大將軍。
大司馬:漢武帝(劉徹)廢太尉設大司馬,光武帝(劉秀)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故大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
太尉: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後任賈詡為太尉。
太傅: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曹叡即位後任鍾繇為太傅。
太僕:秦和兩漢均設太僕,王莽一度更名為太御,掌管輿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中領軍:曹操為丞相後置領軍,不久改為中領軍,掌管禁衛軍。
中護軍:曹操為丞相後置護軍,不久改為中護軍,掌管禁衛軍,地位略低於中領軍。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
參軍: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簡稱“參軍”。
以上,或許不全,僅供參考了。
關於十陣兵車
戰國時期《孫臏兵法》集先人之大成,將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為十陣。這“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等。水陣和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不是單純的戰鬥隊形,所以孫臏十陣實際上只有八種基本的戰鬥隊形。
兵車,又稱戰車,是載兵的車輛,用於陸上戰鬥。中國古代,最典型的兵車是戰國戰車。
戰國戰車,三人立於戰車上,周邊圍繞步兵。這種戰法稱為兵車戰法。中國幾千年來"兵車" 以及其戰法,在保持著其核心思想下,變化著它的形式。兵車是兵車戰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隱喻孫臏作為兵聖孫武的後人,乃是戰國時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者。
—————————————————————
【無悔華夏小劇場】:
孫子:小曾孫,俺寫的書,好看不。
孫臏:爺爺~啊不,太祖爺爺~
孫子:想我孫子居然也有好乖孫了,妙哉!
—————————————————————
【無悔華夏星辰組】,一個致力研究無悔華夏的人物多樣性玩法,探索可持續性、充滿平衡性的玩家思路的純民間組織。
我們歡迎任何正面研究遊戲的攻略作者加入。
群號自提:60072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