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寫過一篇很重要的政論文章,《治安冊》他在這篇文章裡指出了國家面臨的六個重大隱患,並給出了相應的對策。總結起來就是三件事,一、匈奴與和親問題,二、諸侯王問題,三、包括意識形態,政治體制和中央財政在內的政權建設問題。
賈誼最終英年早逝,但是他的思想並沒有被歷史淹沒,因為他所指出的問題,依然在發展,漢初的很多政治事件,都來源於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始終是壓在文帝,景帝和武帝這三代帝王頭上的大山,儘管劉徹繼位之後對內對外進行了很多眼花繚亂的操作,但是它的主要目標始終沒變。就是要解決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互相糾纏,一定程度上有互為因果,在劉徹執政的不同時期,這三個問題的優先級也各有不同,劉徹做的很多讓我們摸不清頭腦的事情。其原始動機就是在這裡。
這三個問題涉及了內政外交的主要方面,劉徹的處理方式也成為了後面諸多王朝的標準操作。如果賈誼知道他的理論最終還是付諸了實施,應該也會感到欣慰吧。
好鋪墊了那麼多,讓我們翻開這新的一頁,就從漢武帝的出生開始。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七月初七,劉徹出生於長安未央宮猗蘭殿。他是漢景帝的第九個兒子,這一年的正月漢景帝下詔允許民眾自由遷徙。從商鞅開始,秦國包括後來的秦王朝,就不允許民眾擅自遷徙。為了把民眾固定在土地上進行農業生產《商君書·墾令》第二就明確頒佈了這項法令,漢朝後來也完全繼承。秦末漢初連年戰亂外加饑荒,人口數量是急劇下降,使得整個天下人少地多。
漢初繼承商鞅的這一措施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隨著半個世紀的和平發展,人口大量繁衍,地域間的發展不平衡也逐漸顯現了出來。耕地少且貧瘠的地區變得人多地少,大多數人吃不飽肚子。耕地多、水利便利的地區則大體上還維持著人少地多的局面。比如穎川郡,也就是現在的河南許昌市及周邊地區。這些地方現在是人口密集區,在漢代那也是如此,在那個時候土地問題就已經出現了,景帝的這個“允許民眾自由遷徙”的政策出發點就是想既保護土地貧瘠地區人民的生存權,又維護這些地區的社會穩定。所以才在昭書原文裡說:“其議民欲徒寬大地者聽之”。愛去哪兒去哪兒吧。
到了四月份匈奴人攻入代郡,現在河北省張家口一帶。景地委派御史大夫陶青前往漢匈邊境,重申以前的友好合作政策,也就是“和親”景帝派御史大夫去籤城下之盟,這個御史大夫大約相當於副總理。這個事兒無論怎麼洗,這個舉動都不能算是偉光正。不過呢,景帝也有自己的苦衷,匈奴人只是讓他丟臉,國內的同姓王則可能讓他丟命。這外有強敵,內有隱患,這個偉人的爸爸也不好當啊,到5月份,恢復農業稅,也就是田租,稅率由最初的1/15調整為1/30。
西漢的田租稅率一直是被後代稱為善政的典範,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經過秦末的戰亂,人民大量死亡。要享有稅收,首先農民要能養活自己,人都餓死了,有再多的田地,那也是沒用。漢初的稅收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農業稅,人頭稅,也就是算賦和商業稅。農業稅用於支付各級官吏的俸祿,人頭稅用於支付國防開支。商業稅用於支付各級貴族包括皇帝本人的花銷,漢初是小政府時期各級官吏的人數呢並不太多。農業稅嘛,多點少點影響不大,所以在漢文帝前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67年,乾脆就把農業稅給取消了,漢初的人頭稅對廣大女同胞來說有特別的規定,14週歲以上,29週歲以下未出嫁的女性,一個人要交五個人的人頭稅。可見那年頭剩女的日子是不好過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口匱乏的窘境。政府只好用法律手段逼著大齡女性是早婚早育,不過當時沒有直接用行政手段來硬的,而是用稅收來操作這個事情。比後代那些動輒強行婚配的朝代,在手段上要高明多了,頗有點兒依法治國的意思。
不過呢有失也有得,漢初女性的地位那是空前的高漲,高層的太后們左右著帝國的大政方針,下層的女性時不時的得到朝廷的賞賜。廣大女性迎來了一個大解放的時期,二婚的女性可以生一個皇帝。就是漢武帝他媽,女奴也可以成為皇后,就是衛子夫。劉徹執政時的用人風格就是不問出身,這一點可能跟他自己的出身也有關係。他老媽當年都已經嫁人了,而且連孩子都有了,是被他姥姥從丈夫身邊搶走,送給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的。而他姥姥本身也是改嫁過。這麼一種情況,真說起來,對劉徹其實也沒啥體面可言。自然劉徹也不會把這些東西看的有多重要,再多說一句,很多很多年以後,大力提倡寡婦手節啥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爆炸,算是原始的計劃生育吧。
到了秋天,漢朝再次與匈奴和親,沒辦法,男人打不過強盜,那女人就得遭殃了。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時間到了公元前155年,這一年劉徹一歲了。這個正在咿呀學語的小正太還不知道他的一生將和那些千里之外的匈奴人有著怎樣的交集。
引述:B站up草說木言
作者:遲暮風
更新時間:2022年0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