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上8點,CP31(Comicup,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同人展)開放了申攤,在短短一小時內,服務器不出所料被龐大的人流量衝爆,不得不暫停維護。

一小時後,申攤通道再次開放,但攤位數量早已超過了場館所能容納的上限,達到了日均13000攤以上,因此觸發了熔斷機制而提前截止申請。

截止後的攤位數量統計結果,達到了驚人的雙日3萬攤以上,而這,僅僅只用了兩個小時。

其實CP31在申攤開放前就傳出了偷跑消息,稱其將在杭州大會展中心舉辦。雖然官方並未有任何通知,但杭州大會展中心附近的酒店民宿早已被訂購一空。
二次元的行動力,高到可怕。
去年國慶假期期間的CP30一共舉辦了4天,在15萬平方米的場地內,總人流量達到了25萬。對於杭州這個旅遊城市來說或許算不上什麼,但你要知道,這些人並不是熱門景點的觀光客,而是一群興趣使然的二次元。
人們總說“二次元人傻錢多”,這確實有道理,儘管辦了30屆的CP在最近幾年風波不斷,但它早已成為無數二次元心中的耶路撒冷,好幾萬人擠破頭就為了能去一趟這個“全國二次元最高展”,即使黃牛翻倍倒賣門票,照樣有人願意掏錢。
但恰恰是這種“傻勁”,讓二次元成為了如今實體經濟羸弱下的消費主體。
去年我曾寫過一篇關於二次元拯救瀕死老商場的文章,在那時就有提到過二次元的生命力。
就在去年年底,上海百聯在五角場又開了一家分店,名為“百聯ZX造趣場”。(南京路那家叫創趣場)
說起五角場,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容易迷方向”,即使打開手機導航也沒什麼用,因為通道岔口實在是太多了。已經不止一個滬爺親友跟我吐槽,五角場就像FF14的“沙都”烏爾達哈一樣繞。
FF14的烏爾達哈
而且五角場這地方也挺邪門的,開的商場總是倒,一說是周圍的其他商圈把它幹倒了,一說是結構太不合理打擊人的逛街慾望,總之這裡的商場就是很難開下去。
但你知道的,二次元是“只要有活動,即使是鳥不拉屎的荒郊野嶺也能興沖沖地去打卡”這樣的一批人,彷彿什麼商業風水鎮魂塔一般的存在。
所以在五角場搞二次元,確實是個合情合理的嘗試,而且五角場有著另一種優勢,那就是橫向空間大,適合搞活動,不像南京路百聯那樣,有個小活動就能把路賭的水洩不通。(曾經因為某乙遊的活動而被人群硬控20分鐘,導致沒趕上高鐵的經歷還歷歷在目)
除了各家大大小小的谷店第一時間入駐,還有配套的餐飲店鋪同時進駐,主打一個吃喝玩樂一體化。而且為了貼合“二次元”的主題,甚至連路牌都掛上了秋葉原——之前不是開玩笑說南京路變成上海秋葉原了嗎?現在上海真有秋葉原了。
經典的綠色山手線
可能有人會說,只有大城市的二次元才能這麼玩,縣城沒氛圍沒土壤,搞不動的。
真的搞不動嗎?可不要小看了二次元的行動力,沒有不能搞,只有想不想搞。
今年年初的時候,位於貴州的小縣城赤水,就做到了。
BV1gtNeenE5j
沒有盜版周邊、沒有商業攤位,而是由幾個二次元組成的草臺班子,想方設法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在社區以及其他公益組織的幫助下,在這個常住人口只有15萬的小縣城,從0開始辦了一場同人漫展。
很多人沒有手機,那宣傳就靠口口相傳;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同人製品,那就專門教他們怎麼做。到最後,這場縣城的小展竟然擺起了十幾個同人攤位,已經趕得上一場普通的Only展規模了。
辦這一場同人展,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給同屬二次元的大家一個交流的機會,讓大家知道,二次元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圈子,是一個能夠得到快樂的地方。
在這裡我們能看到的,只有純粹的熱愛,同人展,或者說漫展,本該如此也理應如此。
這場同人展的幕後vlog倒是令我深有體會,因為去年的七月份,我和同好們就在天津辦了一場少女歌劇Only。
最初這只是群裡的一句口嗨,但這並不代表無法實現。儘管大家都沒有經驗,甚至連租場地的資金都是幾個人湊的,但我們有金錢買不到的一腔熱情。
俗話說“群友是萬能的”,這在二次元更是一個真理,我們就這樣從同好群裡,集結了一個草臺班子。
就像玩聯機生存遊戲一樣,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沒有人強迫,主動在分工表上填下自己的名字,就這樣自發形成了一種“共產”。
提出想法、設計活動、挑選場地,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籌備,國內第一個《少女歌劇》主題的同人展,如期開展了。
開展前一天,我們在手動分裝入場特典
是第一個沒錯,但不是為了吃螃蟹的,而是純粹的“為愛發電”,為同樣喜歡這個IP的人,搭起一個交流的舞臺;也為了今後有同樣想法的人提供經驗,因為“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長期以來,二次元都被打上“宅”的標籤,被人們稱為“頹廢的一代”,是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甚至是被當做異類的存在。
但如今你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二次元不是廢物,而是真的能成事,甚至還能帶動實體經濟。
大家總說二次元的錢好賺,於是“穀子經濟”愈發繁榮,僅僅是小鐵皮小塑料小紙片就能賣上高價。
但我想說,
反了
。
不是他們不買單其他的東西,而是隻有喜歡二次元的人還在出門消費。
廣州地王廣場的穀子集市,頗有跳蚤市場的意味
Z世代從出生開始就伴隨著發達的網絡世界,但這也造成了實體社交的退化,人們彷彿一座座孤島,通過網絡這個橋樑,向彼此展示自己的某一個面,在人山人海里體驗前所未有的孤獨,從相識到絕交拉黑都沒有見面的需求。
沒有見面的需求,也就不需要出門,更不可能創造實體消費。
但是二次元不一樣,二次元本質是一個亞文化圈子,而越是小眾,就越是需要尋求認同感,當這種需求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催生出線下社交。這種社交是純粹的,是不帶有利益交換的,也因此更加充滿凝聚力。
有人做過一個《COMICUP30同人作者製品情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同人作者參加展會的目的,都是為了跟同好交流。
數據來源:微博@一條披肩
“宅”不再是一種物理狀態,而是一種精神態度,於是現在誕生了一個詞,叫“宅充”——平時只在網上交流,但只要有線下的活動,就會主動走出家門,從天南海北匯聚到一起,跟那些有著相同愛好的人碰面。
網上有個觀點說“線下的休閒空間是很貴的,窮人被擠在了線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一旦出了門,就意味著需要付出額外的消費。
“二次元人傻錢多”其實並不是傻,而是“千金難買我樂意”的心態,是用豐富的精神世界來反哺實體經濟的最佳體現。
所以別再罵二次元了,只有他們還願意出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