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vol.1 | 什麼是「二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1-21 23:36:26 作者:PILIPIT Language

“最近新出的那個「二遊」玩了嗎?”
“這一看就是典型的「卡牌養成」唄”
“這遊戲「持續運營」不行,早晚得涼”
…………

不得不說,遊戲行業可能是黑話最多的一個行業了。
不僅有傳統互聯網中諸如「賦能」「抓手」「顆粒度」之流。
還有發源於社區、媒體或是行業自造的「二遊」「米池」「SLG」諸類定義模糊的詞語。
如果說傳統互聯網行業中的種種黑話可能只是對某些簡單流程的抽象定義。那這些發源於社群,或是媒體甚至行業本身嘗試歸類某個現象的詞語,則更加災難。
最近聽了機核連續幾期的二次元節目,最終還是決定提筆嘗試寫寫我構思很久的這個系列。狠狠解構一下這些黑話。狠狠糾結一下這些詞語的定義。
最近的機核已經被二次元佔領了

最近的機核已經被二次元佔領了



Vol.1 所以,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二遊」?
一個看似直觀的「二遊」一詞,在不同人的眼中大概率有著完全不同的定義。

一、行業與媒體捧出的噱頭
「二遊」或者說「二次元遊戲」一詞最初被廣泛的運用,我認為大概率還是要歸功於那些B to B的遊戲行業媒體。
我們把時間拖回12年前,2013年《擴散性百萬亞瑟王》在國內上線並取得較大成功後,行業與媒體還沒有那麼重視這個品類,「二次元遊戲」這個說法還尚處於萌芽中。直到後續的《崩壞學園2》在14年年初公測後,亮眼的成績讓一些行業媒體開始關注《崩2》,翻翻當時的報道,更多也是認為「二次元」這個市場有點搞頭(時值B站開始大力推進商業化)。並未反覆強調和推崇「二次元遊戲」這個分類。

《二遊的祖宗》

《二遊的祖宗》

《二遊的祖宗》

《二遊的祖宗》

《二遊的祖宗》

1 / 2
直到2015年,一方面《崩2》的持續運營得不錯,一方面《艦R》也在上線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想想看這倆遊戲都10年了

想想看這倆遊戲都10年了

想想看這倆遊戲都10年了

想想看這倆遊戲都10年了

想想看這倆遊戲都10年了

1 / 2
另一個核心原因,則是B站遊戲部在內部提出「二次元遊戲」並將其作為遊戲部的整體方向。甚至在15年7月召開了第一屆「二次元遊戲大會」。從一些還能找到的資料裡可以看出,當時那場會議上也預設了大家都懂什麼是「二次元遊戲」,畢竟這個詞看起來實在是太直觀了。另外,去給一個詞找個相對學術的定義也往往不是行業願意做的事——至少在遊戲行業不是。
這海報做的到是一點兒也不二次元

這海報做的到是一點兒也不二次元

從15年往後,無論是《陰陽師》《碧藍航線》《少女前線》的接連成功,還是B站代理諸多日本市場的遊戲。讓「二次元遊戲」這個分類逐漸在玩家中也傳播開來,此後也逐漸的被簡稱為「二遊」。
這樣一看,「二遊」一詞的誕生路線好像已經十分清晰了……嗎?
回過頭看,「二遊」一詞好像從誕生之初就和商業化手遊綁定得結結實實,而如今,當大家討論《Relink》是什麼類型的遊戲是,也往往毫不猶豫的會把「二遊」一詞說出口,這……對嗎?
那我問你,《Relink》算二遊嗎?

那我問你,《Relink》算二遊嗎?


二、這款遊戲是「二遊」嗎?
此前在和朋友談到這個話題時,我們做了一個快問快答的遊戲,即一方快速的說出一些遊戲的名字,另一方快速回答這個遊戲屬不屬於「二遊」。一開始往往還好分辨,但在數輪詢問之後,就會變的撲朔迷離起來。問到《碧藍檔案》是不是二遊時,朋友們可能都沒什麼爭議。但當問到《Pokemon Go》是不是二遊時,這個答案就會變得曖昧起來。
圖中哪些是二遊?

圖中哪些是二遊?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二遊」肯定不是一種玩法。「二遊」更像是一種風格,裡面可能有衣著暴露的美少女,可能有日式動畫風格的美術,可能有抽卡……
但細究下來,其中任何一個錨點似乎都有些問題。

美少女為主——那《戀與深空》不算二遊嗎?或者往前一步,《刀劍亂舞》不算二遊嗎?
動畫/日式賽璐璐風格的美術——《三國志幻想大陸》妥妥的二次元畫風吧,更不要說《怪物彈珠》等日本本土的手遊了。
有抽卡/是手遊——說好的《Relink》《噬血代碼》也是二遊呢?

這麼看來,從玩法也無法錨定「二遊」,從風格也無法錨定「二遊」,那「二遊」到底是啥呢?
很可惜,我翻閱了國內為數不多的關於「二遊」的文獻(大多也都是些雜誌期刊或是學生的畢業論文),幾乎每一篇都是上來就開聊「二遊」的種種,就連這些學術文獻,也並不會給其一個無論是狹義或是廣義的定義。

三、「二遊」就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概念
如果我們無法從以上種種去定義「二遊」,還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說法呢?
我認為是有的。
從「二遊」一詞的誕生之初,就可以看到,其實就是B站等希望炒熱所謂「二次元經濟」的商業公司提出來的概念。所以在這個詞誕生之初,就沒人想過這到底是個什麼類型的遊戲。但目的確是非常明確——那就是狠狠賺這幫「二次元」的錢。
別問這種數據怎麼統計的,我也覺得很詭異

別問這種數據怎麼統計的,我也覺得很詭異

所以應該反過來看——
以「二次元」用戶為核心受眾以及營收群體的遊戲,就是「二次元遊戲」
哪怕一個遊戲沒有抽卡,沒有美少女,沒有卡通畫風……都不重要,只要它的核心受眾是這幫「二次元」,並且給他付費大部分人都是「二次元」。那這個遊戲就是「二遊」。
這就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概念。

四、壞了,這下要問啥是「二次元」了
雖然我自以為是地提出了一個看似嚴謹的定義,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問題——那啥是「二次元」呢?
所謂產業研究院給出的定義也有些好笑

所謂產業研究院給出的定義也有些好笑

這個問題其實相對好回答一些。首先讓我搬出我最愛的《二次元狂熱》卷首語——
說得真好啊

說得真好啊

「二次元」一詞雖然取自日文,但其實在日文語境中的「二次元」更接近「2D」「平面」而非中文語境中的「ACGN愛好者」。
(日本的愛好者也會稱cos之類的行為是「2.5次元」,但國內卻鮮少會這麼說。)
因此,用「二次元」這個詞去套一些海外的作品,在如今其實是沒啥道理的。
在國內,「二次元」最初雖然狹義地指日式的「ACGN愛好者」,但同樣隨著行業的追捧,「二次元」一詞的定義或者說範圍在國內可以說是每天都在變化,同樣變成了一筆爛賬。
雖然這些內容在機核肯定不會被認為是二次元,但B站一定會算到自己的二次元賬裡

雖然這些內容在機核肯定不會被認為是二次元,但B站一定會算到自己的二次元賬裡

如果喜歡日式或者日本創作的ACGN內容就算「二次元」,那喜歡寶可夢這類國民IP算「二次元」嗎?
如果十年前在國內喜歡寶可夢算二次元,為啥當下玩大集結就不算了呢

如果十年前在國內喜歡寶可夢算二次元,為啥當下玩大集結就不算了呢

如果喜歡的是國產的動畫&漫畫&遊戲,那算「二次元」嗎?
……

歸根結底,「二次元」這個詞如此曖昧,很大原因也是由市場所推動的。
直白點說,一個商業公司如果要宣稱自己的「二次元經濟」很有前途,那肯定不會宣稱「二次元」是個固定小眾的亞文化群體。「二次元」一定要是有潛力的,可以迅速發展壯大的,可以涵蓋很多內容的東西。
我去過很多次的百聯ZX,裡面甚至有內娛或是韓星的專門店

我去過很多次的百聯ZX,裡面甚至有內娛或是韓星的專門店

大量的國產動畫漫畫,甚至一些網文,甚至連chiikawa,都會被行業統統歸到「二次元」中。
也因此,「二次元」的定義或者說商業上圈定的範圍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
到頭來,可能連日本人都搞不懂了,我們嘴裡所說的「二次元」到底是什麼?

可能日本人也挺納悶的,曠野之息怎麼就不是動畫渲染了呢?怎麼沒人叫曠野之息二遊呢?

可能日本人也挺納悶的,曠野之息怎麼就不是動畫渲染了呢?怎麼沒人叫曠野之息二遊呢?

可能日本人也挺納悶的,曠野之息怎麼就不是動畫渲染了呢?怎麼沒人叫曠野之息二遊呢?

可能日本人也挺納悶的,曠野之息怎麼就不是動畫渲染了呢?怎麼沒人叫曠野之息二遊呢?

可能日本人也挺納悶的,曠野之息怎麼就不是動畫渲染了呢?怎麼沒人叫曠野之息二遊呢?

1 / 2
仔細一想,「二次元」與「二遊」,都變成了僅屬於中國國內的說法,畢竟「二次元」這個群體,只有國內“存在”。
2015年的「二次元」,可能還能用「宅」或「腐」去定義。
但在2015年的玩家肯定不會想到,在2020年,一個叫《原神》的遊戲吸引了大量非「二次元」的受眾。也帶來了一個至今也常常被人辯經的問題——「只玩原神算二次元嗎?」
回過頭看,這也恰恰是「二遊」一詞逐漸泛化的過程。

五、那怎麼做「二遊」呢?
說來可笑,「二遊」的風在行業內刮來刮去,翻翻行業媒體,可以發現「二遊」要麼是業內都追捧的方向,在某些時間也可能成為投資消失的陷阱。「二遊」在行業媒體的渲染中,彷彿薛定諤的貓,要麼爆火,要麼暴死。
1 / 6
至於各家公司和各路工作室,大家搞清楚怎麼做「二遊」了麼?其實也沒有,市場的變化太快,開發成本的節節攀升,運營中產品各種刁鑽古怪的節奏……
這些廠家就像是嘗試新菜的廚子,左加一點「二次元」的畫風,右加一點「二次元」的角色範式,混合一些市面上常見的玩法或是系統,再或者從一些已經成功的買斷制遊戲或是獨遊中攝取一些思路。至於最終飄出的風味能不能吸引到這幫喜愛「二次元」口味的食客,就連已經做出數道名菜的大廚也無法保證。

六、享受遊戲,遠離定義權爭奪
總結下來,「二遊」既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概念,又在持續地不斷泛化。
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二次元」,而市場與產業只會把一切沾邊的內容捲入這個定義。
而廠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做「二遊」,大概率只是在立項時貼上一個「二次元」的標籤罷了。
可見,作為玩家的你我,無論是去思考、定義、爭辯什麼遊戲才是「二遊」或者某個遊戲是不是「二遊」,都顯得有些可笑。

遊戲,還是好玩最重要。

如果覺得它不夠二,那就打個mod吧,我相信一定有人做。
多來點千早愛音大戰二郎神

多來點千早愛音大戰二郎神



碎碎念:行業與學術的徹底脫節
討論「二遊」一詞的定義往往讓我產生一些複雜的情緒。看看隔壁的電影行業,雖然也只有短短百年,但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各類行業標準,或是對電影歷史的追溯,至少有那麼一些相對可靠或是公認的理論。
而對於遊戲行業,尤其是商業遊戲而言,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行業在其中的探索和變化把學術遠遠拋在了身後。
其實每年遊戲工委都會公佈一些行業數據,從16年開始,「二次元遊戲」在其中就始終佔據著一頁報告的位置。而從16年至今,遊戲工委從來沒有公佈過哪些遊戲被算到了這些「二次元遊戲」中,又或者其內部對於這個分類的定義如何。
到底算進了哪些遊戲呢?

到底算進了哪些遊戲呢?

也許10年之後,我們再也不會提到「二遊」「類魂遊戲」「乙遊」等等詞語。

「咬文嚼字」這個系列,就算是對我平時胡思亂想和查閱資料的一個總結吧。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