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卖点与市场定位
作为ROG龙鳞ACE的缩小版,龙鳞ACE Mini以49g超轻量化设计、AimPoint Pro传感器(42000 DPI)和光微动+三模连接为核心卖点......(难道不是ROG本身才是最大的卖点?)
包装全部:开合方式不错的包装盒,鼠标,延长线,Hub(带挂钩好评),脚贴(自带的是小的),ROG贴纸

比较有特点的包装盒打开方式

所有的东西

带有贴纸的接收器,非常棒
二、设计与工艺突破
1. 材质与涂层革新
生物基尼龙+哑光涂层:相较初代龙鳞ACE的磨砂表面,Mini版采用哑光涂层,既保留细腻触感又避免滑腻感,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掌心干爽。很适合有手汗或者手油的使用。
我本人手油,但是在我用洗洁精洗完手后(因为刚洗完碗),我用这鼠标甚至因为手上没油而感觉到不适,赶紧去涂了点香香,才有所缓解。真的非常干爽
一点都不反光
2. 模具优化
尺寸调整:117x63x37mm三维(缩减10mm长度/2mm背高),横握点加宽1mm,尾部维持饱满弧度。兼容16-18cm手长的抓/趴握,但18.5cm以上大手可能得指握,我就是18.5感觉刚好。
以下采用的是dp-cs2的图,区别于龙鳞
cs2-dp
三、性能与电竞表现
1. 硬件堆料
传感器:深度定制AimPoint Pro(基于PAW3950),42000 DPI/750IPS/50G加速度。
来说说3950跟3395的区别(网上搜的,我觉得我用不出来)
光微动:ROG光微动通过模拟机械结构,实现0.1ms响应+1亿次寿命。实测触发力度适中,连点轻松且回弹跟手,告别传统光微动的“空洞感”
个人感觉:基本是压力减重版的雷蛇光微动。没有欧姆龙光微动键程那么短,那么极致的回弹,就是很标准的偏轻的光微动手感。脆度上rog 雷蛇 欧姆龙三家的光微动都没法跟顶尖的机械微动相比,我还是更喜欢rog自家的机械微动,更干脆,光微动像是一整个面在触发,而越好的机械微动越有蜻蜓点水的感觉。顺便一提我这个龙鳞mini外壳貌似改进了,按压不会再触发侧键了,应该是去年就改进了,有毛病就得改
2. 实战体验
CS战绩:
带朋友负重训练
多场景适配:SpeedNova无线技术(139小时续航)和Omni接收器,支持PC/主机/笔记本无缝切换
真的很想体验下Omni接收器,因为我20年买过魔导士首发,我对魔导士好感一直很高,然后无脑买了个魔导士磁轴准备体验下,到手发现魔导士磁轴是有线,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不知如何是好
奈何买错键盘了呜呜呜
五、潜在改进空间
配件策略:8K接收器需单独购买(约199元),完整体验成本近900元(官方标价),削弱性价比优势,但我觉得没有必要,8K还得吃点U性能
材质争议:这个涂层能够对汗水和油脂增加控制,但是我觉得增加太强了,让我有时候反而不是很适应,没有那种摸我已经打油的鼠标的那种,涂了油的大腿的那种感觉了,不是说不好,纯得看个人喜欢了
驱动生态:虽推出奥创极速版(占用降低60%),但我还有别的ROG设备不是,奥创,我上早八
鼠标垫适配功能
六、总结与购买建议
首先,18.5以下的手,或者指握玩家,毕竟真的很mini不是
其次,讨厌手汗,打油的用户,这是真干爽,
再者,手上有ROG别的无线设备,或者预算充足持币待购入,可以体验下Omni,因为我全是无线设备,所以很需要这种一个接收器通用的
最后,就是对于ROG的态度是:ROG!ROG!ROG!!ROG!的用户
若预算充足且需要8K轮询率,建议加购加速器;若手型超过18.5cm或偏好趴握,仍需考虑如龙鳞ACE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