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01 20:02:48 作者:雲端小十三 Language

耶嘿,二測結束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藏在yc中的古代文化呢?現在就跟著十三一起去看看吧,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去了解哦😋😋😋
總覽:

①投壺  蹴鞠  曲水流觴  棋類遊戲 葉子戲
②日晷  孔明燈  竹編  木雕  燈籠
③捏麵人  古代制瓷  紡織 油紙傘  石碾
④磨坊  豆腐  古法存儲食物  柿餅  場圃/晾堂/曬秋
⑤溫泉浴  蝴蝶泉  土地廟  紅絲帶  飛鴿傳書

一、投壺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張
     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起源於戰國時期。
   《禮記·投壺》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秦漢以後,它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飲,必有“雅歌投壺”的節目助興。在流傳過程中,遊戲的難度增加了,不僅產生了許多新名目,還有人別出心裁在壺外設置屏風盲投,或背投。
     宋代以後,投壺遊戲逐漸衰落下去,不再像漢唐那樣盛行,僅斷續地在士大夫中進行。

二、蹴鞠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張
      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戰國策·齊策》中記載:“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兩漢,唐宋是蹴鞠發展的兩個高潮,宋代從皇宮內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為樂。市民也常常在御街和橫街玩蹴鞠等:“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女子中也有蹴鞠活動,不少宋代銅鏡中有男女相對踢球的紋飾,宋代陶枕也描繪了民間少女踢球的情景。
      蹴鞠就此流傳了兩千三百餘年。

三、曲水流觴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5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6張
      曲水流觴是一種中國古代民間傳統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其主要作用為歡慶和娛樂、祈福免災。
     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貴族等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有詩:

     “蘭亭曲水擅風流,移宴向清秋。”
   
     “流觴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為良辰。山陰坐上皆豪逸,長安水邊多麗人”

     “蘭亭絲竹。高會群賢,其人如玉。曲水流觴,燈前細雨,簷花蔌蔌。”

四、棋類遊戲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7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8張
     圍棋、象棋、六博、塞戲、格五、彈棋、雙陸、樗蒲、五木等多種,其中有的曾傳入印度。後秦釋道朗《大般涅盤經·現病品第六》:“樗蒲、圍棋、波羅塞戲、獅子象鬥、彈棋六博……一切戲笑,悉不觀作。”
       圍棋:早在先秦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流行,到了漢魏唐宋時期,圍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直至元明清幾代,圍棋還是一直盛行不衰。有話曾說:“古今之戲,流傳最為久遠者,莫如圍棋。”
      象棋:中國古代歷史上不但有許多王公貴族喜歡下象棋,而且許多平民百姓也對它深為愛好。普通民眾玩的棋類遊戲在方法上一般都較為簡單,如流傳於陝西關中農村中的“丟方”,是一種農民們在田間休息之時玩的簡單棋戲。玩時在地上畫出五個或七個方格,用石子、土塊當棋子。(嚴重懷疑小蘿蔔玩的就是更簡化版丟方❗)
      六博:比象棋古老得多,大約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至戰國時期則已相當流行。六博的棋盤叫梮,是在方形或近似方形的木盤上,陰刻矩紋,棋子叫棊,大都是骨質的,骰子叫箸,多半由半邊細竹管制成,兩旁各置一細銅絲,中間填金屬粉,箸外塗黑漆。
       塞戲:由六博脫胎而來的一種古代博戲,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塞又寫成簺。在古代文獻中,常以“博塞”並稱。《莊子·駢拇》有“問谷奚事,則博塞以遊”,成玄英《疏》說:“投瓊曰博,不投瓊曰塞。”
       彈棋:相傳是西漢成帝時劉向仿蹴鞠之戲而作,東漢時盛行。棋盤類似古代的蹴鞠球場,以石為之,棋子每方6枚。由於象棋的盛行,彈棋到了宋代以後就不那麼時行了。
       雙陸:由握槊演變而來,因局如棋盤,左右各6路,故名。南宋初洪遵在《譜雙》中說:“雙陸最近古,號雅戲,以傳記考之,獲四名:曰握槊,曰長行,曰波羅塞戲,曰雙陸。蓋始於天竺,流於曹魏,盛於梁、陳、魏、齊、隋、唐之間。”相傳唐代有韋后與武三思打雙陸,中宗點籌,楊貴妃與玄宗打雙陸將輸放白鸚鵡亂局的故事。

五、葉子戲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9張
     葉子戲是一種遊戲紙牌,類似於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最早出現於唐代,被認為是撲克、字牌和麻將的鼻祖。相傳早在楚漢戰爭時期,韓信為了緩解將士們的思鄉之愁而發明,當時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又稱“葉子戲”,據說這就是撲克牌的雛形。

六、日晷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0張
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1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2張
      日晷亦稱日規。古代觀測太陽影子以定時刻的一種天文儀器。在中國,日晷起源於“圭表”,“晷”的古義是太陽影子。中國古代日晷大多是赤道式,也有地平式的。晷盤的兩面周圍各刻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春分以後看向南一面,秋分以後則看背面;晷針影子隨太陽運行而移動。每個時辰又為“時初”和“時正”,針影投射在刻度盤上不同位置表示不同時刻,針影投射在正下方為“午正”時刻。

七、孔明燈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3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4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5張
      別稱:天燈、許願燈、祈福燈、平安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
     其起初在古代多做傳遞訊息之用,後用於祈福許願,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其起源有“莘七娘放天燈說”和“諸葛亮發明說”兩種說法。點燃孔明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其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飄飛孔明燈時,先點燃布團,燈籠內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一撒手,孔明燈便冉冉飄升,宛如一盞明燈閃爍於初春的夜空。

八、竹編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6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7張
      戰國時期的楚國編織技法已十分發達,出土的有:竹蓆、竹簾、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籃、竹簍、竹筐等近百餘件。
    此外,竹編也被能工巧匠們製成小孩的玩具。燈節活動自唐代以來就在民間流傳,至宋代已經十分流行。一些達官貴人往往會請制燈藝人創制精緻的花燈。其中一種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圍糊上絲綢或彩紙,有的還用竹絲編織作為裝飾。龍燈起源於漢代,龍頭,龍身大多以竹篾作內骨編制而成,龍身上的鱗片也往往用竹絲紮結。還有一種叫“竹馬戲”的民間小戲,自隋唐起流傳至今,如《昭君出塞》等,演員騎的馬用竹子做成。
      明代初期,竹蓆、竹籃、竹箱都是相當講究的工藝竹編。尤其以竹編最為著名。進入21世紀以後,竹編工藝漸漸失去市場競爭力而出現滑坡,其編織技藝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九、木雕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8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19張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秦漢兩代趨於成熟,在中國常被稱為“民間工藝”。
      木雕是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等。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以美化,並且保護木質。

十、燈籠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0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1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2張      燈籠,別稱燈綵,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宋書·武帝紀下》:“床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簷下和客廳中。
      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

十一、捏麵人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3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4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5張      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糰。
      中國的麵人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源遠流長,南宋《東京夢華錄》中對捏麵人也有記載:“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那時的麵人都是能吃的,謂之為“果食”。

十二、古代制瓷(小蘿蔔的動作真的和步驟相差無幾,必須誇一波)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6張

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7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8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29張
      1.採石制泥:黏土(瓷土)是製作瓷器的原料,而黏土是由地殼表層的岩石風化分解而成。工匠們需要先將礦石採回,然後再打碎制泥。
    2.淘練泥土:打碎的礦石需要經過淘練去除其中的雜質再做成泥,才能達到制瓷工藝的要求。最佳淘泥案例當屬龍山文化中的“蛋殼黑陶杯”。
    3.輪制拉坯(步驟123都是第一張圖裡小蘿蔔們的動作哦)
    4.修坯細琢
    5.繪畫紋飾,在素胎上繪畫紋飾圖案        6.施釉:瓷器的上釉方法有多種,如蘸釉、蕩釉、刷釉、澆釉、吹釉等(蘸釉為傳統施釉技法。
    7.匣缽,窯具的一種。唐代時已使用匣缽作為保護與隔離瓷器的器具
   8.入窯燒製。

十三、紡織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0張
     中國紡織的起源相傳由嫘祖養蠶冶絲開始,考古學家則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考古遺址上發現了骨針,為已知紡織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時代,發明了紡輪,使得冶絲更加便捷;西周則出現了原始的紡織機:紡車、轈車;漢朝時發明了提花機,明朝宋應星編撰天工開物將紡織技術編入其中。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宋末元初的棉紡織家——黃道婆,她不僅改革創造一套先進的棉紡織機具,同時還創新紡織品的花色品種,促使“松江布,名天下”

十四、油紙傘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1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2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3張
       中國製傘歷史悠久,最早的傘由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傳統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非常繁瑣,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
       “紙”與“子”諧音,有“早生貴子”之意,“傘”字包含5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油紙傘的傘軸意取中空正直,無私無邪。圓形的傘面則取其“圓滿”之兆,象徵婚姻圓滿成就;另外送傘陪嫁亦有表示用來遮日避風防雨,驅惡避邪之意。油紙傘在隆回小沙江一帶的瑤族中是一種訂婚的信物。
      自古油紙傘下演繹了多少經典愛情:《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同傘風雨,結下千古奇緣。油紙傘早已成為浪漫古典愛情的符號。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赴京趕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裡除書本外,一定會帶一把紅油紙傘,即“包袱傘”,又稱“保福傘”,預祝路途平安、高中狀元。
      油紙傘雅緻天成的美感,是尼龍鋼架傘永遠無法比擬的。作為經久耐用的中國傳統雨具,油紙傘在中國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

十五、石碾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4張
        石碾是一種用石頭和木材等製作的使穀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由碾臺(亦叫碾盤)、碾砣(亦叫碾磙子)、碾框、碾管前、碾棍(或碾棍孔)等組成。石碾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生產工具,能以人力,畜力,水力使石質碾盤做圓周運動依靠碾盤的重力對收穫的顆粒狀糧食進行破碎去殼等初步加工

十六、磨坊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5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6張
        磨坊有很多種 ,比如風車磨坊,水磨坊,人力磨坊,畜牧磨坊,等……
      古時候用於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開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晉代,我國發明用水作動力的水磨,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小蘿蔔用的就是水磨坊和人力磨坊哦)

十七、豆腐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7張       豆腐來源於中國西漢時期,據說是淮南王劉安在山上燒藥煉丹時,偶然用石膏點豆汁得到的。相傳大才子金聖嘆曾在獄中傳出的遺囑是:“吾兒,花生與豆腐乾同嚼,有火腿味。”
      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頎的《物原》等著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
     豆腐:古稱黎齊,亦叫菽乳。到五代時才有豆腐之名。
      目前關於豆腐的傳統制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寇宗***《本草衍義》雲:“生大豆,又可皚為腐,食之。"原料是選用“生大豆”,“皚”,即磨碎。元代鄭允端的“豆腐”詩中有“磨礱流玉乳”一句。
       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卷25“豆腐”雲:“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愷碎。濾去渣,煎成。以滷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澱,就釜收之。”
      其生產過程簡言而之就是:選豆一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

十八、古法存儲食物
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8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39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0張       密封法:貯存對象多以水果為主,可以利用容器、沙泥或蠟等,如在活毛竹上挖孔,將櫻桃等鮮果放入,裝滿後將孔封住,可以儲藏較長時間而不變質。
       鹽製法:利用鹽或其他配料,對新鮮食品進行醃製加工。主要以蔬菜和肉類為主要對象,如各種醃製鹹菜、醃魚、醃肉等。
       乾燥法:乾燥食物可以利用自然光照和風,如將牛肉切成細條,掛在陽光下的通風處,將肉晾成肉乾進行保存。
       倉窖法: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採用地窖或倉庫儲存食物。這種方法多用於儲藏大量的糧食、水果或蔬菜等。
       糖製法:通常是以完整的果實或塊狀果肉經過鹽醃、糖漬和蜜煎而成。蜜餞、果脯一類的食品是非常典型的通過此種方法實現食物儲藏的產品。

十九、柿餅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1張       據史料記載,柿樹在秦漢時期已作為觀賞花木在封建帝王的御花園中種植;到南北朝時,民間對柿樹不僅有了人工栽培和嫁接的技術,而且有了柿子加工藏食的簡易辦法。“齊民要術”中記載“柿熟時取之,以灰汁燥,再三度幹,令汁,著器中,經十日可食”。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從西安向北京進發。途經臨潼時,當地正值荒年,糧食十分短缺。為了搞勞義軍,農民把火晶柿子滲合面粉,烙成餅子送給義軍,李自成後來攻入北京。為了紀念闖王李自成,每年秋天臨潼家家烙柿子餅吃。後來柿子餅傳入西安,市面上又出現了黃桂柿子餅,這是用白糖、黃桂、核桃仁加動物油烙的一種餡餅,顏色金黃,口味香甜,成為西安獨有的時令小吃。

二十、場圃/晾堂/曬秋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2張        場圃:農家種菜蔬和收打作物的地方。《詩·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晉 潘岳 《閒居賦》:“傲墳素之場圃,步先哲之高衢。” 唐代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晾堂:攤晾糟子的場所,一般糟子蒸出來,溫度很高,不能直接入窖,而這個攤晾的場地就叫晾堂,也有地方叫攤晾床
        曬秋:“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禾”即黍、稷、稻、粱等作物,“登”則有成熟之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秋天,人們會將穀物拿出來曝曬在陽光下。

二十一、溫泉浴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3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4張        溫泉浴有著悠久的歷史, 應用範圍很廣,它的藥用價值被人們所認識,作為養生之道淵源流傳。早在3000年前,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裡,就已經有了“浴”“沐”“澡”“洗”“盥”這些文字記載了,在戰國時期的《楚辭、九歌》中就有“浴蘭湯兮沐其華”的詩句,民間已有了五月五“蓄蘭為沐浴”的習俗。
     尤其南北朝時梁簡文帝蕭綱所著《沐浴經》,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以及唐代《宮廷千金要方》中對溫泉浴的沐浴方法、防治疾病、功效藥用等記載非常詳細,唐代宮廷和民間溫泉浴廣為流行。據說楊貴妃能長期贏得“三千寵愛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歲仍風流倜儻都與長期沐浴溫泉浴大有關係。 

二十二、蝴蝶泉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5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6張
      蝴蝶泉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鏡,有泉底冒出,泉邊弄蔭如蓋,一高大古樹,橫臥泉上,這就是“蝴蝶樹”。
     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別是4月15日,蝴蝶樹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於泉邊,滿天飛舞。最奇的是萬千彩蝴蝶,交尾相隨,倒掛蝴蝶樹上,形成無數串,垂及水面,蔚為壯觀。蝴蝶泉風光秀麗,泉水清澈,獨具天下罕見的奇觀(蝴蝶會)。

二十三、土地廟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7張        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建築。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
     土地神源於遠古人們對土地權屬的崇拜。土地能生五穀,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因而人們祭祀土地。土地廟作為人們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隨之興盛起來。

二十四、紅絲帶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8張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49張
      在我國許多的民族都有在樹上綁紅絲帶、紅布條的民俗傳統,或者是在廟宇的樹上綁紅絲帶、紅布條。大年初三,到許願樹(一般都在古寺廟有)許願祈福。把代表自己願望和祝福的紅絲帶拋上許願樹。
       綁紅絲帶、紅布條的意思都是:許願祈福及驅邪。 有些地方則講究,紅絲帶、紅布條綁的越高越好。也有象徵以樹為媒的連理樹:
1.紅色象徵愛情、婚姻;
2.兩根紅絲帶代表兩個人;
3.在樹上系的紅絲帶越多代表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越重要;
4.兩根紅絲帶並在一起系在樹枝上象徵以樹為媒、天地作證的愛情。

二十五、飛鴿傳書(小蘿蔔裡是飛鳥)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50張      在我國,從史料上看,早在楚漢相爭時就有利用信鴿傳遞書信的記載。後來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也曾通過信鴿把有關情況和歸期稟報皇帝。唐宋以後,關於利用信鴿傳書的記載更多,有的用來傳送公文,有的用於商業貿易,當然更多的還是用於親友通信。唐朝宰相張九齡也馴養著一些信鴿,並稱它們為"飛奴”。信鴿不僅飛得快,而且飛得遠。古人出門,都會將家裡的信鴿帶在身邊,一般會帶好幾只。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51張
好啦,本次的十三探古記🧐就結束啦,期待下一次與你們的見面哦💓
還有還有,最後來一個無獎競猜,為什麼古人出門一般會帶好幾只信鴿呢十三尋古錄|桃源深處有人家 - 第52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