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當代藝術 Vol.1:這次不全聊我的遊戲,來聊聊當代藝術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5-28 18:03:15 作者:mizu Language

時間到了5月的下旬,上海還是如往常。小區綠化帶半米高的雜草裡都是小飛蟲的蹤跡,路邊叫不出名字樹的葉子已經無比鮮綠,通過這些可以判斷大概夏天是真的來了。這個夏天同以往的夏天不太一樣,似乎沒有什麼實感:不存在溫度上升時候帶來的那些躁動,也沒有被城市油膩生活氣息包裹後全身流出的汗水帶來黏膩的溼潤感,這個夏天在持續似乎無止境的靜默中開始。
這次不全聊我的遊戲,來聊聊當代藝術吧。
在開聊之前,我在機核上搜了搜相關的文章,其實不是很多。想起好多年前,偶爾在機核上看到幾篇講當代藝術的文字,但多半淺嘗輒止,沒有比較相對稍微深入和系統的介紹當代藝術的文章。那會正值大學時光,青春洋溢寫了不少關於藝術的東西,但沒在機核上投過稿。這會距離畢業已經過去好多年,想著翻出來快要生疏知識,整理一下被職場打碎了的一些記憶,寫點東西。儘管我寫的也不一定是非常專業和深入,但我儘量用另一種思路去聊當代藝術。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
其實當代藝術和主機遊戲一樣,是非常“婆羅門”的領域。而看懂當代藝術更是一個全網數一數二的難題,並且因為其實在太難看懂了,也讓很多人敬而遠之或者是捧在手裡奉為裝逼利器。其實如今當代藝術大概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形態,其有觀賞性的部分淪為網紅們的背景,其文獻性質強的部分則門可羅雀。以及還有它非常模糊的部分經常褒貶不一,跨界,行為藝術,自殘,迷惑大賞,另類網紅打卡淪為當代藝術的主要TAG。我們撇開這些妖魔化的東西,要看懂當代藝術,或者說要了解當代藝術,有個人是不可不講,他就是馬賽爾杜尚。
杜尚與現成品“”自行車輪“”

杜尚與現成品“”自行車輪“”

杜尚的一生貫穿了幾乎當代藝術所有的形態,讀懂了他也就能看懂當代藝術,但他的一生又相當的豐富多彩。所以整體文章會比較長,但我會穿插進自己的理解並加上其衍生的遊戲,當代視覺藝術相關的內容,從杜尚開始分幾期把所有的東西按照我的理解儘可能的闡述清楚。
整理預計大概在3-4期左右,不定期更新。

序章 可恥的逃兵

Blainville-Crevon 圖片來自wiki

Blainville-Crevon 圖片來自wiki

馬賽爾杜尚1887年出生於法國的Blainville-Crevon。我們打開谷歌地圖可以看到這是法國北部靠近諾曼底的一座小鎮。那年尼采已經和瓦格納決裂,兩年後他在都靈遇到了命中註定的那匹破馬而發了神經(著名電影《都靈之馬》引用的就是故事)。十年後尼采在痛苦抑鬱中死於肺炎。隔了幾個月大概到了1901年,畢加索開始了他著名的藍色時期。又是三年後也就是1904年,當畢加索進入粉色時期,年輕的杜尚進入巴黎的新潮的茱莉安學院學習藝術。
當時的朱莉安學院和陳腐的巴黎美術學院不同,更鼓勵學生開放發展。但此時的杜尚同現在美術學院的大家一樣,基本上都是打打檯球玩玩“遊戲”過日子,並且特別喜歡玩“梗”。而這個“梗”基本上伴隨了杜尚大半輩子,並且在後來發展成為有名的觀念藝術。
《合金裝備5》中可以看到瓦格納的《尼伯龍根指環》中的一首女武神。瓦格納和尼采影響了無數的當代藝術創作

《合金裝備5》中可以看到瓦格納的《尼伯龍根指環》中的一首女武神。瓦格納和尼采影響了無數的當代藝術創作

“歐!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by尼采 圖片來自電影《都靈之馬》

“歐!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by尼采 圖片來自電影《都靈之馬》

1906年,當畢加索看到非洲黑人雕塑大為震撼後開始了他的偉大的立體主義創作時,杜尚則在義務服兵役期間在一家印刷工廠工作搬磚,這段搬磚經歷也為後期他帶有版畫味道的作品做了技術鋪墊。同時在幾百公里外的柏林,多年後赫赫有名的本雅明還在讀中學。
等到了1910年左右,此時畢加索與立體主義已經在歐洲藝術圈小有名氣。本雅明也在1912年考入柏林大學。終於,這一年,年輕的杜尚憑藉同為藝術家哥哥的關係參加了第一次沙龍。這是他藝術人生的首秀,作品便是《下樓梯的裸體》
《下樓梯的裸女 》

《下樓梯的裸女 》

《下樓梯的裸體》 是一件什麼樣的作品?視覺理論上,它是一件帶有立體主義味道的未來主義繪畫作品,它有著立體主義的繪畫表現技巧同時展示了未來主義對於運動的理解;藝術史影響上,他既不如畢加索立體主義畫作那麼有名,也不如隔壁意大利老鄉們的未來主義那麼激進強烈,甚至在歷史上同時被意法這兩大流派拒絕。儘管這件作品在歐洲不受待見,但它在1913年的紐約軍械庫展覽上卻大獲成功,此時的美國還處於遠古自然主義的影響,對杜尚如此激進的作品自然大為震撼,這也為二戰後杜尚移民美國做下了鋪墊。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同時間,隔壁未來主義大師波丘尼在巴黎遇到了畢加索,隨後他創作了著名的雕塑《空間中的連續性的唯一形體》,一件代表未來主義的雕塑作品。
圖中左側便是波丘尼的著名雕塑《空間中的連續性的唯一形體》

圖中左側便是波丘尼的著名雕塑《空間中的連續性的唯一形體》

這件雕塑作品我們可以在著名的,哦不,世界第一的《浪漫跑車旅GT》的開場動畫中看到,並且作為FIA GT虛擬比賽的獎盃,同時也是歐元50歐分上的圖案。
槍騎兵的衝鋒,1915,波丘尼

槍騎兵的衝鋒,1915,波丘尼

至於波丘尼在1911-1912年在巴黎有沒有看到過杜尚的作品,歷史已經無從考據,後續在杜尚資料中可以看到杜尚的創作理念與未來主義的一些運動理念不謀而合。如果杜尚只是藝術史上一位“單純”藝術家,他可以選擇繼續創作同樣系列的作品成為法國的未來主義藝術家。但杜尚註定是與眾不同的,和歷史上其他與眾不同的人一樣。
杜尚在1912年突然終止了他的藝術創作,並在這次之後再也沒有創作過架上繪畫,此時的他開始與傳統的架上繪畫決裂。可能是看透了視覺藝術過於依賴視覺表達的侷限,也可能是單純厭倦了藝術圈的狹隘。和歷史上所有偉大的人選擇工作一樣,他開始在聖熱內維耶夫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
巴黎 聖日維耶圖書館 1913-1915杜尚在此工作,圖片來自wiki

巴黎 聖日維耶圖書館 1913-1915杜尚在此工作,圖片來自wiki

時間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年輕杜尚因為心臟雜音而豁免於兵役;而正值壯年的畢加索因為戰爭中見到的一切而懷疑人生,開始了他的反戰路線;此時同樣年輕的本雅明也假裝生病逃避了戰爭。
建築設計師Antonio Sant'Elia, 在1914設計的未來主義建築,右圖為網絡圖片,根據設計稿建模渲染。

建築設計師Antonio Sant'Elia, 在1914設計的未來主義建築,右圖為網絡圖片,根據設計稿建模渲染。

寫到這裡,鋪開了很多背景,可能會疑惑這些人包括杜尚和一直提到的本雅明到底和當代藝術有什麼關係呢?杜尚又怎麼樣影響了當代藝術?為什麼讀懂杜尚就讀懂當代藝術了?
彆著急,這才剛剛開始。

第一章 現成品

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現成品【ready-made】這個概念,但一定在美術館看到過一些像垃圾一樣的作品,他們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隨意的擺放在地上,或者是組裝成一些奇怪的形狀。有些作品在美術館裡被藝術家組裝後顯得很酷,有些卻不知所以。很多人覺得,也許這就是藝術吧,或是現代藝術就是這樣都是騙局垃圾,等等。而這一切的藝術形式源頭便是杜尚提出的“現成品”概念。
菲力克斯·岡薩雷茲-託瑞斯 的作品《無題》

菲力克斯·岡薩雷茲-託瑞斯 的作品《無題》

1913年已經拋棄架上繪畫在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杜尚開始了他的“現成品”創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自行車車輪》。
這件作品,是他把自行車車輪直接組裝在一個椅子上面。杜尚在這段時間時常坐在邊上看著在椅子上旋轉的的車輪若有所思。但此時杜尚的現成品還沒有像後面的作品一樣同“觀念”聯繫到一起,此時只是單純的“組裝”而已,而運動的自行車輪和整個作品也沒有後期歸類的概念“運動雕塑”,但正是他的這次實驗性的藝術行為影響了後期無數的藝術家創作。
《自行車輪》同時也是第一件“運動雕塑”

《自行車輪》同時也是第一件“運動雕塑”

兩年後也就是1915年,此時歐洲正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陰霾下。杜尚創作了他的“雪鏟”。這件作品是由一把雪鏟組成,沒錯只有一把雪鏟!杜尚把這件作品叫做《胳膊折斷之前 Prelude to a Broken Arm》,他的解釋是剷雪後容易折斷胳膊。這看上去是個低級的冷笑話,但正是這件以及後續的幾個作品,產生了由現成品衍生出來的一個極具重要意義的藝術概念:觀念藝術。
《胳膊折斷之前》 圖片來自moma網站

《胳膊折斷之前》 圖片來自moma網站

《三把椅子》約瑟夫 克蘇斯

《三把椅子》約瑟夫 克蘇斯

在解釋觀念藝術之前,為了方便理解,我先提一件作品《三把椅子》。這是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克蘇斯在1965年創作的作品,作品是由一把實體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和一個椅子在字典中的解釋詞條組成。克蘇斯所說的三把椅子並不是真的有三把椅子,而是椅子的這個“物”被“分解”成三種狀態——概念,實體,影像。
熟悉中國古典哲學的朋友一定知道先秦名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馬是一個動物,而白色是一種顏色,白色的馬是帶有顏色屬性的動物,所以白色的馬不是同一個概念上的馬。在【白馬非馬】中,公孫龍分離出了作為實體存在“物”——馬與描述色彩的白色,這和上文提到的《三把椅子》不謀而合,兩者都是將“物”的屬性分離。而這,正是觀念藝術的靈魂,藝術家通過使用的“現成品”和再次賦予的“觀念”產生聯繫而達到觀念藝術這個“作用”。這些觀念作品期初可能是玩笑甚至是帶有些詭辯色彩,但隨著觀念藝術的發展有些藝術家對於“物”越發的弱化,而更加的強調“觀念”以及社會影響政治隱喻等等,隨後就產生了翠西艾敏的《我的床》、達明赫斯特的《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前者是藝術家將自己的床直接搬進美術館,用來暗喻女權性等,後者是將鯊魚的實體泡進福爾馬林中供人觀看。到了如今觀念藝術甚至分支出“關係美學”:更加強調“物”所處的空間和觀看者產生的關係並影響觀看者,從而達到藝術家要表達的“觀念”,這些都是後面的事了。
崔西艾敏《我的床》

崔西艾敏《我的床》

達明赫斯特《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

達明赫斯特《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

讓我們再回到《胳膊被折斷之前》這件作品。在《胳膊被折斷之前》裡杜尚通過給雪鏟賦予“胳膊折斷之前”這個概念從來使得作品成立,即“胳膊折斷之前”這個概念被賦予在雪鏟上使得雪鏟成為一個觀念藝術作品。我們可以再看幾個作品,比如杜尚最著名的作品小便池,它的正式名字叫《泉》,排除它的歷史背景,作者用泉這個名字和小便池開了個玩笑(在後面會講到小便池的背景);同樣,大家熟悉的藝術家蔡國強早期的作品《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中,用小型煙火在美國各個州的核基地附近爆破出迷你的蘑菇雲,其也是用了多重的概念(核基地的地理位置,爆破的行為,標題叫有蘑菇雲的世紀),賦予在一個行為藝術上使其觀念成立。
這些無外乎都是在玩一個概念和“物”相互作用的遊戲從而使得作品成立。
爆破計劃《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1996年

爆破計劃《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1996年

同樣極具觀念藝術味道作品也存在於如今的數碼藝術當中,藝術家林科使用錄屏作為媒介,在他的作品《ping-pang》中,致敬了初代電子遊戲《PONG》的同時,用鼠標在一張乒乓球桌面的圖片上,點擊鼠標的聲音和來回滑動鼠標的動作模擬整個打乒乓球的過程,使得作品的觀念成立。
早期電子遊戲《pong》與林科作品

早期電子遊戲《pong》與林科作品

看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問,這些像玩笑一樣的觀念東西有意義嗎?就這樣就能使得觀眾信服麼?答案是肯定的,序章中我提到了一個叫本雅明的人,隨後下一章我將展開併為這些冠上理論依據。
待續

結語

又要到了週末,這幾周晚上每天花了點時間整理了些資料,寫了這樣的東西,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虛心求教。猶豫篇幅問題還想衍生更多的東西,有機會下次可以分別敘述一些更詳細的內容。嗯,寫了那麼多又到了安利我的破遊戲的時間。
《洞窟寓言》是我個人開發的一款不像遊戲的遊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steam點擊加入願望單。(笑)
想了解前期提要的,可以看下前文:點擊跳轉
兩週後見。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