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如意金箍棒名字的由來。在《百回本西遊記》第3回中這樣寫道,孫悟空跑到東海龍王那裡去尋寶,龍王先後拿出大捍刀、九股叉、畫杆方天戟等兵器,但孫悟空總嫌太輕,不中意。在龍婆的提醒下,龍王介紹起了金箍棒。原來它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平時它靜靜地躺在海底,默默無聞,這幾日卻“霞光豔豔,瑞氣騰騰”。金箍棒上鐫刻有一行字,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剛開始它“約百鬥來粗,二丈餘長”,當悟空希望它更短些更細些時,最後竟變成一根繡花針,塞在耳朵裡面藏下。
如意二字首先體現在了兵器的表面,“如意金箍棒”就鐫刻在兵器本身。此為:“名即如意“
在此段描寫中也說明了當悟空希望它小一些時就從約百鬥來粗,二丈餘長變成了繡花針大小,此為:”大小如意。”
作者為何只寫了一萬三千五百斤,而不是十萬斤這樣的整數,或者是更龐大的數字來襯托孫悟空的力量呢?我們看一段原文。
不看也行。
黃帝曰:餘願聞五十營奈何?岐伯答曰:天週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週,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交通於中,一週於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氣行十週於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所謂交通者,並行一數也。故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矣,(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人一晝夜呼吸13500次。這一數據是通過“五十營”的計算法得出的,即經脈之氣在人體內按一定規律運行,與金箍棒13500斤一比一吻合。作者希望通過這種絕對理想狀態,來描寫金箍棒的威力(棒類兵器的重量和威力是正相關,重量越大,威力越大。)在這種絕對理想狀態下,悟空心裡想兵器多重,就有多重,想多輕,就有多輕。此為:"稱心如意"
由此三如意可見西遊記作者對悟空的偏愛,更是西遊男團中絕對的主角。巧合的是農曆七月十七是孫悟空在福建東南沿海等地的生日。也就是8月20日。黑神話悟空正式解鎖的日子。
黑神話:悟空-預購標準版-8月20日解鎖(Steam版,含預購獎勵,到貨發KEY)
而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事事如意,太多次錯失年少歡喜,多年後只能耿耿於懷。我們太難成為自己,太容易成為別人。
願你經歷八十一難,歸來仍是那隻石頭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