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餐饮闻名世界,在许多城市,“法餐”往往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不过,吃进拿破仑时代普通法国士兵嘴里的东西可就亲民了许多,今天的就对此稍作介绍。
按照当时法军的官方规定,每名士兵每天配给总量如下。
首先是作为主要热量来源的750克或者说一斤半面包,当然,这里的面包千万不要当成你在超市或面包房里买的松软白嫩面包,而是应该当成坚硬、耐用的烘焙产物。
法军日常食用的面包可以分为白面包和黑面包两种。较为常见的黑面包也称“军用面包”,是以四分之三的小麦粉和四分之一的黑麦粉烘焙而成,时常为了便于携带烤成中间凹陷的形状,于是就可以打孔系在绳子上,甚至是挂在枪管和刺刀上。
△1806年进入柏林的法军轻步兵,他们将面包和肉挂在刺刀上
较为松软的白面包则称“汤面包”通常会被切成若干小片,适于放进肉汤里食用。白面包虽然好吃,却容易过期,因而一般在原地驻扎时食用,黑面包相对而言结实耐久,不过,要是运输时间过长又连日阴雨,也可能发霉发蓝。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战时配给往往会从黑、白面包变为压缩过后更为耐久的“饼干”,其重量也会从750克面包变成550克饼干。
无论如何,下级尉官出身的拿破仑都非常关心面包问题,法军中经久不息的传说便是皇帝亲自来到基层,掀开背包尝尝里头的面包到底什么滋味。
△征用牛只的法军
接下来是作为配菜的30克米或60克豆类,大米在法国并非主食,而是“健康配菜”,因为当时有不少人认为它能够遏制痢疾。当然,彼时法国还不可能从亚洲大量进口稻米,他们食用的米来自法国南部、意大利、西班牙以及美国南方。
然后是酒类配给,一般每天提供62.5毫升白兰地(字面意思是“生命之水”)或250毫升红葡萄酒,酒精含量较高的白兰地通常出现在重要关头,至于在红葡萄酒没那么常见的东德意志和波兰,那往往会换成等量的啤酒。此外还有炎热天气里净化饮用水的50毫升醋和每月总共500克的盐。
最后的重头戏则是死硬坚韧的240克肉或者说半斤肉,其中一般三分之二是公牛,三分之一是母牛肉或羊肉,猪肉则是牛羊不够时的替代品。
△准备杀猪的法军
按照士兵的回忆,这些肉里往往“夹杂着筋腱、软骨和其它‘可爱的佳肴’,屠夫们用诙谐的语言称之为‘惊喜’”。
原来说完后,接下来就得具体到做汤了,其核心就是下图里的一口汤锅。
△在这幅描绘1806-1807年法军的画作中,图中左侧的第17战列步兵团士兵就背着一口黑色大汤锅
待在兵营里的时候,法军士兵的午餐通常是“肉汤”,巴尔丹编写的官方《步兵手册》里就此给出了十分琐碎的大火(虽然中途调小了)收汁流程:
每250克肉取1升水(优先使用河水和雨水,最好不要用泉水和池塘水),将肉和水一并放入汤锅,用大火将锅里的水煮沸,除去上浮的杂质。然后将火调小,每升水加入8克盐,如此炖肉5−6个小时,待肉汤体积缩小1/5后加入面包、取出肉并切成小块。随后一边分配汤汁、面包和肉,一边继续将锅放在火上,让汤汁不至于失去热量。至于米、豆类等配菜,则是在取肉前1−2个小时加入。
△1813年的法军汤锅似乎略深了一些,大约是直径30厘米、深20厘米的型号
晚餐一般是猪油汤或者说肥汤,它就没这么多肉了,汤里核心是添上黄油、洋葱和醋的炖土豆,当然也会加上洋葱和其他时令(或者说是手头能找到的)蔬菜。
因为船难而沦为战俘的英军上尉奥布赖恩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实践中的简化版“乱炖肥汤”做法:
他们把一口大锅注满水。锅里的水烧开之后,就根据水量撒进去一两把盐,再切一些卷心菜和香草放进去,[各种食物都扔进去之后]最后放进去一个水淋淋的猪油球或手头的其它任何油脂。接着就等到锅里再次烧开,让所有食材都充分得到烹调。汤然后会被分到各个盘子里头,盘里事先已经放着被切得很薄的面包片。
接下来,六七名住在一起的士兵就可以围着汤锅吃饭了。
不过,上述的肉汤和肥汤都是法军长期屯驻一地时的食谱,到了行军打仗的时候,自然就不会这么宽裕。
饶是如此,每当大战即将来临之际,明智的军官还是尽量会让士兵吃上一顿热腾腾的早餐,喝上几口带着传统风味的肉汤。毕竟,无论随后到来的战况如何,即将赴死的军人总该吃饱喝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