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衛生用品安全問題
1. 翻新衛生巾/紙尿褲
山東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被曝非法回收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殘次料,經分揀翻新後二次銷售牟利。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河南商丘健之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內褲存在不殺菌不消毒等問題,該公司負責人稱公司還代加工浪莎一次性內褲。新黃河聯繫上浙江義烏企業浪莎公司董事長翁榮金。翁榮金稱,他剛看了3·15晚會,他正在忙著查這事,仔細調查一下這家企業到底有沒有代加工浪莎一次性內褲。
2. 一次性內褲未滅菌
河南虞城縣多家服飾加工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內褲(如“初醫生”品牌)未按標準滅菌處理,存在衛生安全隱患,電商平臺月銷量近20萬件。

九派新聞多次致電“自由點”官方客服,均未接通。隨後,記者以買家身份詢問自由點旗艦店客服,其回應:“2023年,我們發現某電商平臺的個人賣家三無小店售賣假冒自由點系列產品,並非我們的授權店鋪。”
對此,自由點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已於2023年11月抓獲犯罪嫌疑人及查扣所有假貨。客服表示,通過品牌官方旗艦店、電商平臺自營店鋪、線下正規商超等正規渠道購買,可以放心使用。
(編者注:沒繃住,經典顧左言右,往事再現)
二、食品行業違規行為
1. 保水蝦仁增重亂象
部分商家超量添加保水劑(磷酸鹽超標),並通過二次包冰增重,如100斤蝦增重至124斤,導致消費者實際購買“一斤蝦七兩冰” 。

九派財經記者致電馬觀貴詢問此事,對方表示,“被央視點名也沒辦法,但我們的蝦仁是完全按照國家標準來做的,是規範的。”另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保水劑只有一點點吧,但不會超標,具體要詢問品控工作人員才知道。”
三、家電維修欺詐
1. 啄木鳥維修平臺“維修刺客”
平臺以虛假故障抬高維修費,每單收費100-600元不等,並強制要求維修人員通過欺騙手段創收,否則面臨處罰或開除。

啄木鳥官方回應稱:公司管理層非常關注此類問題,針對維修師傅他們有著嚴格的投訴流程,稱已建立"客服登記-專人回訪-查實處罰"三級投訴機制,承諾48小時響應,確認屬實將會對師傅進行嚴格處罰。(九派新聞)
(編者注:經典一問三不知,問就是臨時工,下面人私自安排人315點明瞭“平臺”)
四、金融與隱私侵害
1. 電子籤高利貸陷阱
借貸寶、人人信等電子籤平臺淪為高利貸工具,存在砍頭息、虛假身份認證(甚至用死者身份)等問題,借款人投訴困難。

人人信的一位產品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平臺上的放款方,很多都是通過做假賬號來規避法律風險的,目的就是讓受害人找不到起訴對象。人人信經理暗示記者,去世人的信息,也能用來做賬號,“人臉識別是一種高科技技術,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著,法院肯定帶不走。”電子籤平臺的“實名認證”成了擺設,即使是被人告,平臺給出去的放款人資料,也是無法查證的。這樣設計的商業模式,放款人通過電子籤放高利貸掙錢,平臺不斷通過電子籤欠條收借錢人的手續費,出了問題,誰也不用擔責任。
2. 個人信息竊取黑產
啟科科技、雲客引流等公司利用精準爬蟲技術非法獲取用戶隱私(如電話、微信賬號、消費習慣等),並通過數字標籤轉售牟利。

在雲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的獲客軟件能夠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為標籤,軟件會自動在選擇的短視頻平臺上掃描評論區,一旦發現與標籤詞相關的評論,就會強行抓取這個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信息。
(編者注:所以說前陣子有一陣子評論區充斥著什麼吃不起外賣、奶茶之類“利用大數據”發言,背後推手原來是這個麼。)
3. AI外呼騷擾電話
外呼公司使用AI機器人模擬真人撥打電話,通過“打顯”技術偽裝號碼歸屬地,日均撥打量達數萬次。

在雲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的獲客軟件能夠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為標籤,軟件會自動在選擇的短視頻平臺上掃描評論區,一旦發現與標籤詞相關的評論,就會強行抓取這個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信息。
淘金你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楊經理:我們其實跟運營商的話,關係還是比較好,比如說不是很大的投訴,我們都能去申訴,內部處理掉。
雖然這些外呼公司對外都在吹噓自己的實力和所謂的關係,但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對個別投訴,無非就是罰點錢的事情,即使封號他們也能隨時更換線路或是號卡,對於電銷的運營不會產生影響。
(編者注:ai撥ai接,這輩子有了。)
五、消費欺詐與虛假營銷
1. 手機抽獎斂財套路
諾禾、兌捷、兌吧等公司設置虛假抽獎(如“200元話費券”),實際需充值高額費用或設置隱形門檻,日均流水高達20億元。

談及操作是否合規,諾禾科技的負責人稱相關公司都有專業法務,雖然流程和頁面看似合規,實則只為規避風險。
諾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負責人:對我們來說就是看你膽子夠不夠大,夠不夠野。大家都是瘋狂地賺錢,瘋狂地收割用戶。基本上一天的流水在20個億左右,就是三五家(互動廣告)公司構成的這20個億。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2. 非標電纜違規銷售
廣西潤雄電纜公司生產“瘦身”電纜(低於國家標準),為躲避監管將產品藏匿於偏遠倉庫。

為了打消記者的擔心,範經理告訴記者,他們也害怕監管部門清查,為躲避監管,他們生產的非標電纜從來不在工廠裡儲存。非標電纜的倉庫,藏在南寧郊區的村莊裡,面積很大,堆滿線纜。來到倉庫,記者現場看到,這些線纜標註的廠名、商標、規格等字跡都很模糊。
(編者注:什麼自爆卡車)
六、其他曝光內容
行業監管聯動: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如河北廊坊廣陽區)組織執法人員全程觀看晚會,實時待命處理曝光問題。
晚會主題與目標: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為核心,聯合多部委推動構建公平消費環境,曝光食品非法添加、隱私竊取、金融騙局等。
總結:相比起往年往年槽頭肉、泡麵酸菜包等單一產品問題,今年案例更強調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監管覆蓋產業上下游,監管難度更高,治理成效更顯著。今年的315晚會延續對傳統行業質量問題的持續打擊,但手段更隱蔽(d指導評價說,細品)。今年晚會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為核心,首次將數字經濟、AI技術濫用等新興領域納入重點監管範圍,更加著重揭露技術賦能下的灰色產業,呼應技術時代消費維權需求。但我們仍需注意到,315整改仍然是注重當下,缺乏對整改效果的長期追蹤機制,往年有出現過涉事企業註銷後改頭換面再次上市的例子,今年似乎並沒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