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不該存在於這世中的府邸,讓它出現的,是這個充滿偏見迂腐思想的,“吃人”社會
——通關後的頁面,未通關的頁面陰森一些,具體見steam商店
前言:
哥特式的風格,與傳統作品相比極具特色的音樂配置,龐大的劇情線,慢熱,沒有CV配音——《海市蜃樓之館》似乎從一開始就在對讀者進行篩選。
慚愧,筆者一開始也在“不太情願去讀”這一人群的行列中。將這部作品讀完後,筆者驚訝的發現,《海市蜃樓之館》給了筆者不亞於《命運石之門》與《Ever17》的震撼。其嚴絲合縫的劇情,塑造無比鮮明的人物形象及眾多意象與暗喻的使用給了筆者極其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是一個重視劇情的玩家,那麼這部作品一定值得去閱讀。正值夏促之際,筆者寫下這篇文章,向文字遊戲圈的玩家們推薦這部作品。
(以下內容基本無劇透,請放心食用!)
筆者必須承認,《海市蜃樓之館》的配樂與美術表現讓筆者經歷了一小段艱難的適應期。尤其是故事剛開始時,劇情還處在“挖坑”前戲階段,不適應的風格,帶著唱詞的BGM(並非所有都帶唱詞)加上使人略感疲憊的劇情讓筆者放棄的想法達到了頂峰。好在故事進入發展期後,反轉及出色的劇情設計都讓筆者的不適大大減少,以至於後期筆者不知不覺適應了這一似乎獨屬於這部作品的特色風格。
那麼,《海市蜃樓之館》到底強在何處?筆者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介紹。
壹:強大的角色塑造及聯繫力
眾所周知,故事包含主角與配角。大部分作品都注重於對主角的形象塑造與性格轉變,相對的,對配角的塑造便有一定的乏力感。出乎意料的,在筆者看來,《海市蜃樓之館》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主配角的限制,幾乎所有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都和主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樣的角色在作品中有十餘個,且作品在劇情中對每個角色的性格成因都有較為詳細的介紹,大部分角色性格在劇情前後都有轉變。《海市蜃樓之館》不僅做到了這些,還將各個角色都聯繫到一個龐大的故事中。講述的故事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角色都無法說是一個起承轉合邏輯完整的故事。劇本人物塑造的實力與完成度之高由此體現。
貳:劇情嚴絲合縫,分割分明,將“反轉”貫徹到底
《海市蜃樓之館》採用獨特的視角進行敘事,由一位女僕帶著我們推開這座府邸的層層過往。前四扇門講述府邸內曾發生過的故事,將他們分開完全都是獨立的故事時間跨度達上百年,作品卻將他們以能說通的方式聯繫到了一起,著實讓筆者驚歎。不僅如此,每個單獨的故事都秉承著將“反轉”貫徹到底的原則,毫無疑問,《海市蜃樓之館》在把握觀眾情緒與敘事節奏上的表現是良好的。
劇情從第四扇門後開始發力,伏筆開始回收,節奏逐漸加快(嗯,前6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僅僅是前戲)一個又一個的反轉,四個故事逐漸融合成更大的故事,也就是主線故事的過程足以讓人忘卻時間的流逝。前面所有的疑惑逐漸被解開,同時新的疑惑又接踵而來……某知名編劇曾說:“衡量一個本子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當劇情開始加速的時候,作者是否做到了讓讀者只有求饒的份。”
毫無疑問,《海市蜃樓之館》做到了。
不僅如此,在某些章節中,如果留心觀察還可以找到META元素的痕跡,例如這一段
在場景回放中,我們正常閱讀所看到的文字全被白塊代替了,取而代之的,是根本沒有出現在正常閱讀流程中的文字。此時,???所述的話,可不是對劇中人說的,而是對屏幕前的讀者說的。
完成度極高,人物眾多聯繫卻千絲萬縷,分割分明同時具有META元素的劇本,值得劇情黨細細品味。
叄:優秀的意象與道具使用
有了出色的人物,優秀的劇情,更令《海市蜃樓之館》錦上添花的一層,在於其中對意象與道具的使用。舉其中的例子:第一扇門“薔薇之館”中,出現過的紅、紫、白三種顏色的薔薇,結合情感與人物分析後,我們會發現這是分別與他們的花語對應的
其餘作品中出現的還有反覆提及的館內的大天使窗,第二館中出現的“野獸”都是意象的使用,認真分析都可得出一定的含義。這裡為防止劇透就不詳細闡述了。
肆:中規中矩的UI,誠意十足的音樂與音效設計
作為一部文字作品,UI與音樂音效在作品舒適度與表現力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一部同人作品,《海市蜃樓之館》的UI只能說中規中矩。(說來尷尬,開了全屏後筆者至今沒有找到退出遊戲的按鈕在哪)音樂誠意十足,目前已知的音樂有一百多首,只是恐怕不是筆者能欣賞的類型,這個還是看個人吧。
總結:
作為一部沒有CV,畫風哥特式的慢熱類型作品,這樣的組合毫無疑問是對讀者閱讀的一種考驗。儘管如此,《海市蜃樓之館》仍舊憑藉其嚴絲合縫的劇情,塑造無比鮮明的人物形象及眾多意象與暗喻的使用站穩了腳跟。倘若能抽出一兩天時間,靜下心來獨自將這部作品品味完全,相信《海市蜃樓之館》會給喜歡劇情的讀者一個十足的驚喜。
個人評分:
劇情:9.5
畫面:8
人物塑造:9.5
CV:CV?什麼CV
總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