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中成藥目錄:
感冒類:感冒清熱顆粒 蓮花清瘟 小柴胡 小青龍 銀翹解毒片
去暑類:藿香正氣水 蒲地藍
脾胃類:四君子 香砂養胃丸 理中丸
補類:地黃丸 生脈飲 左右歸丸
什麼是中成藥
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製劑工藝將其加工製成一定劑型的中藥製品,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商品化的一類中藥製劑。
感冒清熱顆粒

方從清代蘇州名醫陸九芝《不謝方》中出,藥材輕巧,適用於俗名傷風,或感冒初受,簡單實用。荊芥 防風 紫蘇 葛根 柴胡固表散寒,地丁薄荷 蘆根清熱生津,桔梗杏仁潤肺化痰。
蓮花清瘟

時方。連翹 麻黃 杏仁 板藍根 馬貫眾 魚腥草 藿香 大黃 景天 薄荷 甘草。由麻杏甘石湯化裁而出,加味一眾涼寒藥物。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
清何瘟?熱瘟,不可用於傷寒傷風引起的發熱表證,早用或過用寒涼恐引病入裡,導致腹滿,便溏等變證。解何毒?熱毒。經一眾加味寒涼,已非麻杏甘石湯所以更名蓮花清瘟。
小柴胡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論》
柴胡 黃芪 人參(多用黨參) 半夏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半表半里少陽病證之主藥,藥味雖少,治證可多。用處相當於多面手,什麼都會,但在一些方面不精。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傷寒傷風初感不適用,不是他的主場。什麼?胸脅難受不舒服,可用。常常心情不好沒胃口,可用。心悸身熱便不利,可用。
小青龍顆粒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表不解,則惡寒無汗,身痛, 而又出現心下有水氣,心下者,胃脘之位,飲邪阻胃,胃氣上逆則於嘔;飲邪犯肺,肺失肅降則咳嗽;或水趨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暢則少腹滿,飲邪阻肺,宣降失司,氣逆而喘;如此等等,皆表寒而兼有水飲之作,故主以小青龍。(主要見感冒鼻流清涕)
銀翹解毒片

以溫病派思想為指導的方藥。荊芥散表風,銀花 連翹 薄荷 豆豉 牛蒡或涼或寒主清熱,桔梗甘草清肺潤喉。
藿香正氣

蒼朮走而不守 茯苓 腹皮 半夏 祛溼逐水 調和中脘。藿香 紫蘇 解表理氣, 甘草 調和諸藥。此藥主對與內溼雍盛之人,對外感風寒療效並不顯著。對於中暑人常見虛證,因大汗出,體內津液匱乏,安可又經此揮發。
蒲地藍
蒲公英 地丁 黃芩 板藍根
一眾寒涼,無需贅言。
脾胃類
對於脾胃藥千百種方不過術 苓 參 香砂 等香燥,可謂異方同源。總歸就是一個李東桓開的頭,後世醫家總有批判。
地黃丸
不論那種,皆從此出。
熟地 山茱萸 澤瀉 山藥 茯苓 丹皮
補瀉兼顧 新陳代謝。個人建議,常人可服以補益,病人或不適就不太適合用了。此藥不偏不倚,已病之人已非陰陽平人,想以此治病,或為不當。熟地甘柔滋陰,茱萸味酸入肝斂陰,丹皮破解入血分,山藥味甘入脾,澤瀉茯苓利水。三入三出。
生脈飲
一命參麥飲,人參 麥冬 五味子。價格變化,主要由不同參而變。主要於滋陰出著手。痰多雍盛之人少用。
左右歸丸
出自《景嶽全書》,張景嶽,字介賓,人稱熟地先生。戲說,丹溪可稱小景嶽。此方,用血肉有情之物作藥,適用於重虛勞損之人,平人少服只滋生痰膩而已無甚大益處。
本人第一次在黑盒寫文章,只因我見現在到處都是藥店在販賣中成藥,而又從親戚或路人口中聽聞什麼現在這藥都沒用了,之類的話,又親見家中小孩感冒咳嗽藥店中拿的藥分明不對致使一週無效。本人又親歷,在某市看見便進入一名某某堂的中醫診所,問我有何不適,我說腰疼,旁邊一人隨聲附和幾句什麼腎主腰膝、帶脈不收之類的話,那醫師便從堂上的椅子起來,走到旁邊櫃子從裡面那出兩個金匱丸到我面前便要五十元,我說不要,我再環視周圍,沒有一個證件只有一個身穿白卦的“醫生”和那隨聲附和的人。我便轉身離開了。作為一箇中醫學生不由心生感慨,於是就有了這篇潦草的文章。
這文章中可能多有不通處,我又很少用這個文章編輯功能,實在不太熟悉。如果這文章能過審的話,又有人從中得到些啟發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