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殭屍片,可以說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相信很多人都曾被詭異,奇幻,精彩的劇情所打動,尤其是以林正英為主導的一系列殭屍片更是如此,因此在網絡上也流傳著“糯米紅線依舊在,不見當年林正英”的佳話。那麼香港殭屍題材電影是何時發展,又是何時落寞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這個問題。
殭屍片的誕生
殭屍的故事,雖然從宋朝開始就已經有了成熟的故事體系,到了明清時期更是井噴式發展。但若是在電影中表現,實際上還是從西方一系列電影中吸入了養分,例如著名的《德古拉》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就已經有了以殭屍為故事的戲曲和電影,因此在許多電影人選擇南下香港,這些頗具奇幻性質的題材就被帶了過去。
像楊工良導演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到達香港後於1935年就拍攝了殭屍電影《午夜殭屍》,該片在1936年上映,現如今早已經找不到片源,不過也是被認定的香港第一部殭屍題材作品。可惜這些影片並沒有引發多大的反響,更何況隨後由於戰爭的爆發,這種題材的影片也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在此之後,一直到七十年代,由於當時著名的邵氏正主打東南亞市場,因而拍攝了一系列具有恐怖奇幻氛圍的一系列獵奇電影,比如《降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電影算不上是殭屍電影,可片中的許多設定,卻被後來的殭屍片所借鑑。但真正的殭屍片,從1936年誕生後,整整三十多年裡,幾乎就銷聲匿跡了。
期間也有部分同類型出現,可總共也不過就七部而已,並且都是粗製濫造模仿美國電影的作品。好萊塢著名的《天師捉妖》,《活死人之夜》等等,都是香港電影人爭相模仿的對象,毫不誇張地說,香港電影的發展離不開對美國和日本的學習。
功夫與靈幻題材
一直到1975年,殭屍這個名詞才真正回到觀眾的視野。這就是劉家良導演的《神打》和《茅山殭屍拳》。這些電影雖然也是打著殭屍旗號的功夫片,不算是真正意義的殭屍電影,但因為這些影片的火爆,也為日後殭屍片的迴歸打開了大門。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由於功夫電影的興起,著名功夫動作片也有了質的飛躍。許多優秀的功夫小子也加入了電影的行列,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成龍,洪金寶等人也是在這個時候打開了自己的天地。因為當時有諸多功夫片誕生,為了吸引觀眾也是絞盡了腦汁,此時洪金寶得到了靈感,拍攝了著名的《鬼打鬼》等一系列靈幻功夫片,將傳統的殭屍,鬼怪等題材與功夫作出了融合,一經上映就收穫了觀眾的好評。
這一時期,雖然並非是以殭屍為主導,可殭屍卻在電影中佔據了越來越重的分量,像林正英的道士形象,最初也是在洪金寶的電影裡出現了,片中出現的鬥法等一系列情節,也都為日後奠定了基礎。並且在八十年代出現了一個更為關鍵的人物,可以說正是這個人物的出現,才真正讓殭屍片紅極一時。
殭屍片的興起
這個人物就是——黃鷹。五十年代出生於北京的黃鷹,自幼就深受武俠志怪的影響。讀中學的時候就開始寫武俠小說,非常喜愛古龍的作品。後來的他甚至還親自接寫古龍的《驚魂六記》,除此之外,他對志怪,民間傳統也非常喜歡,有很深的研究。也正因為如此,他在八十年代將傳統的民間習俗,志怪故事相結合,創作出了一系列經典的殭屍小說。
出於對民間習俗傳說,志怪故事的喜愛。由他一手操刀的《殭屍先生》才讓殭屍片真正興起,該片的編劇雖然主打是黃炳耀,導演是劉觀偉。可真正賦予其靈魂的卻是黃鷹,因此《殭屍先生》的成功才會讓人如此措手不及。畢竟當時洪金寶雖然決定讓他們拍攝本片,可洪金寶自己也認為《殭屍先生》肯定賠本。不曾想影片上映後的3000萬港元票房,直接帶動了殭屍片的發展。
而這部影片成功的關鍵,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在虛構中尋找真實!包括關於殭屍的設定,民間的習俗,做法的手段,以及演員的表演等等,全部都寄託於傳統文化中的民間信仰,換句話說,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風俗習慣,才會讓人感覺《殭屍先生》的故事有“真實性”,足以叫人信服,所以這部電影即使是在今天來看,也是非常精彩的。
當然了,林正英先生所扮演的道士形象,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說其形象與氣質簡直太符合人物設定,也讓他賦予了角色真正的靈魂。可惜的是,在《殭屍先生》成功後,其他跟風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接踵而至。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裡,就有一百多部殭屍電影上映,這些影片百分之九十八都是粗製濫造,為數不多的精品根本無法力挽狂瀾,逐漸消耗了觀眾的耐心,加速了該類型片的死亡。
殭屍片的沒落
幸運的是,當時以林正英為首的一批電影人,也在繼續為殭屍片努力續命。並繼續結合許多國外電影來創作新的故事。像《殭屍家族》中的小殭屍,就是借鑑了斯皮爾伯格的《ET外星人》。並且也將警匪片與奇幻題材融合,拍攝了《驅魔警察》等等,可依然無法阻止殭屍片逐漸沒落的事實。
所以當最後,殭屍片真正開始引入吸血鬼這個設定的時候,說明殭屍片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在當時林正英的殭屍片票房雖然還算不錯,可巨大的投入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這也使得他一度非常沮喪。巨大的壓力再加上身體原因,事實上早在林正英還活著的時候,殭屍片已經走向了沒落、後來就連連林正英自己都對殭屍片不抱任何希望了。
後來由亞洲電視1995年的拍攝的神鬼武打電視劇《殭屍道長》,花重金請林正英來擔任主演,其實已經是最後的迴光返照,隨著1992年,黃鷹的去世。殭屍這一題材早已經沒有了令人信服的好故事,該類型也徹底放飛自我,吃一點黃鷹的殘羹剩飯,再到後來,林正英也去世了。能賦予殭屍片靈魂的兩大人物全部離開了觀眾,也真正宣佈了香港殭屍片的死亡。
雖然對很多人來說,《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也是很棒的童年回憶。但實際上這個時期的故事,基本上和殭屍已經沒什麼關係了。故事情節也極度不符合邏輯,就像是少年漫畫一樣,不斷地戰鬥力疊加,最後全線崩盤。自此之後,殭屍這一類型片可謂是從此絕跡,哪怕是今天的網絡電影,也不過就是在販賣情懷,販賣林正英,販賣那一批老演員罷了。
殭屍片有沒有未來?
關於這個問題,有兩部電影可以說是很好的回答,一部是徐克的《殭屍大時代》,另一部則是麥浚龍的《殭屍》。相信很多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朋友也都看過,麥浚龍的《殭屍》,雖然是一部緬懷港產殭屍片的作品。所有的一切都彷彿是一場夢一般,也是少數最後是幻想,卻不讓觀眾反感的電影。
但麥浚龍確實給未來的此類電影給了一條啟示,那就是改變。實際上過去的殭屍題材作品,也都一直在變,像《猛鬼入侵黑社會》,《驅魔警察》等等,看片中都知道結合了不同的類型片。而麥浚龍的《殭屍》請來了《咒怨》的導演清水崇來為電影監製,最後呈現出的效果也兼具了日式恐怖片的影子,與傳統的殭屍片相比,真正走開了恐怖的路線,不得不說也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徐克的《殭屍大時代》則更具有啟發性,因為與香港過去的殭屍片相比,實際上徐克的這部作品才更加接近於我們明清時代的殭屍故事。包括飛僵和天雷滅殭屍等等,以及那給人壓抑和詭異感的古宅和蠟人。以林正英為主導的那些殭屍片,雖然也從民間吸取了養分,但大部分還是從國外電影吸取了營養,更何況大多數也都是披著殭屍外衣的動作功夫片。
反觀徐克的做法,其實才是真正的迴歸了傳統故事,迴歸了真正的中式恐怖。也證明了在殭屍片領域,我們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內容,甚至可以說殭屍片發展至今,不過才冰山一角而已。因此從這方面來說的話,只要有好的編劇,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優秀的團隊,那拍攝出這樣的電影,應該不會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但是,還是但是二字。在現有的電影制度下,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至於香港和臺灣這樣的地方,縱然是有拍攝的條件,可市場容量和載體畢竟就那麼大,再加上經濟的外流等等,根本無法支撐一部優秀殭屍片的誕生。從現階段來看,像《殭屍》這樣的作品,只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最後,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影片?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話希望能關注我,一鍵三連,點一個免費的贊,感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祝願大家每天都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