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的噩夢——《十字軍之王3》紋章百科:神羅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6:36 作者:Molotok Language

前言

本期為(因為出長差等原因難產了9個月的)系列第4篇文章。
由於德意志地區的特別歷史原因,神羅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幾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王國,遊戲中的王國法理也多為虛構。歷史上著名的德意志諸侯多為公國,光是選帝侯就要佔七個,而且德意志城市還有著悠久的自治傳統,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紋章,這導致神羅地區有遠超往期的、非常多值得一提的紋章。而目前版本(1.4)的遊戲中,不僅在地區劃分上還有很大的笑話,而且製作組P社對這些紋章也是選擇性還原,這些因素不僅增加了本期的考據難度,還增加了文章的組織難度。
因此,本篇將嘗試走另一種風格,通過講述諸侯的故事將神羅各個主要公國/城市串聯起來。而未出現在本文的公國/城市,可能是我認為因為其較不知名,或者是中世紀時並不知名,請各位見諒。

黑鷹之國

說起神羅紋章,最知名的圖案就是鷹。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上沒有別的國家比神羅更熱愛鷹,甚至放眼歷史上那些雄極一時的德意志國家,不難發現他們都熱衷於把鷹作為國家的標誌。在歐洲民族主義崛起的過程中,那傳承自先祖統治者的徽記漸漸變成了日後民族的象徵,對於法蘭西來說是金百合,對於英吉利來說是三雄獅,對於德意志,則是展翅的黑鷹。
從左到右:神聖羅馬帝國、普魯士王國、第三帝國、現代聯邦德國

從左到右:神聖羅馬帝國、普魯士王國、第三帝國、現代聯邦德國

論起神羅鷹徽的來源,或者說西方世界幾乎所有鷹崇拜的來源,都得追溯到被德意志人的祖先——日耳曼人滅掉的羅馬帝國。
自查理曼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皇帝后,古羅馬人眼中象徵帝國和凱撒至高權力象徵的鷹也重新成為了這個新的帝國的象徵。又因為神羅皇帝帝位一般被教皇授予經諸侯選舉產生的德意志國王,因而鷹又成為了德意志之王的象徵。為了區分這兩個頭銜,一般認為神羅皇帝用的紋章是金底雙頭著冠黑鷹,德意志國王的紋章是金底單頭紅喙紅爪黑鷹。
遊戲中比較完美地還原了這兩個紋章。
但是羅馬不是第一個產生鷹崇拜的文明,同時它也不是發明雙頭鷹的文明。世界上有很多個民族都在不同的時期獨立地產生過雙頭鷹崇拜,早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的赫梯遺址裡就能找到雕有雙頭鷹的泥章。而作為赫梯文化後繼者之一的塞爾柱突厥人在征服波斯,加冕為“東方與西方之王”後便將雙頭鷹作為自己的部族標誌,遊戲中也將其此設定為塞爾柱家族的家徽。
一枚塞爾柱銅幣

一枚塞爾柱銅幣

不過羅馬使用雙頭鷹的歷史,還是比塞爾柱要早一些。一般認為,西方雙頭鷹圖樣的發明者是君士坦丁大帝(即遷都拜占庭並將其更名君士坦丁堡的那位)。
作為曾短暫合併過東西羅馬的偉大皇帝,他的標誌自然也要象徵著他的偉大功績。雙頭鷹左邊的頭象徵在西方的羅馬城,而右邊的頭象徵東邊的君士坦丁堡,某種意義上也是象徵“東方和西方之王”。科穆寧王朝時期,伊薩克一世將雙頭鷹作為東羅馬的主權紋章。隨著西歐和東羅馬的往來,雙頭鷹圖樣漸漸也傳入了原先西羅馬的領土,並且受到了西邊的“羅馬人”歡迎。1189年,腓特烈一世“紅鬍子”發行的硬幣上就印有雙頭鷹圖案,而這只是腓特烈一世引入雙頭鷹的其中一步行動。在15世紀初,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von Luxemburg)將雙頭鷹正式列為帝國皇帝的象徵。
原繪自16世紀40年代的西吉斯蒙德像現代著色版。西吉斯蒙德其人正是《天國:拯救》中下令燒了亨利村子那位

原繪自16世紀40年代的西吉斯蒙德像現代著色版。西吉斯蒙德其人正是《天國:拯救》中下令燒了亨利村子那位

而西方雙頭鷹的發祥地,拜占庭帝國,此時正值風雨飄搖之時。拜占庭滅亡後,在東邊的巴爾幹,塞爾維亞等國的復國者在起義時不約而同地使用雙頭鷹標誌來證明自己是拜占庭的繼承人。之前曾經談過的俄羅斯,在迎娶拜占庭末代國君的侄女後也開始使用雙頭鷹,以繼承人自居。
就這樣,雙頭鷹的崇拜開始在歐洲各地開花散葉。
塞爾維亞國徽

塞爾維亞國徽

另外,雖然神羅沒有法理首都,首都就是當時皇帝的老家,但是由於查理曼出生於亞琛,奧托一世也是在查理曼時期建造的亞琛大教堂(遊戲裡將其做成了奇觀)加冕的,所以之後的700多年帝國皇帝都約定俗成地前往亞琛加冕。直到1562年,因此時的亞琛已經是一個西部邊境城市,遠離帝國腹地,加冕典禮遷移至法蘭克福舉行。
亞琛對帝國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亞琛的城市紋章就是單頭黑鷹,遊戲裡為了做一點不同,將亞琛的鷹設定為全身黑色的烏雞。

祖宗之法

神聖羅馬帝國大名鼎鼎的選帝制古已有之。遠在部落時期,日爾曼人就會通過選舉推選出一位首領來統領部族。在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後,西法蘭克因卡佩家族的上位逐漸變成了家族繼承製,而東法蘭克王國仍然保持這一傳統。當時擁有選帝資格的貴族,主要是國內的四個主要公爵諸侯,他們分別是法蘭克尼亞、薩克森、施瓦本和巴伐利亞(其實還有洛林,但洛林成為了中法蘭克的一部分)。
而談起這幾個老公國的紋章,有幾個公國本身在紋章興起時期就早已不復存在,如法蘭克尼亞,今日認知中的“法蘭克尼亞犁(英:Franconia Rake;德:Fränkische Rechen)”是14世紀初由維爾茨堡主教創造的,用以象徵自己名義上的法蘭克尼亞公爵頭銜,但是沒什麼人正式承認 ,這個圖案一般只被認為是維爾茨堡紋章,直到19世紀巴伐利亞王國取得東法蘭克尼亞地區後,“法蘭克尼亞犁“才作為法蘭克尼亞的象徵正式出現在巴伐利亞國王的紋章及公眾認知中。今日的“法蘭克尼亞犁”只畫三齒,遊戲中多畫了幾齒。
同為解體公國,法蘭克尼亞的難兄難弟,施瓦本紋章的來歷更為模糊。自擔任施瓦本公爵的霍亨施陶芬家族絕嗣後,施瓦本公國的伯爵們紛紛獨立,其中符騰堡伯爵成為了施瓦本地區最大的勢力。拿破崙時期,升格為王國併吞並了整個施瓦本地區的符騰堡王國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在符騰堡王國紋章中加上了霍亨施陶芬家族的三黑行獅紋章以象徵施瓦本公國。二戰結束後,作為法國佔領區的巴登、符騰堡-霍亨索倫和美國佔領的符騰堡-巴登在進入西德時試圖合併為一個州,由於巴登的反對,新州名被迫從施瓦本(上述地區歷史上都是施瓦本公爵的統治區)改名巴登-符騰堡州,但最後確立的州徽仍然保留了施瓦本的象徵。
右為聯邦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州徽,但頂上中間的兩個較大的盾徽才是巴登跟符騰堡

右為聯邦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州徽,但頂上中間的兩個較大的盾徽才是巴登跟符騰堡

剩下的三個公國倒是在歷史長河中得以留存,但是唯有洛林今日歸屬法國。這個因《最後一課》被中國人廣泛所知的公國由於在歷史上攀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大腿,組成了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因此其紋章也擁有相當程度的出鏡率。
洛林的紋章的傳說需要追溯到第一個十字軍之王,耶路撒冷王國的建立者,戈弗雷·德·布永( Godefroid de Bouillon)。據說戈弗雷在進攻耶路撒冷前,曾經一箭射下三隻飛鳥,他的部隊認為這是上帝的旨意,因而大勝。而在射下飛鳥後,戈弗雷在自己畫了紅斜槓的盾牌上加了三隻鷹,後來的洛林公爵便以此為紋章。當然,傳說的真假如今已經很難甄別,有另外的聲音認為,洛林的紋章畫鷹是因為洛林(Lorraine,古拼Loreina)可以通過字母的挪位變成法語的“鷹”alérion。雖然這個說法也很扯,但是為什麼洛林紋章如此獨特,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已經消逝在歷史中了。

諸侯已經決定了,你來當皇帝

雖說東法蘭克有著選帝制的基礎,但是神羅選帝侯制度的確認是個漫長的故事,一直以來這項“祖宗之法”都在以非常散漫的形式運行著,選候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911年,東法蘭克國王路德維希四世(“孩童”路易)去世,但是東法蘭克貴族沒有再選舉西法蘭克的加洛林家族成員作為國王。最後,來自法蘭克尼亞的康拉德一世(路易的外甥)被推選為東法蘭克之王,他的繼任者亨利一世將國號改為德意志王國。962年,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在羅馬加冕稱帝。彼時的皇帝之位還是由諸侯選出德意志國王(而且由於王權強勢,被選舉出來的往往還是先王的子嗣),再進軍羅馬,由教皇加冕為帝。
1254年,霍亨施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四世在與羅馬教廷的對抗中去世,他至死都還未被教廷承認並加冕為皇帝。不久,因為霍亨施陶芬家族絕嗣後帝國內沒有能服眾的家族,諸侯們選不出公認的皇帝,帝國進入大空位期。直到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諸候們送上帝位,當時的哈布斯堡家族還在上勃艮第一帶(遊戲中位於瑞士阿爾高),在帝國內毫無勢力。你說一個阿爾高的小伯爵,怎麼就到亞琛加冕皇帝了呢?原因很簡單,諸侯們想要的就是一個無法威脅他們自治的皇帝,而魯道夫不僅有著霍亨施陶芬家族的母系血統,而且看起來是個實力不濟的小伯爵。但是魯道夫抓住了這個機會,舉兵征伐反對他的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打下了奧地利、施蒂利亞、卡林提亞等地,哈布斯堡家族就此發跡,成為帝國內的強大諸侯。其他諸侯看到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崛起,立刻傻眼了。在魯道夫一世去世後,諸侯並沒有再選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作為皇帝,而是選了比當時的魯道夫還人畜無害的拿騷的阿道夫做皇帝。
魯道夫一世

魯道夫一世

事實證明,歷史是個循環。上位後的阿道夫藉助盟友英國人的援助屢次擊敗國內反對勢力,實力日漸增長。眼看著又要誕生一個強勢皇帝,阿道夫死後,諸侯們不再支持拿騷家族,新皇帝是魯道夫一世之子,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諷刺的是,歷史再度重演,阿爾布雷希特趁著波西米亞統治家族絕嗣的機會,將波西米亞收歸國有並將他的兒子魯道夫捧為國王。由於魯道夫也沒有留下繼承人,之後上位的盧森堡家族的皇帝亨利七世也如法炮製,把波西米亞收為家族領地。
至於亨利七世去世後的皇帝選舉則更為精彩,四個諸侯選舉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為皇帝,而五個諸侯選舉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路易為皇帝,內戰就此開幕,而內戰的結果是腓特烈(三世)與路易(四世)達成了二帝共治,前者後來被架空,變成了奧地利的皇帝。由於此時的教廷是阿維尼翁教廷,是法國人的後花園,路易四世的加冕只得到了羅馬貴族的認可,與教宗關係不怎麼樣的他甚至設立了偽教宗(對立教宗)來對抗阿維尼翁教廷。憤怒的教宗試圖絕罰路易四世,而路易四世反手宣佈選舉“羅馬人的國王”無需經過教宗首肯。教宗轉而挖選侯們的牆角,這些選侯在路易四世尚未去世時就提前選出了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作為新的皇帝。正當路易四世正準備收拾這個“偽皇帝”的時候,他卻在1347年死在了慕尼黑,“偽皇帝”查理四世就這麼成為了真皇帝。
從大空位期以來的選帝亂象已經影響了帝國近百年。在此背景下,為了能在不受教廷左右的前提下選出一個合法的,無爭議的皇帝,1356年查理四世頒發了著名的“1356金璽詔書”,宣佈德意志國王即是“羅馬人的皇帝“,無需教皇承認,並正式確立了由七位選帝侯進行多數選舉的制度,將選侯制度正式化、規範化。七位選帝侯中有三位宗教選候,分別是美因茨、特里爾和科隆三位總主教,另有四位世俗諸侯,他們分別是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王權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以及勃蘭登堡藩侯,他們的人選雖說有著古時巴伐利亞、法蘭克尼亞、薩克森和施瓦本四大公國的影子,但是更多地還是著眼於1356年的神羅局勢——自古以來就被默認為選侯的巴伐利亞掌握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幼支手中,而長支是掌控了大部分前法蘭克尼亞公國領地的萊茵-普法爾茨王權伯爵,此時維特爾斯巴赫家族還有一個偏遠的分家繼承了勃蘭登堡,為了不讓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壟斷選舉,巴伐利亞就此痛失選侯資格。而波西米亞因為查理四世同時也是波西米亞國王而力壓國內各德意志諸侯,接過巴伐利亞的選侯頭銜成為了世俗選侯之首。曾經的邊區,勃蘭登堡因為實力足夠強大且施瓦本公國早已在霍亨施陶芬絕嗣後解體而成為了選侯。同為帝國豪強,奧地利則因為統治家族是盧森堡的死對頭——哈布斯堡家族而被查理四世拉進了選侯黑名單。為了拉攏選侯,同時也保證不會發生如維特爾斯巴赫家族般的選侯權爭執,金璽詔書同時規定,選帝侯的領地不得再分割繼承。
七位選帝侯及其紋章

七位選帝侯及其紋章

在遊戲中,神羅的繼承法自一開始就鎖定成了1356金璽詔書的樣子。不過鑑於四個世俗選候中只有一個波西米亞能在目前遊戲的地區名中找到對應,其他四個選候在遊戲中分別叫做奧斯特馬克(勃蘭登堡,但實際上游戲裡日耳曼文化角色佔據時叫諾德馬克)、奧斯特法倫(薩克森-維滕堡)、東法蘭克尼亞(萊茵-普法爾茨)。

美因茨

說完七位選帝侯的由來,讓我們繼續談談選候們的紋章。美因茨總主教的紋章是三位總主教之中最別緻的,被稱為“美因茨之輪”(Mainzer Rad),有史料記載的出現時間不詳。根據格林兄弟所著的《德國傳奇故事(Deutsche Sagen)》所述,它起源於975年(格林兄弟原著為1009)被選為美因茨總主教的維利吉斯(Willigis)。由於他祖上是貧寒的車輪匠,因此他常被他的對手抓住這點來嘲笑。主教的對手們在他的門上和牆上畫了一堆白色車輪試圖羞辱他,但是維利吉斯不以為意,反而叫來畫匠,命他給所有白車輪加上紅色的底,並提醒自己“維利吉斯,想想你從哪裡來。 ”從此以後,紅底銀車輪就成為了美因茨總主教的標誌。
但這則故事不一定是史實,因為格林兄弟還搞錯了主教的就職時間,並不能確保其他部分也是真的。這個圖案第一次被記載於史料的時間為13世紀末期,被正式作為美因茨總主教的紋章的時間是1306年。
有另一種說法稱,車輪圖案是為了紀念美因茨的主保聖人聖馬丁,其以輪象徵福音和教會,“靈往哪裡去,活物就往哪裡去;活物上升,輪也在活物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以主保聖人及其符號象徵為紋章的城市很多,接下來我們還會看到幾個。

科隆&特里爾

作為教會選帝侯的特里爾總主教所使用的紋章是白底紅十字,科隆總主教所使用的紋章是白底黑十字。嗯,講完了。
事實上真的沒有什麼值得說明了,這些個十字不會有太多的特別起源,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相信各位也都知道了。12世紀,世俗貴族們玩紋章玩的火熱,而相當多的教會主教也受此影響,開始使用紋章。但必須得說他們大部分沒什麼藝術創造力,所使用的圖案來來去去繞不開十字架和聖人的符號。除了科隆與特里爾,還有很多主教區使用了十字架作教會紋章。不過不像英格蘭等地,在神羅境內,十字架紋章還是有一定的獨特性,因為十字架在帝國境內只有宗教諸侯會使用,一般的世俗諸侯是不敢使用的。看到十字紋章基本可以確定,此地為教會領地。
在13到14世紀,像特里爾和科隆這種自古以來由主教掌控的城市都紛紛脫離他們的管轄,主教僅僅只能在名義上掌控這些城市,這些城市開始被稱為自由城市,且市徽都不再和主教保持一致,這也正是漢薩同盟興起的原因之一,而科隆正是其中的典型。獨立後的城市所採用的的印章/紋章基本上都拋棄了他們封建主的紋章,不過相當多自由城市市徽並沒有出現在目前的遊戲中,很多日後的自由城市在遊戲裡的紋章還是封建主/主教紋章,不知道商人共和國玩法迴歸時會不會加入遊戲。
科隆市與特里爾市紋章

科隆市與特里爾市紋章

鷹獅之爭

不同於故事簡單易懂的教會諸侯紋章,談起四個世俗選候的紋章,他們的緣起幾乎都和薩利安王朝結束後神羅的兩大豪強,霍亨施陶芬家族和韋爾夫家族間的腥風血雨有關。
1137年,皇帝洛泰爾二世去世,他並沒有留下男性子嗣,所以他的領地薩克森繼承給他獨生女的女婿,來自韋爾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驕傲的亨利。這樣一來,韋爾夫家族手持巴伐利亞和薩克森兩大公國頭銜,一時風光無兩。自信一定能成為下一任皇帝的他甚至把皇帝的衣冠飾物(Imperial Regalia)都繼承了下來。但是事與願違,諸侯們忌憚亨利的強勢,轉而支持當時實力較弱的霍亨施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康拉德要求亨利交出皇帝的衣冠飾品並向他效忠,而亨利要求康拉德正式授予他薩克森。兩人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沒服誰。
最終,康拉德三世以“同一人不得持有兩個選侯公國爵位”的理由剝奪了亨利的頭銜,巴伐利亞封給了康拉德的繼兄弟,後來又給了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薩克森則封給了阿斯坎尼家族的諾德馬克(也就是日後所稱的勃蘭登堡)藩候“熊”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英稱Albert)。
祖傳領地和個人奮鬥得來的新領地全都被剝奪了,驕傲的亨利顯然不能嚥下這口惡氣,一場內戰就此開鑼。正值爭端白熱化之際,驕傲的亨利卻突然去世,留下當時還是小孩子的“獅子”亨利。由於小亨利和他的母親仍然牢牢守在薩克森公國,薩克森公爵對“熊”阿爾布雷希特來說只是一個虛名,他還得去自己獲得這個宣稱。1142年,在征服上屢次失利的“熊”阿爾布雷希特和“獅子”亨利和解,放棄了薩克森的頭銜,康拉德三世也只得重新把薩克森封回給“獅子”亨利。
位於布倫瑞克的獅子亨利像,他手中所託的是他修建的布倫瑞克大教堂

位於布倫瑞克的獅子亨利像,他手中所託的是他修建的布倫瑞克大教堂

1152年,康拉德三世去世,繼任者是他的侄子,大名鼎鼎的“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同時他也是“獅子”亨利的表哥。因兩人平時素有私交,同時為了實現兩個家族間的和解,腓特烈一世把巴伐利亞重新封給“獅子”亨利,韋爾夫家族再次成為領地跨越帝國南北的豪強。而為了補償此時正拿著巴伐利亞頭銜的亨利公爵,腓特烈一世決定將他剩下的封地,奧地利,從藩候馬克升級為公國,直接效忠於皇帝,從此不再和巴伐利亞相聯繫,並給予了其他一系列特權,這也是奧地利成為帝國諸侯的開端。
1180年,因為“獅子”亨利拒絕參加腓特烈一世對倫巴第同盟的軍事行動,並且拒絕為此出席帝國議會的傳訊,腓特烈一世惱羞成怒,再次剝奪了韋爾夫家族的領地。這次“獅子”亨利的領地被剝奪至只剩下家族傳統領地呂訥堡和他的行宮所在地布倫瑞克。被剝奪的薩克森公爵頭銜再次給予阿斯坎尼家族,而薩克森領地逐漸分裂,巴伐利亞則被給予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他們將統治巴伐利亞直到一戰結束,德意志帝國解體。

薩克森-維滕堡

在“獅子”亨利的頭銜被剝奪後,薩克森公爵的頭銜落到了“熊”阿爾布雷希特的小兒子伯恩哈德(Bernhard)手裡,但是薩克森公國的領土被其他諸侯瓜分,阿斯坎尼家族僅能獲得易北河沿岸的阿瑟斯萊本(Aschersleben)地區。阿斯坎尼家族的名字即來自該地區的阿斯坎尼堡。伯恩哈德死於1212年,他的兒子分別繼承了家族的傳統領地安哈爾特和薩克森,日後薩克森又繼續分割,繼承了選帝侯資格的便是薩克森-維騰堡支系。分割繼承法害人啊。
談回薩克森的紋章,薩克森的紋章是世俗選候中最特別的——它沒有使用鷹也沒有使用獅子。傳說,腓特烈一世剝奪薩克森並賜予伯恩哈特時,為了表明薩克森的易主,伯恩哈特向腓特烈一世請賜一個新的薩克森紋章。當時腓特烈並沒有戴王冠,只戴了一個花環,因此他將這個花環掛在伯恩哈特那黃黑相間的盾上,以此作為新的薩克森紋章。除此以外還有另一個浪漫版本的故事,在伯恩哈特成為薩克森公爵後,有次他朝聖歸來,在威尼斯歇腳時,他和一個富商的女兒相戀,並許諾回國後會來迎娶她。臨走時,富商女兒贈予他一個花環,他將花環斬為兩半,作為兩人的信物。但是後來他並沒能履行他的承諾,因此他把那一半花環畫在家紋上,以作紀念。
但是令人無語的是,目前《CK3》裡並沒有薩克森,但是薩克森盾徽仍然存在,它的使用者是安哈爾特公國,而安哈爾特本就是從薩克森公國分裂出來的,屬於是兒子像爹了。我個人認為這是P社《CK3》地區紋章劃分迷惑行為榜首。
真正的安哈爾特紋章可見現代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州徽

真正的安哈爾特紋章可見現代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州徽

勃蘭登堡

而伯恩哈德的父親,“熊”阿爾布雷希特的故事遠不止於此。早在上述故事開始之前,阿爾布雷希特就加入了東進運動(Ostsiedlung),向當時還掌握在斯拉夫人異教徒手中的土地移民、傳教和征服。阿爾布雷希特讓諾德馬克地區(Nordmark,即德語的“北部邊區”,遊戲中被斯拉夫文化角色持有時稱為盧蒂齊亞Luticia,實際上這個地名來源自當地的波拉布人Polabian部落聯盟盧蒂齊Lutici)的領主普利比斯拉夫(Pribislav)皈依,並讓普利比斯拉夫成為他的大兒子奧托的教父。作為謝禮,普利比斯拉夫贈予了阿斯坎尼家族一片土地,同時,皇帝洛泰爾二世因阿爾布雷希特在東進運動中的成就,賜予他諾德馬克邊區藩候的爵位,不過此時他並沒有諾德馬克的全部控制權。
1150年,普利比斯拉夫死後無嗣,他的教子奧托就成為了諾德馬克地區的繼承人,這引起了當地未皈依基督教的人,尤其是普利比斯拉夫的親戚們的不滿,他們拿起武器要奪回這片地區。1157年,“熊”阿爾布雷希特攻入勃蘭登堡城(即現代的哈弗爾河畔勃蘭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結束了這場戰鬥,並將自己的首都遷到該城。同年,他將自己的整個領地名改為勃蘭登堡。今日柏林(Berlin)的名稱和市徽,就來自他的稱號“熊”(Bär),因為他同時也是柏林城的建立者。
阿爾布雷希特逝世後,勃蘭登堡由奧托繼承,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忠誠以及對賜予其家族藩候爵位的感謝,奧托使用了鷹作為勃蘭登堡的紋章,在日後的演化中鷹的翅膀加上了不同於原版帝國之鷹的金邊,並沿用至今。

波希米亞

波希米亞最為人所知的紋章是紅底直立雙尾銀獅,是1159年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為表彰波希米亞國王瓦迪斯拉夫二世及其部隊在米蘭戰役中的勇敢表現而賜予他的。一開始這隻獅子只有一條尾巴,後來增加至兩條。一說是因為畫上的獅子因為畫匠高超的美術水平,看起來像只猴子,波希米亞人對此頗有微詞,因此巴巴羅薩又下令給獅子加一條尾巴。
另一種說法是,這條尾巴是腓特烈二世為了賞賜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一世(Otakar I) 的戰功下令加上的。1253年,波希米亞正式放棄之前使用過的黑鷹紋章(但留作波西米亞公國紋章)和紅鍋紋章(為了紀念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聖維特St.Veit,他被丟進油鍋中殉道),改用這個白獅紋章。白雙尾獅直到今天也還是捷克的國徽。
1 / 2

萊茵-普法爾茨

普法爾茨(Pfalz)確切來說不是一個地名,它是一種特殊的領地形式的名稱。領地的主人稱普法爾茨伯爵(Pfalzgraf),意為“王權伯爵”,因他能作為君主在此地的直接代表行使王權,後成為世襲爵位。
最一開始的普法爾茨是洛林-普法爾茨,1085年統治家族絕嗣後,普法爾茨伯爵的領地縮小到萊茵河畔一片。13世紀初,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奧托二世成為了萊茵-普法爾茨伯爵,1294年他的兒子路易二世去世,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就此分家,僅有萊茵-普法爾茨一系成為了選帝侯,被稱為普法爾茨選帝侯(Kurpfalz)。
遊戲中還沒有地名被命名為萊茵-普法爾茨,該地區大致劃歸遊戲中的西法蘭克尼亞公國,但歷史上屬於普法爾茨的選帝侯資格給了遊戲中的東法蘭克尼亞。西法蘭克尼亞的紋章是普法爾茨金獅,金獅來自奧托二世參加騎士比武時所使用的獅子印章,但也有說法稱獅子徽記在奧托二世之前就出現在普法爾茨王權伯爵所鑄的幣上了。現實中,因為分家的時候萊茵-普法爾茨王權伯爵兼領一部分巴伐利亞,所以其紋章常表現為普法爾茨金獅和巴伐利亞藍白菱的四分組合。德國人做紋章經常是領地包含了某個地區的一小塊就把整個地區的紋章整合進大紋章裡,普法爾茨放巴伐利亞紋章,巴伐利亞也放普法爾茨紋章。

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在遊戲中有公國和王國兩個等級的頭銜。現實中更加常見的是公國盾徽,藍白斜菱形交替盾徽(按德國現行法律規定,無論如何變形左上角的第一個一定要是白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Wittelsbacher)是這個盾徽的使用者,而他們家族的盾徽又繼承自1242年絕嗣的博根伯爵,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從他那裡繼承了雷根斯堡和代根多夫。在今日的聯邦德國,藍白菱是巴伐利亞州的小州徽,以及大州徽的中心。
巴伐利亞州徽,從左上到右下分別代表普法爾茨、法蘭克尼亞、上巴伐利亞和施瓦本,這些都是現代巴伐利亞州(部分)包括的歷史上的德意志公國地區

巴伐利亞州徽,從左上到右下分別代表普法爾茨、法蘭克尼亞、上巴伐利亞和施瓦本,這些都是現代巴伐利亞州(部分)包括的歷史上的德意志公國地區

德國人喜歡他們故鄉的紋章是出了名的,寶馬(BMW,即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Bayerische Motoren Werke)LOGO的主要設計靈感便來自於他們故鄉巴伐利亞的藍白紋章,不過因為不能和政府標誌畫得一致,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由紋章的白色改為了藍色。同為德國車企巨頭,保時捷的LOGO也是來自其地區,由上文提到的符騰堡-霍亨索倫地區,以及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斯圖加特市的紋章組成。
除此以外,如今的德甲聯賽中許多城市的市徽同時也被改造為了他們城市球隊的隊徽,比如多特蒙德隊的黃黑配色就明顯來自多特蒙德市徽,金底黑鷹,柏林與拜仁慕尼黑的隊徽都出現了各自的市(州)徽——柏林熊和巴伐利亞藍白菱,更有甚者,比如法蘭克福和奧格斯堡,基本就是直接把市徽稍作修改變成了隊徽。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德國自治文化的一種體現。
從左到右:符騰堡-霍亨佐倫、斯圖加特、保時捷

從左到右:符騰堡-霍亨佐倫、斯圖加特、保時捷

至於遊戲中的巴伐利亞王國紋章,現代巴伐利亞州大州徽的第三象限,雖然很難看出來,但它實際上是一隻豹子(Panther)。而且嚴格來說,它不是我們亞洲人認知中的豹子,而是中世紀傳說中的志怪生物,畢竟歐洲沒有原生的豹屬生物,對於這種生物古歐洲人只能開動他們的小腦瓜,把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融為一個個讓今人嘖嘖稱奇的形象。
十二世紀的亞伯丁動物寓言故事集(Aberdeen Bestiary)中所繪的豹子

十二世紀的亞伯丁動物寓言故事集(Aberdeen Bestiary)中所繪的豹子

相傳,豹子是一種擁有五光十色皮毛的溫和生物。每當豹子吃飽喝足後,他會找個洞窟睡上整整三天,三天後醒來時,豹子會發出一聲嘹亮的咆哮,同時口中散發出一種甜美的香氣。森林中的動物們聽到這聲咆哮後就會沿著香氣來到豹子的身旁,唯一例外的是龍,他害怕豹子的咆哮和香氣,不敢來見豹子。
許多這種中世紀志怪都是宗教寓言故事,豹子的傳說也毫不例外。豹子身上的彩色象徵基督的多種美德,睡上三天是因為基督復活用了三天,它散發的氣味和咆哮是基督的福音,動物們則是基督的信者,他的牧群,龍則一如既往象徵基督的敵人。紋章中的豹子常常被描繪成一種現代人看來又像龍又像獅子的生物,火紅的分叉舌頭象徵著豹子吐出的氣息。豹子出現聯邦德國巴伐利亞大州徽中的第三象限,象徵著上巴伐利亞,同時也是州內英戈爾施塔特(Ingolstadt)市的紋章。
遊戲中其位於巴伐利亞公國的西北角,配色為白底黑豹子,但事實上,現實裡的英戈爾施塔特市是藍豹子。遊戲裡巴伐利亞王國盾徽上的豹子額外加上了一個王冠,代表這是個王國級頭銜。

The Rebel Path

“獅子”亨利和霍亨施陶芬家族的兩個皇帝糾纏的時候正是紋章學開始流行的時期,對於紋章的確立,神羅國內確實有這麼一種趨勢——蒙恩於皇帝的諸侯,如勃蘭登堡藩候“熊”阿爾布雷希特,會熱衷於和皇帝保持一致,使用鷹;而反對皇帝的諸侯,如“獅子”亨利,會使用獅子圖案或者其他圖案以彰顯自己的獨立性,不受皇帝掌控。當然,這並不能百分百說明使用獅子或自制紋章的諸侯就一定不效忠皇帝,而使用鷹徽的諸侯就是皇帝派,畢竟波西米亞的獅子紋章還是皇帝賜予的,但這確實是創立紋章時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

奧地利

一個另立其他圖案反皇帝的典型就是日後壟斷神羅帝位的奧地利公爵。彼時的奧地利還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它的統治者是巴本堡家族,也就是《CK2》積分排行榜的最後一名法蘭克尼亞的巴本堡家族描述裡提到的“奧地利著名的馮·巴本堡家族”,後者同樣聲稱他們家族起源於巴本堡。
現在為我們所熟知的紅白紅三色條紋盾徽是奧地利巴本堡王朝最後的統治者腓特烈二世公爵(1230-1246)確立的,後來被繼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二個皇帝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使用。而在這之前,巴本堡家族還曾經使用過一個藍底/黑底五鷹紋章,現在被稱之為舊奧地利(Altösterreich),用作象徵下奧地利,遊戲中出現在霍爾瑙(Hohenau)伯爵領。與舊奧地利對應的新奧地利就是紅白紅三色條紋(Neuösterreich,德語又稱這一紋章為Bindenschild,意為條紋盾)。公爵腓特烈二世在位時曾公開反對當時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同是腓特烈,相煎何太急),一般認為公爵腓特烈二世把帶鷹的盾徽換掉就是為了展示他對於皇帝的自主性。雖然彼時的奧地利還是神羅的偏遠小邦,但風水輪流轉,他一定沒有想到日後的奧地利大公就是皇帝的代名詞。
舊奧地利盾徽代表了下奧地利地區,但新奧地利盾徽並不代表上奧地利。上奧地利的盾徽,出現在遊戲中的弗萊施塔特伯爵領(Freistadt),來自公爵阿爾布雷希特六世,因為繼承糾紛,他從他的哥哥,皇帝兼奧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處奪得了上奧地利,然後將這一盾徽設立為自己的紋章。
腓特烈三世皇帝筆記本上的舊奧地利、新奧地利和上奧地利紋章,上面寫著的是由他所創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格言A.E.I.O.U.,“奧地利將笑到最後”。

腓特烈三世皇帝筆記本上的舊奧地利、新奧地利和上奧地利紋章,上面寫著的是由他所創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格言A.E.I.O.U.,“奧地利將笑到最後”。

低地地區

另外一個著名的反皇帝地區,同時也是帝國境內獅子紋章最多的地區便是低地地區(約等於現代比荷盧三國)了。若是去細究每一個地區其獅子的來源,卻又幾乎大同小異——該地區的某個貴族率先使用了獅子紋章,他的子孫又將其一路傳下來。因為沒有特別有趣的點,在這裡就不一個個邦國展開了。為什麼在諸如弗蘭德斯、布拉邦特、盧森堡、荷蘭、弗裡西亞等地獅子如此流行,迄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一說是受到西方貴族獅子喜好的影響,一說是為了和皇帝對著幹,使用獅子紋章以彰顯自己的獨立。
遊戲中低地三國之一的荷蘭大部分被划進了歷史上不存在的“弗裡西亞王國”,但是P社給其設計的藍底三銀荷葉“弗裡西亞王國”紋章卻找不到直接現實來源。他可能是現代荷蘭弗裡西亞省省旗的變形——現代弗裡西亞的省旗為藍底,三條銀斜槓,槓上以2-3-2的規律分佈著七枚紅色荷葉。7象徵著組成弗裡西亞的七塊土地,這一象徵同樣也出現在弗裡西亞公國的紋章上。遊戲中的藍底三銀荷葉紋章可能就是從這個省旗中挑了“藍底”、“3”、“銀色和荷葉”這幾個要素重新創作出來的,大概可以稱之為同人紋章。

帝國自由城市

在貴族和教士以外,帝國內還有第三類勢力——市民階級。自10世紀以來政治局勢的相對和平以及農耕技術進步讓歐洲進入了一個農業產量持續增長,人口爆發的時期,有越來越多的人口不必親自進行基礎農業生產就可以填飽肚子,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從事工商業的人口開始增加。在世俗領主領地或主教區附近這類比較安全的地方,手工業者和農民開始搭建集市,與遠道而來的商人以及本地區的其他居民進行貿易。就這樣,隨著貿易的持續發展,新的商業小鎮和城市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歐洲各地。當地區商人宣佈不再為原來的主人繳納各種苛捐雜稅,離開他們進行自治的時候,帝國境內的自由城市就此誕生。被譽為“德意志城市之母”的科隆就是這種發展過程的典型。
這些城市不受任何地方貴族和教士掌控,其中很多為了自保宣佈直接隸屬於皇帝,而皇帝也樂於支持他們從大貴族和大主教手中獨立,並繼續保證他們的各種特權,這些正式確立了和皇帝隸屬關係的城市就是帝國城市。帝國城市和自由城市的概念日後逐漸合併,但無論他們的名頭如何,在波羅的海興旺的貿易中,這些德意志文化的城市逐漸為了共同的商業利益形成了聯合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薩同盟。紋章不是貴族階級的專有物,市民和農民事實上也可以擁有,雖然很多地方並不允許他們擁有冠飾和扶盾者,還有各種各樣其他限制,但是擁有一個主要盾徽還是可以的,所以和貴族與主教領地一樣,每個帝國自由城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紋章,而他們往往都是從當地行政印章發展而來的。

呂貝克

呂貝克是漢薩同盟的“首都”,波羅的海地區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由荷爾斯泰因公爵阿道夫二世在1143年建立,後被“獅子”亨利佔領並發展成一個興旺的城市,1226年成為帝國自由城市。包括呂貝克在內的許多帝國自由城市都喜歡在城市紋章中畫上帝國之鷹,而把自己的獨特市徽放在鷹胸上,以示對皇帝的尊敬。在1605年《西布馬赫紋章冊》所記錄的54個帝國城市中,有28個使用了鷹徽。呂貝克白紅二分盾的起源已不可考,漢薩同盟城市的紋章多誕生於城市所用的印章,這些海洋商業城市幾乎都熱衷於在印章上畫船,而船上最具標識性的物件就是船旗了。13世紀時最早的一批呂貝克城市印章上畫有兩個人划船的場景,因此有說法認為白紅兩色就是那時呂貝克船隻所掛的旗幟。呂貝克的白紅色市徽也深深影響了漢薩同盟城市的市徽,紅白色被定為漢薩同盟城市的顏色,許多重要的同盟成員均使用紅白色作為市徽的顏色。
十三世紀的呂貝克印章

十三世紀的呂貝克印章

不萊梅

不萊梅的紋章為紅底銀鑰。紋章學中的鑰匙圖樣,包括最著名的教皇國紋章上的金銀鑰匙,都是代表主許於聖伯多祿(“伯多祿 (Πέτρος/Petros)”為耶穌所取,意為“磐石”,英譯中的聖經一般寫作聖彼得)的天國之鑰。
【馬太福音16:18-19】“我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在這盤石上建立我的教會,死亡的權勢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你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被捆綁;你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被釋放。”
因這段經文,聖伯多祿代表的就是教會及其意志,他本人也常被認為是第一任教宗,梵蒂岡大教堂因他而得名。若是在遊戲中點擊教宗頭銜,並選擇查看頭銜歷史,會發現第一任教宗正是伯多祿。不萊梅把教會象徵作為市徽,除了因城市把聖伯多祿作為主保聖人外,還可能因為其很早就成為了大主教(Archbishop)所在地。作為城市的不萊梅只畫一個鑰匙,而因為遊戲中不萊梅屬於神殿地產,故遊戲中的紋章是不萊梅大主教所用的樣式,不得不說還有點嚴謹。
左為不萊梅主教,右為不萊梅市

左為不萊梅主教,右為不萊梅市

漢堡

漢堡的紋章也誕生得相對較早,最早在1241年就能找到漢堡市使用的三塔城樓的印章。遊戲中漢堡的紋章乍看之下還算是挺還原的,但是它丟失了最重要的部分——中間塔樓的十字架。中間的塔樓象徵漢堡最古老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而十字架兩邊的星星為聖母瑪利亞之星,並按照德國的習俗畫成了六角星。
不過這裡頭有個奇妙的誤會。單純按聖經來解讀,聖母瑪利亞和星星是扯不上關係的。但是在某些抄本中,瑪利亞的名字Maria被誤與拉丁語的北極星“Stella Maris”聯繫起來,而北極星是水手們的導航星,聖母瑪利亞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為了水手們的主保聖人。這一誤解也讓基督教世界很多關於北極星與海洋的畫作中加入了聖母瑪利亞的形象,許多碼頭附近的教堂也因此開始供奉聖母瑪利亞,其中就包括漢堡的這個教堂。漢堡的市徽經常被和不萊梅一併提起,作為德國第一和第二的港口城市,漢堡的市徽常被解讀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而不萊梅則是“德國通往世界的鑰匙”。

但澤/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波蘭語Gdańsk),德語稱但澤(Danzig,遊戲中被日耳曼文化角色持有時將改成此名),坐落於波蘭母親河維斯瓦河河口的地理位置和被條頓騎士團征服與移民的歷史讓這座城市成為了波德兩民族的必爭之地。和其他漢薩同盟城市都不太相同的是,格但斯克所使用的雙十字加公爵冠市徽出現得比較晚,而且並不是由德意志王侯或者市民創造的。1454年,受不了騎士團高額稅收的普魯士市民們宣佈包括格但斯克在內的19個普魯士城市加入波蘭,接納了普魯士的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給予了格但斯克這個雙十字加公爵冠市徽。實際上,雙十字的圖案在之前的格但斯克印章中也有出現過,但是並沒有正式且大規模地單獨使用過,直到1457年卡齊米日四世給雙十字額外加上了這個公爵冠,這個圖案才取代之前出現過的一切城市印章,成為沿用至今的格但斯克市徽,哪怕格但斯克又回到普魯士王國掌控,重新改名但澤也是如此。遊戲中的紋章並沒有加上公爵冠,不過必須得承認,以遊戲這個紋章盾面的長寬比,放下垂直排列的三個圖案確實會讓兩邊顯得太空曠,不太美觀。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的地位和亞琛相當,亞琛是帝國傳統的加冕禮舉辦城市,而法蘭克福則是傳統的選舉城市,皇帝去世的30天內,選帝侯必須在法蘭克福內選出下一任皇帝,後亞琛的加冕功能也移至法蘭克福。自1372年,法蘭克福被查理四世正式確立為帝國城市以來,法蘭克福就使用帝國鷹徽作為紋章,後來為了區別,改為了紅底白鷹。今日法蘭克福的市徽相比遊戲還增加了一個王冠,並且有著金色的喙和爪子,吐著藍色的舌頭。

布倫瑞克

布倫瑞克興盛於“獅子”亨利統治時期,他選擇將這裡作為他的首都,毫無疑問地,這個城市的紋章也繼承了他的“獅子”稱號。遊戲中所使用的布倫瑞克紋章不是今日布倫瑞克城的紋章,而是布倫瑞克-呂訥堡公國小紋章中象徵布倫瑞克的部分,紅底雙金行獅。“獅子”亨利曾經娶了英王的女兒做老婆,因此布倫瑞克紋章的設計參考了英格蘭的紋章,代表了韋爾夫家族的英格蘭血統。

呂訥堡

而布倫瑞克-呂訥堡公國紋章盾徽的其餘組成部分,自然是呂訥堡的紋章。和左半邊類似,右半邊的設計也是來源自聯姻,它代表著“獅子”亨利的孫子威廉·馮·呂訥堡和丹麥公主的婚姻,因此紋章上的心形圖案是來自丹麥紋章的。和丹麥一樣,盾徽中心的數量沒有規定,在畫不下的場合甚至可以不畫。呂訥堡市的紋章中,這個獅子盾徽被放在城堡大門之中作為小盾徽,德國很多城市紋章都流行出現城堡,而且這麼做的城市基本都是以堡(burg)為名的,大概是出於言說的目的,也有說法稱是為了體現城市的自主權和防衛權,比如上面談過的漢堡,以及下面將要談到的馬格德堡。

漢諾威

在《CK3》的時間裡漢諾威尚不知名,但作為一個後起之秀,他將是日後布倫瑞克-呂訥堡公國的首都。漢諾威同樣也是“獅子”亨利家族的領地,日後有幸成為英王的漢諾威家族也是韋爾夫的一個分支。
和兩個老大哥一樣,現實世界裡的漢諾威紋章少不了獅子,現實紋章的構圖類似於呂訥堡,主體是城堡,城堡大門中有一個小盾徽,不同的是漢諾威的獅子在城樓上,呂訥堡的獅子在小盾徽中。但是遊戲裡這個紋章相當奇葩。漢諾威紋章的小盾徽為三葉草,為該城市最古老的印章,韋爾夫的獅子是日後才加入的,而遊戲中不僅偷懶沒有還原城堡和大門小盾徽,甚至三葉草也變成了三朵五瓣花,顏色也不對頭。很難說這個紋章P社到底有沒有考據,或者考據了,但沒有完全考據。

奧格斯堡

和巴伐利亞類似,遊戲裡出現了兩個奧格斯堡,一個是公爵級,另一個則是伯爵級。公爵級的奧格斯堡紋章屬於自由城市奧格斯堡城,原本奧格斯堡的紋章中主要圖案是一種名為Augster的葡萄,取其言說含義,直到15世紀末奧格斯堡人發現了一件本地的古董松果雕塑,在那之後奧格斯堡的紋章就從葡萄改成了松果,具體到畫法上表現為把圓粒的葡萄改為了鱗片狀的松塔,而顏色仍然保持為綠色,金色的裝飾底座則出現得稍晚。至於紅白二分盾不是來自漢薩同盟,而是來自奧格斯堡大主教,即遊戲中的奧格斯堡城紋章。

馬格德堡

作為自由城市的馬格德堡(Magdeburg)的紋章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紋章,他是個諧音梗,即言說紋章,描繪了一個身著綠衣的處女/少女(Magd)站在紅色的城堡(Burg)上,手持一個花環。當然,城市的名字本不是這麼來的,Magde有巨大的意思,也就是說整個城市名可以意譯為“大堡”,而紋章設計者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忽略了這層本意。遊戲中的紋章應為馬格德堡主教區軍事領主(英:Burgraviate/德:Burggrafschaft)所使用,由於馬格德堡作為自由城市的歷史相當悠久,在今天這個紋章幾乎被完全遺忘。這種出處較為難找的紋章反而仔細考據了,不知道怎麼形容P社比較好。

多特蒙德

作為帝國城市,多特蒙德的紋章在獲得城市特權後也改成了帝國之鷹,不過紋章沒有使用漢薩同盟的紅白色。多特蒙德的紋章在近代一直多變,有的紋章冊登記其底為金底黑鷹,有的則登記為銀底黑鷹,今時今日的多特蒙德使用的是金底黑鷹,連爪子與喙的配色都與聯邦德國國徽的配色如出一轍。遊戲中所使用的的這個紋章實在難以找到出處,多特蒙德伯爵並不使用此紋章。鑑於多特蒙德市和我能找到的多特蒙德伯爵(其紋章長得很像遊戲裡的洛林王國紋章)都不使用此紋章,我決定放過自己,默認它是P社原創紋章了。
主要參考來源:
  1. 《高貴的象徵:紋章制度》 張旭 著
  2. 《德意志之鷹:紋章中的德國史》 林純潔 著
  3. 《A Complete Guide To Heradlry 》[英]亞瑟·查理·福克大衛 著
  4. 維基百科
  5. wappenwiki
  6. heradlrywiki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