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谷氏尖頜烏鯊或者卡氏蝰烏鯊。
![[奇怪生物日誌252]這就是傳說中的喵喵鯊魚嘛?-第0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10/31/6fd869400472a0d127e1659c799c9ef1/thumb.jpeg)
學名為:Trigonognathus kabeyai。
![[奇怪生物日誌252]這就是傳說中的喵喵鯊魚嘛?-第1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10/31/80510142629c595cb6c53ac619fdef9f/thumb.jpeg)
![[奇怪生物日誌252]這就是傳說中的喵喵鯊魚嘛?-第2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10/31/45dac171656aa8dcf7cbb670a2df571c/thumb.jpeg)
因為本身就黑不拉丟的,張起嘴來又大牙呲呲著,看起來很像張牙舞爪的毒蛇,所以人們也叫它們“毒蛇鯊魚”。
就如英文名一樣:Viper dogfish。
誰言天地寬!我測viper3!(跑題了
大致分佈:
主要分佈在日本南部太平洋、小笠原群島、臺東縣北部太平洋和夏威夷群島西北部。
具體如下圖:
命名其他:
該物種於1986年,在日本南部附近海域,被漁船Seiryo-Maru捕獲。
為兩條未成熟雄性貓貓鯊魚,分別長22cm與37cm。
1990年,這種鯊魚被描述為一個新物種。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望月健二和大江文雄,在《日本魚類學雜誌》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將其命名為了現在的名字:Trigonognathus kabeyai。
大致外貌: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頭部些許扁平,吻部很短。有著橢圓形的大眼睛。牙齒尖尖為針狀。
鰭小而薄。胸鰭圓,呈葉狀。兩個背鰭位於胸鰭和腹鰭之間。身上散步著些許發光器官,頭部腹部最為集中。
已知最大的雄性約長約47cm,重約0.43kg。最大的雌性長約54cm,重約0.76kg。
生活習性:
白天,主要在大陸邊緣以及海山上游活動。
大陸邊緣Continental margin:大陸邊緣是指大陸與大洋盆地的邊界地。
海山Seamount:海山地形,也就是海底的山脈。大多由突然升起的死火山形成。
夜間,在水深150m~1500m之間活動。
這種模式表明它們會進行晝夜垂直遷徙。白天,在較深水域中度過,夜間浮出水面。
晝夜垂直遷徙Diel vertical migration (DVM):是一些生物生活在海洋和湖泊中的運動模式。
它們在夜間移動到海面,並在白天返回底層時,就是所謂的晝夜垂直遷移。
據觀察,主要作用是為了獲取食物以及躲避捕食者。
這種喵喵鯊魚的DVM,可能與覓食有關。
覓食方面:
主要以硬骨魚綱為食。吃底棲魚類和燈籠魚,也吃一些甲殼類。
它們長長的頜和細長的牙齒非常適合咬住獵物,捕食方式大概為:首先迅速伸長頜骨,然後咬住獵物並整個吞下。
這種鯊魚,可以吃掉接近其自身長度40%的食物。
繁殖:
為卵胎生。
期間以卵黃為食,一胎幼鯊數量約為26只或者少於26只。
保護現狀:
評價為:沒有什麼經濟價值。
不建議吃,也不建議養。
偶爾捕魚的船在捕捉其他魚類的時候,會抓上來幾條,但人為捕撈對其種群數量的影響尚不清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其列為無危物種。
參考文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per_dogfish
https://www.fishbase.se/summary/540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inental_marg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amount
https://www.inaturalist.org/taxa/114404-Trigonognathus-kabeyai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5118261_Trigonognathus_kabeyai_a_new_genus_and_species_of_the_squalid_sharks_from_Japan
小小的也很可愛哦。
我是奇怪的bot,感謝觀看~
喜歡的話三連一下吧,謝謝啦~
話說今天是萬聖節誒,我感覺莫名挺符合主題的。
各位萬聖節快樂,不充電就搗蛋!(bushi)